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春秋经传集解

春秋经传集解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晋]杜预集解 王勇,于天宝点校
  • 商品条码: 9787101171259
  • 适读年龄: 12+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春秋经传集解》共三十卷,晋杜预撰,王勇、于天宝整理。该书是现存首部《左传》注本,是历代学者注释《左传》的重要基础文本,具有很高的史料擦靠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该书注释重在疏通字词句义,特别是对人名、地名、事件、传例的注释,简明扼要,体例整饬,对准确理解《左传》的微言大义极有帮助。 此次整理,所用底本为宋嘉定九年兴国军学刻本,通校本为宋绍兴年间江阴郡刻递修本、宋刻巾箱本、宋龙山书院刻本、宋刻附释音本、金泽文库本等,参校本为宋大字本、宋庆元六年绍兴府刻宋元递修本等,并吸收了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经典释文》等校勘成果。
作者简介
杜预(222—285),晋代杜陵(今西安)人,字元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历任曹魏尚书郎、西晋河南尹、秦州刺史、镇南大将军等,官至司隶校尉。因立有战功,多有著述,人称“杜武库”,自谓有“左传癖”。代表作有《春秋经传集解》《春秋释例》等。 王勇,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曾任中华书局编辑,参与责编的图书主要有《文献通考》《史记(修订本)》《魏书(修订本)》等,出版有学术专著《宋刻〈汉书〉庆元本研究》。 于天宝,就职于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从事古籍编纂工作,点校整理有《宋本周易注疏》《邵雍全集》(合作)等。
精彩导读
点校说明: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相传为春秋时的左丘明所著,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七二二)到鲁悼公四年(前四六四)之间的历史。《左传》行文简洁,叙事流畅,记述史实能够做到详略得当,尤其是对于战争、外交的描述,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更为难得的是,《左传》中保存了大量史料,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及演变过程,是了解春秋社会历史的必读书。 《左传》成书后,主要在民间传习,直至汉代影响尚不如同为“春秋三传”的“公羊传”和“穀梁传”。汉成帝河平年间(前二八—前二五),刘歆奉命协助其父刘向整理国家典籍,始发现《左传》等“古文经”。汉哀帝时,刘歆提出为“古文经”设立学官,遭到了今文学者的反对,最终失败。王莽时,始立《左传》等五家古文博士。东汉后,《左传》开始逐渐在士大夫、学者中间受到重视,至魏晋以后,影响更大。特别是西晋杜预撰写的《春秋经传集解》,成为当时注释《左传》的权威性著作。 杜预(二二二—二八五),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历任曹魏尚书郎、西晋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官至司隶校尉。灭吴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著述,当时有“杜武库”之誉。杜预有《春秋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著作传世,考证广博严密,注释简洁精当,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春秋经传集解》成书于太康三年(二八二),此书集引汉代以来诸家之义,是当时集大成之作;又将经与传合于一处,方便了读者阅读。杜预在《集解》中归纳凡例,以传解经,博采诸家,疑义从阙,注释尤详于地理、历法,风格平直通达,客观求实。南宋叶适说:“(杜预)于《左氏》用力深久,故能使后世浅俗野诞之说十去七八,使学者由此而进,所造益深,则于《春秋》大意差不远矣。”(叶适《习学记言》卷十) 唐代贞观年间(六二七—六四九),孔颖达(五七四—六四八)领衔编撰《五经正义》,其中《春秋左传正义》即是为杜预的注释作疏。至此,后世研习《左传》,多从杜注、孔疏入手,《春秋经传集解》对于后世学者的影响可谓深远。 此次《春秋经传集解》的整理,是以近年所见的宋代刻本为底本和校本进行点校,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杜注《左传》的规范版本。据目前所知,《左传》的宋刻本有近三十种,其中单经注本有六种。本次整理,以现存较为完整、刊刻精良的宋代兴国军学刻本为底本,使用通校本六种,参校本两种。具体情况如下: 底本:宋嘉定九年(一二一六)兴国军学刻本,今藏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简称兴国军学本),有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一二年影印本、山东人民出版社二○二四年《儒典》本。宫内厅所藏本为三十卷,其中卷三、四、二十、二十一、二十六至二十八为抄配本,还附有《经传识异》一卷、《春秋左氏音义》五卷,后两种著作本次不做整理。《儒典》本是配补本,对宫内厅藏本卷二十、卷二十六至二十八根据其他藏本进行了配补。本次整理,在前期以宫内厅藏本为底本校对整理的基础上,又根据《儒典》本进行了覆校。兴国军学本属于官刻本,当时刻有六经,张丽娟认为:“南宋时期兴国军学本六经与抚州本六经并称,都是官刻经籍中令人称道的善本。”(张丽娟:《兴国军学本与早期和刻本春秋经传集解》,《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十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二○一九年三月) 通校本: 一、宋绍兴年间(一一三一—一一六二)江阴郡刻递修本,今藏日本阳明文库(简称阳明文库本)。此本三十卷,卷一、二配日本南北朝刊本,卷中有零星抄配页(如卷九抄配四页,卷十四抄配两页)。 二、宋刻巾箱本,今藏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简称国会本),有凤凰出版社二○一三年《日本国会图书馆藏宋元本汉籍选刊》影印本。此本三十卷,其中卷九、十、十九至二十四为抄配本。 三、宋刻巾箱本,今藏上海图书馆(简称巾箱本),有《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此本存二十二卷(卷一至十五,二十四至三十)。 四、宋龙山书院刻本,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简称书院本),有《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此本题为《纂图互注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附《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此本卷前还刊有《春秋诸国地理图》、《春秋诸国谱系图》、《诸侯兴废》、《春秋总例》等,为读者提供阅读便利。正文中有重言、似句、互注。 五、宋刻本,今藏上海图书馆(简称附释音本),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此本三十卷,附有唐陆德明释文。 六、金泽文库本,今藏日本宫内厅书陵部(简称金泽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二三年影印出版。此本是日本镰仓时期(十三世纪前后)的旧抄本,全书卷子装,三十轴,每轴一卷。其主体部分为宋刻本出现以前的旧抄本,与宋代以来的《左传》刻本系统有诸多差异,弥足珍贵。 参校本: 一、南宋刻元明递修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简称宋大字本)。此本三十卷,存在大量阙页,属于单经注本。 二、宋庆元六年(一二○○)绍兴府刻宋元递修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简称庆元本),有《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另有孔子文化大全编辑部编辑、山东友谊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影印本。此本题为《春秋左传正义》三十六卷,属于注疏合刻本。 参考成果: 本书在底本和校本之外,还参校了宋本《经典释文》、《唐开成石经》、《蜀石经》,参考了《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宋代大型类书文献,全面吸收了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中的重要校勘成果,并有选择性地参考了十三经清人校勘注疏中的代表性成果。 本次点校整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标点:主要根据现行标点符号用法,并结合古籍整理标点的通例,吸收前人标点的优秀成果,对全书进行分段标点。本书标点既遵循一般规范,也结合了具体情况进行统一处理,例如“公子某”、“公孙某”、“大子某”等,一般作为整体加专名线。 二、文字处理:全书采用繁体竖排,采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的规范字形为标准,对全书进行规范化处理,径改明显讹误的形近误字,根据底本的具体情况,酌情保留了异体字和古今字。 三、校勘情况:本书在尽量保存底本面貌的基础上,择善而从,力求反映各版本之间的差异。对于底本与校本两通的异文,择要出异文校加以说明;对于文意差别较大的异文,如依据充分,则出校改字,并提出证据;依据尚不充分的异文,则出异文校后,再列举证据,为读者提供参考。 《左传》目前已经有多种整理本问世,但单注本全面系统性的整理工作尚不多见,本书全面整理《春秋经传集解》,秉持还原单注本原貌的宗旨,力求将简洁精当的杜注《左传》提供给读者,以方便学界对于《左传》的学习和研究。 《春秋经传集解》是十三经中分量较大的一种,其中涉及的历史、天文、地理、礼法、占卜、名物、制度等各方面的内容极为广泛,因此整理的难度大,工作量繁重,此书整理多年,且为分工合作,书中仍可能存在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指正批评,以便今后修订再版。
目录
点校说明 春秋左氏传序 春秋经传集解隐公第一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十一年 春秋经传集解桓公第二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 春秋经传集解哀下第三十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二十年 二十一年 二十二年 二十三年 二十四年 二十五年 二十六年 二十七年 春秋经传集解后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