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昆曲艺术

中国昆曲艺术

  • 字数: 352
  • 出版社: 学苑
  • 作者: 编者:中国昆曲博物馆|
  • 商品条码: 978750777184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9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文围绕中国昆曲艺术 展开多方面论述。开篇聚焦 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 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回顾其 历程,如白先勇、周秦等表 达对其意义的深刻认知,探 讨其在昆曲复兴中的作用, 以及高校在昆曲传承中的使 命。理论探讨板块,吴新雷 谈昆曲文献,周育德论潘之 恒《情痴》等。昆史寻芳部 分,涉及昆曲艺术复苏、台 湾昆曲曲谱、地方档案藏本 等历史研究。戏曲舞台艺术 板块,分析丁兰荪、张洵澎 等表演艺术,追忆“昆曲妈 妈”张娴。观剧评论中,对 多部昆剧作品进行点评。探 索创新与艺术跨界板块,包 含剧目抢救复排、人物形象 塑造、青少年传承等内容。 最后发布《中国昆曲艺术( 2025)》征稿启事。
目录
牡丹亭,正青春——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特稿 青春不朽,梦续牡丹——青春版《牡丹亭》二十载:昆曲艺术的青春颂歌与时代回响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牡丹花开二十年——青春版《牡丹亭》与昆曲复兴 白先勇 白牡丹开二十春——写在青春版《牡丹亭》公演20周年庆典之际 周秦 永远的初心——写在青春版《牡丹亭》首演20周年 蔡少华 口述 周晨 周郁 整理 罗汝芳、汤显祖、《牡丹亭》 郑培凯 从青春版《牡丹亭》看高校昆曲传承的使命和责任 赵天为 赵 越 百家争鸣——理论探讨 昆曲文献漫谈 吴新雷 潘之恒《情痴》漫论 周育德 十年云程发轫,今朝踵事增华——写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十周年之际 谷好好 十年回望——北方昆曲剧院再创国际交流佳话 杨凤一 昆剧《雷峰塔》与歌舞伎《娘道成寺》比较研究:基于戏剧共同体观念的考察 陈忆澄 昆史寻芳——昆曲史和文献研究 图文琐忆——昆曲艺术的复苏(1956—1981) 吴钢 从《蓬瀛曲集》到《承允曲谱》——20世纪下半叶台湾昆曲曲谱掠影 浦海涅 昆山档案馆藏堂名抄本简述 彭剑飙 《津昆通讯》——天津昆曲社不朽的诗篇 李英 1949年以来地方戏昆腔研究评述 刘洋 氍毹惊鸿——戏曲舞台艺术 丁兰荪昆旦表演艺术(下) 叶小泓 夏良民谈艺录(下) 夏良民 口述 徐师彦 整理记录 管芳仪 转录 张洵澎表演艺术探索 陈 均 兰为国香——忆“昆曲妈妈”张娴 周玺 盛亮 含英咀华——观剧评论 再向吴门唱《西厢》——写给昆山当代昆剧院2.0版《西厢记》 王宁 由仙入凡,化悲为喜——评江苏省昆剧院《蝴蝶梦》 李良子 诗魂渺渺,意境苍苍:观昆剧《诗宴·唐才子传》 郑世鲜 《竹林三昧》:惊悚悬疑类小剧场昆剧的探索与突破 朱鹏杰 新编昆剧《红拂记》的叙事重构与审美革新 付桂生 兰苑新葩——探索创新与艺术跨界 以“捏戏”之法让昆曲冷门剧目重见天日 ——浅谈从挖掘整理《连环记·回军》到昆曲剧目的抢救复排 张贝勒 悍妒之中融真情,爱恨之间悟世理——谈《狮吼记》中柳氏人物形象的塑造 胡 婷 “弦歌之教”:昆曲在昆山的青少年传承 周可一 朱琳 《中国昆曲艺术(2025)》征稿启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