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教科书理论研究丛书(第二辑)·教科书传播学

中国教科书理论研究丛书(第二辑)·教科书传播学

  • 字数: 280
  • 出版社: 广东教育
  • 作者: 段发明|总主编:石鸥
  • 商品条码: 978755487064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5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教科书作为教学媒介表 现出传播的特性,具备传播 的5要素:谁说的——传播 主体(编者);说什么—— 传播内容(课文);给谁说 ——传播受体(学生);说 得怎样——传播效果(教科 书评价);用什么说——传 播媒介(教科书媒体)。教 科书传播即可能是单向的传 播—传递,也可能是双向的 传播—互动。本书以传播学 作为理论基础,研究教科书 传播主体、传播过程和传播 媒介等,特别是教科书所发 挥的不同于其他媒介的独特 的传播功能。
目录
第一章 教科书的传播性 第一节 教科书的传播性及特征 一、教科书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人类传播活动 二、教科书传播属于教育传播活动 三、教科书传播就是课程内容的传播 第二节 教科书的教学性和传播性 一、教学性即是传播性 二、教学性与传播模式 第三节 教育性与传播劝服 一、教学的教育性与教科书的教育性 二、教科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劝服 三、基于劝服理论的教科书传播 第四节 教科书的培养特性 一、教科书的培养理论 二、教科书的培养特点 第二章 教科书的把关人 第一节 教科书把关人的内涵及特征 一、什么是教科书把关人 二、教科书把关人的特征 第二节 教科书的把关机制 一、国家把关人确定“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二、编写者把关人判断“什么知识与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三、教师把关人界定“什么知识最有教学价值” 四、社会公众把关人监督“什么知识与谁的知识符合民意” 第三节 教科书把关人的合作 一、促进把关人之间的有效交流 二、教科书把关要兼顾各方利益 三、明确把关的职责并树立全局意识 第三章 教科书传播的受众 第一节 作为受众的学生 一、学生群体的整体特征 二、学生个体的差异特性 第二节 学生受众的两种类型 一、被动的受众 二、主动的受众 第三节 学生受众的三种反应 一、学生的心理反应 二、学生的行为反应 三、学生的心理能 第四节 学生受众的制约性 一、学生的社会关系 二、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传播的反馈机制 第四章 教科书传播内容的符号化 第一节 教科书的线性传播 一、教科书的冗余与熵问题 二、教科书的上下文与惯例 第二节 教科书传播的符号结构模式 一、教科书传播内容的能指与所指 二、教科书传播内容的组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