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鬼脸历史课·图说中国近代史
字数: 420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石不易|
商品条码: 9787101171686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530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7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鬼脸历史课·图说中国近代史》为知名文史学者石不易畅销百万册品牌图书“鬼脸历史课”代表作。本书聚焦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阶段,覆盖中国近代史的核心事件与变革,以专题化、故事化的形式重新组织知识点,串联历史事件,既保持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赋予历史动态的关联性。用小说笔法,杂糅散文、杂文技巧,再以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数百幅精美插图为辅,打破传统历史书籍的枯燥模式,真正把历史课本做成了一道大众开胃菜。 用幽默讲述沉重,用故事铭记历史,用创新性字体提升阅读体验。本书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窗户,让我们能深入认识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真正读懂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与民族奋斗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作者简介
石不易,原名孙鹏,历史专栏作者,曾任中学历史教师、杂志主编,现为科普图书策划负责人。其创作的《鬼脸历史课》书系,内容扎实、轻松有趣,深受读者好评,行销上百万册。
精彩导读
第1章 鸦片战争 烟枪与洋枪的对抗赛 1.鸦片与“炸弹” 道光十六年(1836)四月的一天,天气晴,道光帝的心情却阴云密布,因为太常寺有个叫许乃济的少卿给他上了一道奏折,在朝野中引爆了一枚憋了很久的“炸弹”。 这枚“炸弹”的导火线是鸦片。 许乃济奏折的中心思想是主张弛禁鸦片,理由是吸食的人太多,禁绝不了,不如变害为利,准许公开买卖,还能像盐铁那样为国家的税赋创收。当然,我大清朝也不是开烟馆的,不能全民总动员,大家都去吸,只需要杜绝官员、兵丁沾染,这样就能控制局势,可保帝国永固。另外,为抵制“洋货”,应积极提倡内地广种罂粟(鸦片即由罂粟的汁液提炼而成),以缓和白银外流之窘境。 这当然是个馊主意。 因此,这个主张一出,立马遭到不少大臣的抗议。有私心的人暗想,凭啥只让老百姓吸,我们当官的也是人,每天工作也很辛苦,得靠鸦片提神才能为君分忧;有公心的人则认为,鸦片乃害人之物,我堂堂天朝不去禁绝反而去征税,太不成体统,这是自己往自己脸上抹粪啊—想不遗臭万年都不行,所以应用重刑严禁。 道光十八年(1838)闰四月,鸿胪寺卿黄爵滋上奏说:“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根绝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用“重治吸食”来处理那些烟民,因为只要没有吸鸦片的,就没有卖鸦片的,自然也不会有走私鸦片的。所以,应限令吸食者一年内戒绝鸦片,凡是戒不了的,百姓处死,官吏治罪,以后他们的子孙参加各种升学考试也将被禁止。 此建议一出,又引起一番讨论,那些靠鸦片自肥的官员更是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道光帝看下面的两拨人吵成一个蛤蟆坑,知道若再不想出有效对策进行调节,万一发展成肢体冲突,这朝堂就有可能瞬间成为某些人的灵堂,于是就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说大家别吵了,你们再怎么吵也炒不出一盘菜,不如这样吧,还是先谕令各省将军、督抚,看看他们的意见,毕竟他们常年工作奋斗在“一线”,比我们更了解情况。 禁烟派表示同意,反对派也表示没意见,所以这枚“炸弹”虽然响了,但没造成具体的人员伤亡。 谕令发出后,不久各地的意见就都反馈回来,共有29份,经过统计,小部分人主张武力严禁,大部分人则表示吸食鸦片的人太多,靠重典让人憋着不吸工作量太大,也不现实,不如严防海口,杜绝鸦片走私,从源头上根除这个问题。 于是,道光帝总结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做会议总结:既要重治吸食者,打击走私贩运人员,又要严禁内地种植罂粟。 最后,这次长达两年有余的大会讨论在一片“温馨祥和”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2.西方的郁闷 上面这件事情只是晚清有关鸦片问题的一例,道光帝更是在位期间一直都在和鸦片周旋。因此,尽管清朝后期吏治腐败,各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但皇帝们的勤勉操劳,和力图改变社会现状的干劲儿还是有目共睹的。 拿鸦片来说,其实早在嘉庆元年(1796)皇帝就曾下令停征鸦片税,严禁鸦片进口、贩卖、生产和吸食。但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是清朝不少官吏的工作作风,口号喊得震天响,却很少见人去认真执行,鸦片每年继续呈上升趋势流入中国。 等到了道光十五年(1835),流入中国的鸦片已在全国培养了200万忠实烟民:上至文武大臣,下至百姓兵弁,甚至有些和尚道士也是上班时香火弥漫,下班时烟雾缭绕。 中国有这么多的烟民,国内又禁止种植,哪儿来这么多的鸦片?答案是“进口”—确切地说是走私进来的。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主要是英、美、葡萄牙等国的商人。这些国家本身不产鸦片,其来源主要是各自的殖民地。如英国自从占领鸦片产地孟加拉后,就开始强制推广种植罂粟,产量惊人—英国本国人民用其当饭吃估计都富富有余。 而此时的中国,很多国人饭可以不吃,鸦片却不可以不吸。 1834年4月22日,英国废除了一项长达53年的法令,即正式取消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全称“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是英国政府特许成立的一个殖民贸易公司,于1781年取得对华贸易垄断权。)对华贸易的垄断权。也就是说,以后任何一个英国商人都可以自由与中国做生意。商人们欣喜若狂,因为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市场大就意味着手里的商品有销路,商品有销路就意味着有白花花的银子……如此下去,真是越想越高兴。 可没高兴多久,他们便发现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中国对大机器生产出来的商品不感兴趣。 理由很简单,中国是自然经济。 你可别小看自然经济,西方侵略者后来虽然用大炮轰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能轰开中国的市场,自然经济可谓功不可没。自然经济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没事绝不逛街购物,对市场依赖非常小。即使真和市场扯上关系,那也是因为家里有一篮子鸡蛋吃不完、有几尺土布穿不完而拿到集市上去卖。 令欧美商人最气愤的是,自己的商品在中国卖不掉不说,偏偏中国的那些土特产,如茶叶、生丝和土布在欧美市场又受欢迎得不得了。欧美本来想从中国大赚一笔,没料到自己的腰包却越来越瘪。有人统计,自18世纪初到19世纪20年代,经欧洲商人之手流入中国的白银至少有5亿两。 也就是说,在鸦片战争之前,西方国家和中国做了百余年的赔本生意,并且无力也无法缓解这种状况。 直到鸦片贸易出现。
目录
第1章 鸦片战争 烟枪与洋枪的对抗赛 1.鸦片与“炸弹” 2.西方的郁闷 3.鸦片是怎么来到中国的 4.“外科大夫”林则徐 5.结束是另一个开始 6.争论背后的真相 7.当烟枪遇到洋枪 8.就怕贼惦记 9.英国叫板的底气 10.琦善的能耐 11.道光帝的面子问题 12.当打仗成为游山玩水 13.一头中了毒的牛 14.《南京条约》及其他:国人心中的疤 15.战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 16.战争造就的超级牛人 第2章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矛盾碰碰撞 1.鸦片战争引发的蝴蝶效应 2.秀才都考不上的洪秀全 3.无心插柳柳成荫 4.机会很重要 5.终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6.创业艰难百战多 7.南京变身天京 8.为什么这么猛 第3章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从无敌到无奈 1.文人练兵 2.北伐是个传说 3.西征是个神话 4.内容超前的《天朝田亩制度》 第4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由单挑到合殴 1.先扯点别的 2.找碴儿是个技术活 3.“六不总督”叶名琛 4.《天津条约》:城下之盟 5.战胜与战无不胜的区别 6.擒贼先擒王? 7.火烧圆明园:悲痛的历史记忆 8.认清了自己的位置 9.辛酉政变:慈禧的奋斗史 10.伺候洋人的衙门 第5章 天京变乱 生于忧患,死于内斗 1.由内耗到内讧 2.江山代有才人出 3.《资政新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第6章 天国梦碎 覆巢无完卵 1.王爷满街走 2.人的价值与年龄的关系 3.兵临城下之天京保卫战 4.天国梦碎 5.天国的倾覆 第7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 强大才是硬道理 1.派外国人访问外国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辩论赛 3.造枪造船造大炮 4.开厂开矿不开心 5.小舢板换成铁甲舰 6.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7.民族资本主义:我是谁的野孩子 8.早期维新派的理想 第8章 边疆危机 是可忍说明我还能忍 1.台湾:美日眼中的唐僧肉 2.云南和西藏:英国打的如意算盘 3.新疆:天山南北“好战场” 第9章 中法战争 战胜是投降的资本 1.法国从清廷手中抢走了越南 2.躲是躲不掉了 3.前线再忙也不耽误内斗 4.当散沙遇到水泥 5.法国的战斗水平 6.不失望是为了让你绝望 第10章 甲午中日战争 睡狮变成了病猫 1.准备从朝鲜开刀 2.埋在朝鲜的“地雷” 3.日本的野心是怎样膨胀的? 4.配合你胜利 5.偷袭你怎么了 6.平壤战役:看谁跑得快 7.黄海战役:悲壮的失败 8.辽东战役:好的开始与坏的结束 9.威海战役:打胜仗了还有罪? 10.《马关条约》:流血的城下之盟 11.大哥被小弟打败之后 12.三国干涉还辽:一场浑水摸鱼的游戏 13.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第11章 瓜分中国的狂潮 其实这是一场戏 1.不借我的钱我跟你急 2.修路不一定是为了扶贫 3.势力范围这件事 4.什么是“门户开放”? 第12章 戊戌变法 流血的康庄大道 1.清政府的愤青之路和康有为的政治炸弹 2.梁启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将上书进行到底 4.几名维新骨干人员 5.没有输赢的辩论赛 6.百日维新:一场奢望的盛宴 7.山雨欲来风满楼 8.最猛不过袁世凯 9.生与死的对话 10.向死而生的谭嗣同 11.失败的意义 第13章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悲情闹剧 1.义和团:清政府的眼中钉 2.安内必先攘外 3.义和团的春天 4.“扶清灭洋”到“灭洋” 5.话可以说绝,事不能做绝 6.“雄起”的清政府 7.大势已颓 8.老太太跑得快 9.不光是京津 10.“东南互保”保护谁 11.八国联军暴行之非学术报告 12.做个病猫的代价 第14章 民主革命的兴起 野孩子的倔强劲儿 1.孙中山的“大炮” 2.“医国”与“医人” 3.伦敦蒙难记 4.宣传工作很重要 5.团结起来有力量 6.同盟会:联合大群,团集大力 7.两年大论战 8.一个令人疯狂的年代 第15章 新政和预备立宪 给自己打制一副棺材 1.新政:慈禧的补天运动 2.预备,立宪! 第16章 辛亥革命 为他人作嫁衣裳 1.武昌起义:逼出来的胜利 2.选个领导不容易 3.消防队员袁世凯 4.鸭子是怎么飞走的? 5.你栽树我乘凉 第17章 袁世凯的皇帝梦 过把瘾再死 1.欲望是野兽 2.宋教仁:自主创业的楷模 3.挖坑与填坑 4.“二次革命”:混了顶“乱党”的帽子 5.煞费苦心的转正 6.变种的帝制 7.“二十一条”:医治心病的代价 8.终于如愿以偿了 9.过把瘾就死 第18章 军阀的纷争 玩的就是心跳 1.老袁留下的摊子 2.军阀是个什么东西? 3.互相拆台的结果 4.张勋复辟:倒车不慎的下场 5.护法运动:军阀也爱打群架 第19章 新文化运动 大师们的“呐喊” 1.乱世出大师 2.以笔为枪的人 3.《新青年》:史上最牛杂志 4.北大: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5.新文化“新”在哪儿? 6.为五四动员 7.不是结束 参考书目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