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三分钟趣读中国史:从战国到西汉
字数: 250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张伟著
商品条码: 9787101171549
适读年龄: 12+
版次: 0
页数: 497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0
定价:
¥6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喜欢从宏大叙事中寻找人间滋味”的资深历史爱好者宅叔耗费数年,潜心研读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提炼这部经典名著中值得关注的人物与事件,前后勾连,理清脉络,以活泼有趣的笔调写出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故事,带领我们轻松进入如同一部超长而精彩的连续剧一般的历史世界。本书为系列第一册,以120余篇故事串讲从战国到西汉四百年间的历史,让我们在沉浸式阅读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作者简介
张伟,笔名宅叔,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当过公务员、央媒主编、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总撰稿。文字工作者,资深历史爱好者,喜欢从宏大叙事中寻找人间滋味。
精彩导读
自序:历史就是一部超长而有趣的连续剧 “听说那老包(包拯)要出京,忙坏了东宫和西宫。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 这段地方戏《下陈州》的唱词,是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对历史和帝王将相的最初想象。后来,上学了,历史和帝王将相不再那么色香味俱全了,只剩下一个个必须背诵的知识点:三家分晋、商鞅变法、围魏救赵、胡服骑射、焚书坑儒、文景之治、淝水之战、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安史之乱、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王安石变法…… 东宫娘娘当然不烙大饼,帝王将相也没有浑身都是知识点。但是,历史确实很有趣,有趣得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 一代名将吴起被“公主病”打败; 战国大忽悠张仪宁死也要保住自己的舌头; 小公务员田单因为擅长逃跑而成为拯救齐国的带头大哥; 赵政能成为秦始皇,离不开两个争气的爹; 一部刘邦成功史,半部秦汉饭局史; 汉武帝的职场第一课,是好好装孙子; 从深牢大狱长大的孤儿到中兴汉室的明君,汉宣帝竟然是国产爽剧的鼻祖…… 在某种视角下,历史似乎就是一部没有大结局的超长而有趣的连续剧。只不过,这些精彩的剧情隐藏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之中,别说普通人,哪怕是帝王将相、名士大儒,一辈子也很难追完。 幸亏,赵匡胤建立了北宋,北宋出了个司马光。司马光念念不忘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让大家轻松方便地了解漫长的中国历史。 一个注重文治、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的王朝,一群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英,在两任皇帝史无前例的支持下,被动或主动地远离刀光剑影的朝堂,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记述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编年体巨著——《资治通鉴》。这种因缘际会,甚至被一位史学家称为上天对中国史学乃至华夏文明的一种成全。 几年前,因为工作的关系,我需要深入了解新媒体。当时最火的是微信公众号,领导要求我写公众号文章练练手。工作内容当然不便拿来练手,我就注册了一个私人账号,把自己业余时间抱着中华书局版《资治通鉴》乱啃的乐趣和收获,不知深浅地发了出来。闲了就写,忙了就停。没想到,竟然断断续续写了五年。更没想到,中华书局的徐卫东老师看到了,竟然约我结集成书——能在书局出书,颇有些追剧追到本尊的惶恐和喜悦。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的“追剧”心得。每篇文章字数不多,大概数分钟就可以读完。如果这本书,能够让你在“东宫娘娘烙大饼”的想象和历史课的知识点之外,感受到丰富的历史细节和读史的乐趣,那将是我最大的荣幸。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书中对历史人物的身份、职位等,以及行文表述,做了一些比附,因为古今的差别,可能存在不一定恰当的地方。这是需要在此预先申明的。 翟璜与吴起:领导为啥不提拔我? 总有些不怕死的喜欢和领导讲道理,但可能更多的人最想和领导理论的是:你为什么不提拔我?但这个问题吧,就算你好意思问,估计领导也不爱回答。《资治通鉴》主编、领导力导师司马光,倒是讲了两个“领导为啥不提拔我”的故事,很值得玩味。 魏文侯要在魏成和翟璜之间选一个人做宰相,选来选去,得了选择恐惧症。刚好,中山相(中山特区行政长官)李克进京述职。魏文侯就想听听李克的意见。 李克,又名李悝(kuī),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型官员,魏文侯的高级智囊(不过,据一些学者考证,李克与李悝本为两人)。这时魏文侯满含期待地看着李克,说:“您曾经讲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您觉得,魏成和翟璜,谁合适做宰相?” 李克一听,头都大了,想了想,说:“我觉得吧,下级不能掺和上级的大事,外人不能掺和别人的家事,我一基层干部,哪敢掺和中央的事!”魏文侯很严肃地说:“李克同志,遇事要勇于担当,不能推诿扯皮!” 李克没办法,说:“好吧,那我向您简单汇报一下我不成熟的看法。我认为,选人用人要‘五看’:一看他平时跟什么人亲近往来;二看他有钱了跟什么人称兄道弟;三看他当官了跟什么人拉帮结派;四看他不得志时不干什么;五看他不富裕时不要什么。” 魏文侯很高兴:“您这么一说,我心里就有数了。”李克连声说:“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说完,赶紧开溜。 刚出魏文侯办公室,没走多远,迎面就碰见了翟璜。其实,这二位关系挺好,李克出任中山相,就是翟璜推荐的。 翟璜笑眯眯地问李克:“听说领导今天专门召见你商量宰相的人选,定了吗?”李克说:“定了,魏成。”翟璜脸都绿了,直接往功劳簿上一躺,开始吐槽:“你说说,我为这个国家做过多少贡献?把秦国打得哭爹喊娘的吴起,是我推荐的;光荣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西门豹,是我推荐的;开疆拓土、灭掉中山国的乐羊,是我推荐的;给领导家孩子天天补课的屈侯鲋(fù),是我推荐的;就连你当中山相,也是我推荐的。我哪点比不上魏成?你们凭啥让魏成坐那个位置?我不服!我想不通!我不接受!” 等翟璜发泄完了,李克说:“老翟呀,当初你把我推荐给组织,难道就是为了搞团团伙伙、谋求个人利益的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问题,我只是针对选人用人的原则性问题,随便谈了几句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并没有直接投魏成的支持票。我之所以推断魏成会当宰相,是因为魏成不仅廉洁奉公,还公而忘私,能真正做到为国为民。举个例子,你推荐了我们五个,都成了国君的得力干将;魏成推荐了三个人,都成了国君的老师——国君的臣子跟国君的老师,能一样吗?魏成荐人,这眼光,这格局,你是不是得看到点差距?” 翟璜听了,想了想,向李克俯首行礼,说:“翟某一时情急,失礼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 在个人得失面前,哪怕是翟璜这位向来机智冷静的大牛,也有点凌乱。更别说一言不合就当面怼领导的吴起了。 又有一次,还是魏国换宰相。吴起当然觉得自己最适合了。没想到,一公布,新宰相是老干部田文(和齐国孟尝君同名)。 吴起很不高兴,继续发扬自己的“优良作风”,找到田文,当面开怼:“你个糟老头子,凭什么当宰相?咱俩比比谁的功劳大吧?”大人物急了,跟我们普通人一样一样的,智商、情商瞬间归零。 田文这个老狐狸一点不急,说:“可以。”吴起开始嘚瑟:“统帅三军,让士卒视死如归,可以打得敌人落花流水,让敌国不敢动坏心思,你能比得过我吗?”田文说:“比不过。” 吴起继续说:“带领干部群众一起脱贫致富,你能比得过我吗?”田文说:“比不过。”吴起继续说:“把秦国打残,把韩国、赵国打怂,让这两国归顺,你能比得过我吗?”田文说:“比不过。” 吴起指着田文的鼻子:“你样样不如我,凭什么当宰相,骑在我头上?”田文笑了笑,说:“是这么个情况。现在咱们国君(魏武侯)年纪尚小,朝局动荡,干部心不齐,群众不服气,在这个节骨眼上,把国家交给你合适,还是交给我这个糟老头子合适?” 吴起沉默了半天,说:“好吧!算你合适。” 人哪,认清自己,很难。 郭隗:和领导提升职加薪,他是教科书 战国时代没有劳动合同法,员工的薪资待遇啥的,主要看领导心情。在这件事上,领导的心情一般是:“我可以(主动)给,但你不能(主动)要。”通常是,领导主动给的,少;所以,员工主动要的,多。比如韩昭侯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 韩昭侯有条裤子破了,让工作人员收起来。工作人员觉得自己天天伺候领导,也算领导的身边人,就不讲组织原则、没大没小地和韩昭侯说:“大王,您也太节俭了,一条破裤子,赏给我就行了,没必要收起来。” 韩昭侯穿着新裤子,一脸严肃地说:“小同志,我作为一国之君,一举一动都要慎重。我皱下眉头、给个笑脸,都关系重大,何况一条裤子!它再破,也是我的裤子,只有对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才有资格得到它。” 工作人员吓得直接尿裤子:“领导,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慷慨大方的领导当然有,比如孟尝君。中国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劳资谈判事件,孟尝君就是当事人之一。 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有一个叫冯谖(xuān)的,天天不干活,就知道追求物质享受。今天嫌伙食不好(食无鱼),明天嫌待遇太低(出无车)。冯谖当然很牛,后来帮孟尝君搞薛国市义、狡兔三窟,贡献很大。但当时,他才刚入职,啥活儿都没干呢,就要吃要喝要待遇。孟尝君却答应了,上鱼、派车。 这样体恤下属、尊重人才的好领导,为啥我们遇不到?《资治通鉴》主编、领导力导师司马光说:“别做梦了。孟尝君之所以这么大方,因为他是个奸雄,拿着国家的钱,沽名钓誉、结党营私,上欺君主、下祸百姓。”奸雄,五十年一遇。大方的奸雄,百年一遇。所以,孟尝君这种领导,碰上了是运气,碰不上也别生气。 当然,也有和正常属性的领导提升职加薪成功的,而且是教科书级别的,他就是郭隗(wěi)。郭隗是燕国大臣。燕昭王登基后不久,就郑重其事地请教郭隗:我想招揽好多好多的人才,应该怎么办? 燕昭王为啥想招揽好多好多的人才?因为他和《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情况一样:一心想兴复大燕,报仇雪恨。燕昭王登基之前,燕国已经快game over了。长话短说:他爹傻,把王位禅让给大臣(子之),燕国大乱;他哥(太子)二,勾结齐国想夺权,攻打子之不成反被杀,燕国更乱;齐国狂,杀了他爹和伪燕王,想吞了燕国,其他国家急了;他在国外当人质,在其他国家帮助下,干退齐军,当了燕王。国破山河在,仇深人才稀。所以,燕昭王很着急。 郭隗说:我给您讲个故事吧——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王想要千里马,就拿出一千两黄金让下属去买。千里马又不是大白菜,下属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一匹,死的。花了五百金,下属拎着马头回来交差。国王一看就怒了:“你有病吧?”下属说:“五百金买条热搜,很便宜啦。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您想买千里马啦!而且,死的都要,何况活的!您就在家等着收快递吧,保证全是千里马。”果然,不到一年,这位国王就买了三匹千里马。 燕昭王听了,陷入沉思:谁适合当燕国英才计划的那颗马头呢?郭隗说:“臣经过慎重思考,觉得自己非常合适。臣水平有限,但愿意挑更重的担子。事不宜迟,大王应该尽快给我升职加薪、分大房子、配豪车、发女秘书,让天下人都知道您求才若渴、饥不择食。这样,优秀的人才就会源源不断地到燕国来。” 燕昭王说:“准了。”当场下旨,给郭隗升职加薪、分大房子、配豪车。据说,还修了一座高台(最早史料中所言是“筑宫”,后世才传为“筑台”),堆满黄金,作为招揽人才的红包池,史称“黄金台”。多说一句,北京有条金台路,但与黄金台无关;所谓金台,是指朝阳门外原苗家地教场的高台。真正的黄金台故址,目前有数说,其一是河北省定兴县金台陈村。 不服不行。郭隗这招为国升官,翻遍史书和传说,也许只有约两千年后电影里韦小宝的“奉旨泡妞”故事,能和他有得一拼。关键是,它确实利国利民。郭隗升职加薪后,各国人才一看,燕王的诚意这么大呀,于是纷纷前来。名单如下:一代战神乐毅、一代儒将剧辛、阴阳五行家邹衍、名士屈庸……人才济济的燕国,用了二十多年就完成了复兴。然后,在乐毅的带领下,把齐国虐个半死,齐王被杀,齐国王子田法章吓得隐姓埋名做钟点工。 《资治通鉴》主编、领导力导师司马光通过郭隗的故事讲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领导,给有头脑的人涨工资,绝对不吃亏。 刘邦:得饭局者得天下 楚汉之争,始于饭局。准确地讲,是一大一小两场饭局:刘邦夜宴项伯、鸿门宴。 论打仗,项羽天下无敌;组饭局,刘邦全国第一。别忘了,刘邦是基层干部出身,饭局是基本功。刘邦的发迹史,也是一部饭局史。 刘邦当亭长时,司马迁有四个字的评语:“好酒及色。”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出了朋友、喝上了位。先说朋友: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周勃、卢绾……一帮兄弟,下能一起喝花酒,上能一起打天下。在这方面,刘备就不如他祖宗了。两个好兄弟,关羽张飞,只让打天下,不让喝花酒。所以,他的成就也不如刘邦。当然,这是玩笑话。 再说上位。有一次,沛县县令的好朋友吕公迁居沛县,全县干部都去庆贺。时任沛县主吏的萧何负责接待,直接放话:红包低于一千的,就别进屋了。刘邦没钱,拿个空信封就往里进,嗓音还很洪亮:刘邦,一万。吕公一听,大客户呀,亲自迎接,领到主桌,上座。刘邦面不改色心不跳,坐下来,该吃吃该喝喝该聊聊,光芒万丈。吕公一看刘邦相貌不凡,当场决定:把女儿嫁给他。(详见《史记·高祖本纪》。)这场饭局下来,刘邦有了老婆(吕雉),有了靠山(吕公),家庭事业双丰收,从此混得风生水起,成为沛县黑白两道的带头大哥。 后来,刘邦押送农民工去骊山搞基建。任务失败后,刘邦也是喝了顿大酒,然后宣布跑路,还搞了一出“醉酒斩白蛇”,趁机卖人设、吸粉。一顿垂头丧气的散伙饭,都能让刘邦整出花儿来,吃成“粉丝见面会”。 起兵造反后,饭局同样重要。请客吃饭是刘邦革命工作的重要抓手。当年,豫东著名大爷郦食其来投,刘邦不搭理。郦大爷投其所好,说:老子是高阳酒神。刘邦一听:赶紧请进来。见面一聊,对脾气,刘邦马上摆了一桌,两人边吃边聊。这场饭局,吃出了一个外交部长(郦食其)、一员大将(郦商)、一座城池(陈留)和大批兵马粮草。 就连那首流传千古的《大风歌》,也是刘邦在饭局上的即兴发挥: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千万别让刘邦上桌!一上桌,他就成了“饭局之王”。可惜,项羽只懂杀人。 秦朝灭亡不到两个月,项羽、刘邦开始互撕。刘邦:按规定,我要当关中王。项羽:老子就是规定,你不配!刘邦:老子就要当!项羽:老子宰了你! 汉王元年十二月某日,项羽下令:明天全军出击,灭了刘邦。 当晚,就有人泄密。泄密者叫项伯,是项羽的叔叔,时任楚国左尹(副丞相)。也是刘邦命好。他的首席谋士张良,是项伯的救命恩人。 所以,项伯连夜骑马狂奔四十里,偷偷来刘邦军营见张良:赶快跟我走,别陪着刘邦送死。也是刘邦魅力大。张良说:沛公有难,我偷偷溜了,不仗义。我必须告诉他。 刘邦一听,吓傻了。张良说:既然打不过,那就服个软,请项伯转告项羽,您绝无二心。刘邦:好好好,赶紧把咱项哥请进来。 项伯不想趟这浑水,被张良硬拉了进来。第一场饭局开始。 刘邦先干为敬,祝项哥身体健康、万寿无疆,然后开始唠家常:几个孩子呀?多大了?找对象了吗?这场饭局虽然时间不长,但刘邦成功地把项伯从“敌人”喝成了“亲哥”,收获如下: 首先,和项伯结为亲家(约为婚姻),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朋友。因为项羽只相信、重用自家人。项伯又是他在世的唯一长辈,这分量可想而知。此后,项伯多次给刘邦帮大忙,包括鸿门宴。 其次,通过项伯向项羽表忠心(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岂敢反乎)。 最后,请项伯为自己背书(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喝爽了,搂着刘邦的肩膀说:兄弟尽管放心,有哥在。明天早点来,认个错就行了。刘邦眼眶都湿润了:哥,你就是我亲哥。再走一个。 饭局结束后,项伯连夜返回,把刘邦的诚意一字不落地转达给了项羽,说:刘邦忠诚担当有为,这样的干部,更应该关心爱护,怎么能惩罚打压呢?项羽说:好。 第二天一大早,刘邦和随行人员共计一百多人,来到鸿门,登门谢罪。项羽是典型的吃软不吃硬。刘邦的检讨完全是为项羽量身定制的。 先打感情牌:这两年,咱俩齐心协力反抗暴秦,您在黄河北攻城略地,我在黄河南奋勇杀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们是战友,更是兄弟,这份感情,我终生难忘。 然后是谦虚牌+感情牌:第一个没想到,我走了狗屎运,竟然能够先入关、攻占咸阳。第二个没想到,离开家乡这么多年,竟然能在异国他乡和您重逢。第三个没想到,竟然有小人挑拨离间,让您对我产生了误会。刘邦眼含泪光,满脸委屈,像个被冤枉的小媳妇。 项羽,盖世英雄,见的都是大风大浪大世面,哪经历过这种小阴沟?所以,直接翻船:都怪你那个左司马曹无伤,要不是他乱说,何至于此?没事,兄弟,都过去了。留下来吃饭吧。 鸿门宴开始。 虽然只有半个晚上的时间,但刘邦的准备非常充分。先看看随行人员:文有张良,武有樊哙、夏侯婴等。甚至还有个替身:纪信。此人身材相貌酷似刘邦。两年后的荥阳之战,就是纪信做替身吸引敌人,刘邦才得以逃出生天。而且随行的全是骑兵,机动性强。这安排,不管来文的,还是来武的,不管赴宴还是逃跑,都方便。 再看看参加饭局的人: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表面看,楚三汉二;实际上,楚一个半,汉三个半。因为项伯完全支持刘邦;项羽已经口头承诺支持刘邦,最多算半个反对派;真正想干掉刘邦的只有范增一个人,但他又说了不算。 最妙的是刘邦安排张良参加饭局。张良,刘邦的第一智囊,但他还有个身份,也是他的法定身份:韩国司徒(丞相)。其实,张良一直以来都是刘邦的战略合作伙伴。鸿门宴后不久,张良就回韩国了。直到项羽杀了韩王,张良才正式投靠刘邦,成为汉臣。有了张良参加,鸿门宴就不是楚国内部的饭局,而是一场“国际宴会”。既然是“国际宴会”,项羽就得有所顾忌,不能为所欲为。因为项羽虽然性情冲动残暴,但也出了名地爱面子。 果然,宴会开始后,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范增坐不住了,三番五次暗示项羽:杀了刘邦。项羽当没看见。后面的情节大家都熟悉: 范增让项庄(项羽的堂弟)去搞破坏。然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然后,项伯舞剑,保护沛公。然后,张良叫樊哙进来救场。然后,樊哙秀肌肉、喝大酒、吃肘子刺身、批评项羽。然后,项羽保持沉默。然后,刘邦假装上洗手间,在樊哙、夏侯婴等人保护下,抄近道开溜。然后,张良继续陪吃陪喝陪聊。最后,张良替刘邦送上礼物,告辞。范增气得,把礼物摔在地上骂娘:都他娘废物!天下肯定是刘邦的。项羽收下礼物,一声不吭。刘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宰了曹无伤。 史上著名饭局鸿门宴,就此结束。 看看刘邦的收获:成功化解生存危机;成功找出并除掉叛徒(曹无伤);成功分化项羽集团高层(项羽、项伯和范增)。 一顿饭吃不好,后果很严重。接下来,还有一顿豪华大餐,等着项羽主持:瓜分天下。 项羽当然分不好。 疏广:最难伺候的学生,让我来 疏广,西汉著名教师,也是史上最难当的教师之一。因为他教的学生是太子:宣帝的儿子刘奭(shì)。给太子当老师(太子太傅),是教育界两千多年来最大的挑战。原因如下: 一,学生家长最难伺候。首先,办学方针、教育理念、课程设置……都是家长(皇帝)说了算。但出了问题,全是老师背锅。谁让人家是你领导?比如,武帝给太子刘据制定的教育方针是散养式教学(使通宾客,从其所好)。结果,刘据同学越长越大越“跑偏”(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武帝很不爽,想废了刘据。 刘据的老师石德怕背锅,直接教唆太子造反,最后师徒俩一起完蛋。其次,家长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老师必须满足,否则一定没好果子吃。谁让人家是你领导?比如,有一次,康熙皇帝让徐元梦老师给皇子们上体育课(教射箭),徐老师教得一塌糊涂,还振振有辞:“我是语文老师,不是体育老师。”理由很充分,但领导很生气:“还敢犟嘴?!”直接把徐老师揍了个半死,然后抄他的家,把他父母发配到边疆劳动改造(后在路上追还)。 二,学生最难伺候。学生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忍着。倒霉的话,你还得陪他一起疯。比如战国时期的燕国太子丹,整天不好好学习,就想走捷径:刺杀秦王赵政。老师鞠武苦口婆心地劝:“您这是找死啊。”太子丹:“我不听我不听!我不管我不管!您必须帮我!”鞠武无奈,只好推荐了老朋友田光;田光推荐了新朋友荆轲。然后,荆轲刺秦,失败;秦军攻打燕国,燕王杀太子丹求和,秦国拒绝,燕国被灭。 还有比太子丹更难伺候的学生吗?有,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李承乾不爱学习,天天瞎玩。老师张玄素天天劝他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结果,李承乾烦了,直接派人把张玄素打了个半死。张玄素确实是个好老师,养好伤后继续劝,而李承乾照旧不听,甚至想派人暗杀张老师,不果。 三,风险太高。给太子当老师,最大的风险还不是张玄素那样被学生打,而是学生出事。张玄素被打后没几年,太子李承乾被废了。张玄素被一撸到底,滚回老家当农民。为啥?因为你没有教育好太子! 还有比张玄素更倒霉的吗?有,他的前任李纲。李纲,隋唐时期名臣,教龄长达四十多年,先后教了三位太子(隋朝太子杨勇,唐朝太子李建成、李承乾),但是,没有一个顺利毕业当皇帝的。李老师郁闷得抓狂。隋文帝杨坚废黜太子杨勇时,召集东宫官属当面训斥,李老师直接回怼:“学生有问题,你这个当家长的要负主要责任!” 幸亏隋文帝比较大度,没搭理他。 然后,唐朝建立,李纲当太子李建成的老师。然后,李建成被李世民干掉。然后,李纲当太子李承乾的老师。几个月后,李纲去世。幸亏他去世早,否则,李承乾被废后,他就算不被整死,也会被气死。 当然,不是每位太子都会被废掉,但是,照样有风险。比如,秦孝公的太子驷(即后来的秦惠文王)犯了法。太子是储君、未来的领导,当然不能法办,那就办他老师吧。太子的两个老师,一个被割了鼻子,一个被脸上刺字。 四、竞争太激烈。你只要当了太子的老师,就会有无数人天天盯着你,挖坑下套使绊子,准备干掉你。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同行:干掉你,我给太子当老师;敌人:通过干掉你来干掉太子。 但是,就这么一个高危职业,无数人打破头也要抢。因为,高风险的另一面是高回报。只要太子顺利登基当皇帝,老师的回报绝对超出想象。比如景帝的老师、著名的“万石君”石庆。 这么说吧,普通领导干部家里当官的多了,叫豪强,很容易成为中央政府打击的对象。比如张安世,因为家里高官太多而吓得主动申请降薪、辞官。但是,皇帝的老师家里当官的多了,叫美谈,皇帝比老师还高兴。石庆家里出了五个正部级(二千石)高官,景帝特别开心,专门赐号“万石君”。 还有,给太子当老师,不仅意味着双保险、加长版(现任皇帝、未来皇帝)的荣华富贵,脸还最大。比如汉宣帝时期的夏侯胜,不仅是太子的老师,还是太皇太后上官氏的老师。夏侯胜去世时,太皇太后不仅出了二百万的巨额礼金,还亲自穿素服五天,以报答老师的恩情。这份礼遇,简直让全国的读书人羡慕嫉妒恨。 所以,疏广上任后没几天,就被人盯上了。这人他还惹不起:宣帝的老丈人许广汉。许广汉当然不爽:“我的外孙,凭啥疏家这样的外人来管?” 太子的两位最重要的老师全姓疏:太子太傅疏广;太子少傅疏受(疏广的侄子)。西汉晚期,太子太傅(正部)和太子少傅(正部)的权力很大,不仅负责教学工作,还要主持东宫的全面工作,有点类似于太子办公室主任和常务副主任。 许广汉当即就进宫找好女婿宣帝开家庭会议了。他说:“咱家的娃,你找个不相干的外人来看护、教育,我能放心吗?让他二姥爷(许广汉的弟弟、中郎将许舜)去看着吧。”宣帝当场没表态,然后,把老丈人的想法告诉了疏广。 要是换了别人,估计双手赞成。谁敢跟皇帝的老丈人、太子的姥爷对着干?疏广敢,直接怼回去了。他说:“太子,国之储君。他的老师、朋友必须是像我这样的超级优秀人才,哪能天天跟在姥爷姥姥屁股后面玩儿?而且,太子已经有老师了,如果再让他二姥爷插一腿,显得太low,让天下人笑话。”宣帝笑了笑,说:“你说得对。”疏广牛,宣帝更牛。 就这样过了五年,太子被教育得挺好,门门功课一百分(通《论语》《孝经》)。疏广俨然成了大汉朝最优秀、最成功的老师。没想到,疏广辞职了。 疏广对侄子疏受说:“凡事都讲究个见好就收。咱爷俩当了这么多年的正部,功也成了名也就了,该撤了。再干下去,估计该被人收拾了。总不能啥好事都让咱爷俩赶上,啥便宜都让咱爷俩占了吧?”疏受说:“我听叔的。”当天,爷俩儿递交退休申请。宣帝批准了,并赏赐黄金二十斤。太子刘奭赏赐黄金五十斤。朝野轰动:“还有这种操作?”疏广爷俩儿离京时,前来送行的达官贵人挤满了长安城门,围观的百姓乌泱乌泱的,大家都由衷地赞叹:“两位疏老师真是时代的楷模、道德的标兵。” 更牛的还在后面。疏广爷俩儿带着七十斤黄金回到山东老家,然后天天请亲朋好友吃喝玩乐。就这么过了一年多,疏广的老婆孩子们受不了了,这是要把家败光的节奏呀。疏广的子孙就请人劝疏广:“你得给子孙留点家产呀,哪能天天瞎造?” 疏广说:“第一,我就是为子孙好,才天天瞎造的。家里原来的积蓄足够他们全面奔小康了。如果留多了,才是害了他们。他们如果足够优秀,钱太多,只会没了上进心;他们如果不优秀,钱太多,只会败家毁业。而且,这个社会太仇富,我不能给他们挖坑。第二,这笔钱是领导赏我养老的,我得专款专用呀,怎么能挪作他用?” 叔侄俩就这么潇潇洒洒地玩到老,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慈善家。 刘秀:创业,活着最重要 新朝末年,造反成为最大的风口。草根创业并成功的,比比皆是。 荆州农民王匡、王凤,因为野菜分得公平,成为饥民的带头大哥;三年后,成为拥兵五万的绿林军首领。山东好汉樊崇,因为勇猛善战,成为饥民的带头大哥;三年后,成为拥兵几十万的赤眉军首领。只要努力,女同胞也能成为女强人。青岛的吕老太太(吕母)、德州的迟昭平女士,也都领导数千人,称霸一方。 社会精英创业的,更是成就非凡。天水豪强隗嚣,竖起“拥汉反莽”的大旗,半年之内,成为拥兵十万、独霸甘肃的西北王。蜀郡(今四川成都、德阳、阿坝州一带)太守公孙述,自封“辅汉将军”后,轻轻松松搞定巴蜀,成为割据一方的四川王。就连王莽的心腹重臣——国师刘秀和王莽的堂弟、卫将军王涉都经不起诱惑,想劫持王莽、弃暗投明,开创一番新事业。 这么说吧,全中国但凡有点上进心的,都想拥抱创业大潮,干一番事业。除了南阳郡种田能手刘秀。 刘秀当然优秀:学霸(太学毕业生),相貌不凡(隆准日角),家里有矿(亲戚朋友全是豪强),人脉很广(他大哥是南阳郡著名大哥)。更重要的,他姓刘,刘邦的刘(高祖九世之孙)。全国人民都热烈期盼老刘家王者归来。所以,南阳郡的乡亲们一致认为:刘秀是个干大事的人。但是,刘秀只想当个勤劳致富的农民企业家。创业有风险,活刘秀:创业,活着最重要着最重要。 当然,刘秀最终还是走上了造反这条不归路。被他大哥逼的。 他大哥叫刘縯(yǎn,字伯升),南阳郡著名大哥,黑白通吃,手下一大票兄弟,天天就忙活一件事:烧钱、招人、准备造反。刘秀担心被大哥连累,就从老家舂(chōng)陵(今湖北枣阳境内),躲到新野的姐夫家去了(光武避吏新野)。他大哥呢,继续在老家:烧钱、招人、准备造反。南阳的亲戚朋友呢,也三天两头劝刘秀:“一起干票大的吧。”刘秀彻底无语了。个南阳,竟然容不下一个勤劳致富的种田大户!他思来想去,自己好像只剩下一条活路:造反。否则,早晚会被大哥牵连,死路一条。那就反了吧! 新地皇三年(22),二十八岁的种田大户刘秀,正式决定创业。 刘秀的加入,对大哥帮助很大。家乡父老一看,浓眉大眼的刘秀都反了,咱还怕个屁?跟着刘家兄弟创业去!于是,刘家兄弟很顺利地募集了七八千人,并和绿林军结成联盟,开始造反。 以刘家兄弟为首的南阳豪强的加入,让流寇性质的绿林军立马脱胎换骨,直接进入正规起义军的新阶段:有组织、有制度、有文化、有追求。(先是,青、徐贼众虽数十万人,讫无文书、号令、旌旗、部曲。及汉兵起,皆称将军,攻城略地,移书称说。莽闻之,始惧。)所以,刘绿联军发展迅猛,三个月就扩张到十几万人,连续打了几场胜仗,然后,兵围宛城。 南阳郡,经济实力雄厚、地理位置重要,眼瞅着就要姓刘了。 关键时刻,刘家兄弟遭遇创业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危机。公司发展太快,都集团化了,得设立董事会、选个董事长吧?当然,这个董事长必须姓刘。刘縯笑了:“那不就是我嘛。”绿林军:“你想得美。我们一致提议刘玄当董事长。” 刘玄,刘秀的族兄。绿林军认为,刘玄有两个优点:姓刘、窝囊。“老子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为了啥?当然是为了钱、粮食和女人。让刘縯当大哥,天天管着我们吗?” 绿林军人多势众,刘家兄弟只能认怂,但提出一个要求:刘玄不能称帝,否则会成为天下公敌。提议没通过。地皇四年(23)二月,窝囊废刘玄当皇帝(史称“更始帝”),大英雄刘縯当下属(大司徒),刘秀也当了个副将(偏将军)。从此,刘绿联军成了更始汉军。 刘玄确实窝囊,登基大典上,紧张得汗流浃背,连个就职演讲都背不全。 刘玄称帝,引发两个严重后果:一、南阳豪强和绿林好汉出现裂痕;二、被王莽列为一号严打对象。 当时,王莽的主要兵力都在鲁豫皖一带镇压规模最大的赤眉军。刘玄称帝后,王莽立刻调转枪口,全力以赴,要干掉更始汉军。这年五月,两名正国级领导王邑、王寻统兵四十二万,号称百万,从洛阳南下,直逼南阳。这是一支超级豪华的集团军:全部是精锐部队,将领都是正部级;从六十多个单位征调了精通兵法者作为作战参谋;配备了猛兽兵团;武器精良、弹药充沛、供给充足;任命身高两米三、膀大腰圆的大力士巨毋霸为警卫旅旅长。这是巨无霸在中国的首次亮相。 这阵容,两百多年来头一份(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更始汉军直接吓傻了:撤吧,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保命要紧。 生死存亡之际,刘秀站了出来,力挽狂澜。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不足一万人 VS 四十二万大军)的经典战役:昆阳之战。这也是刘秀的封神之战。向来“胆小、谨慎”的刘秀,为啥这么猛? 原因很简单:他要活着。
目录
上 编 三家分晋:一个划时代的红包 / 3 智襄子:继承人,不怕蠢,就怕作 / 5 豫让:领导原来是老戏骨 / 9 翟璜:和领导讲道理,姿势最重要 / 12 翟璜与吴起:领导为啥不提拔我 / 15 吴起:天才渣男跳槽记 / 18 卫国:这个国家,只许对,不许怼 / 23 魏惠王:我是“败二代” / 26 齐威王:看我怎样动真格的 / 29 孙膑:“庞氏骗局”的终结者 / 32 商鞅:没有底线的成功,就是失败 / 39 苏秦:舌尖上的战国 / 44 张仪:乱世成功学大师 / 51 郭隗:和领导提升职加薪,他是教科书 / 61 甘茂:领导挖的坑,带着降落伞也要跳 / 64 燕王哙:被马屁拍死的大王 / 67 战国:职业流氓淘汰赛 / 70 赵武灵王:英雄难过退休关 / 73 宋康王、齐湣王:论作秀的尺度 / 76 田单:不混日子的公务员,最吓人 / 79 田单:我这么牛,为啥不招人待见 / 84 廉颇:老员工被裁记 / 87 范雎: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我是榜样 / 94 白起:死神来了 / 98 白起:打败你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 / 102 赵政:爹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105 信陵君:老东家有毒 / 108 李牧:赵国最后的名将 / 112 秦始皇:干爹,别踩我的底线 / 116 黄歇:隔壁老王之死 / 119 荆轲:一把匕首的自信 / 122 王翦:安全退休,才是最大的胜利 / 125 下 编 始皇帝:光辉人设崩塌记 / 131 秦亡:从“老实人吃亏”开始 / 134 陈胜吴广:说好的创业春天呢 / 139 刘邦:一个基层公务员的逆袭 / 143 项羽:我的起点,是你的天花板 / 146 项羽:一战封神的流量之王 / 150 刘邦:我是春节加班命 / 154 樊哙:别玩了,领导 / 159 刘邦:得饭局者得天下 / 162 项羽:坏老板,只谈理想不谈钱 / 167 韩信:我为啥从大公司辞职 / 170 项羽:民心是个啥东西 / 174 刘邦: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 178 项羽:我这领导当的,为啥这么忙 / 182 韩信:领导凭啥看我不顺眼 / 185 项羽:只认命,不认错 / 188 韩信:军事业务大神的末日 / 191 刘邦:朕也差点死在绩效考核上 / 196 叔孙通:一代宗师是拍出来的 / 200 刘邦:一个做大事的爹,有多可怕 / 204 异姓王:有一种人生,能力越大,死得越快 / 208 萧何:我的缺点,就是跟领导不见外 / 212 陈平:挖坑大师填坑记 / 216 吕雉:最成功的女性,最失败的母亲 / 220 曹参:我是“不折腾”发明人 / 224 吕氏:干得好,不如生得好 / 226 陈平:友谊的小坑,说挖就挖 / 229 汉文帝:命好是核心竞争力 / 232 周勃:都是嘚瑟惹的祸 / 236 张释之:言者无罪,天下无冤 / 239 贾谊:一个汉朝大 V 之死 / 242 汉文帝:没有不争气的仔,只有不争气的爹 / 246 晁错:背锅侠养成记 / 249 周亚夫:我把人生,活成了先进事迹 / 255 汉武帝:我为什么能当上皇帝 / 259 郅都:一场女厕风波引发的“战争” / 265 汉武帝:职场第一课,装孙子 / 269 王恢:跟不上新领导思路,会要命 / 273 窦婴:有一种绝症,叫交友不慎 / 277 卫青:论领导亲戚的自我修养 / 283 霍去病:我的成功学,你学不来 / 288 李广:网红高官的晋升难题 / 293 主父偃:我终于成了特权阶层 / 296 公孙弘:一位德艺双馨的马屁精 / 300 张汤:我是盛世中的利刃 / 305 刘安:不怕领导坏,就怕领导蠢 / 311 酷吏:帝国的刚需和噩梦 / 317 汲黯:负能量大神,为啥能安全着陆 / 321 汉武帝:皇帝修仙与“大师”的狂欢 / 325 卜式:爱国也得姿势正确 / 330 万石君:我教育出了一个正国级、十七个正部级 / 334 汉武帝:老司机的大型翻车秀 / 338 李广利:从唱跳歌手到大将军 / 343 李广利:成也关系户,败也关系户 / 346 苏武:我是忠诚的象征 / 351 刘据:帝国第一后浪的危机 / 357 江充:小人中的大咖 / 360 巫蛊:走投无路的太子 / 364 汉武帝:会踩刹车,才叫老司机 / 369 汉武帝:领导的心思你别猜 / 372 霍光:我的手段,叫光明正大 / 376 霍光:开开会,整整人 / 381 上官桀:小聪明,真的会害死人 / 384 刘贺:朕原来是个临时工 / 387 刘病已:超级咸鱼翻身记 / 391 汉宣帝:有个惹不起的下属啥体验 / 395 宣帝打虎:大汉第一家族落马记 / 399 汉宣帝:让好官先富起来 / 403 赵广汉:明星官员为什么必须死 / 406 张安世:帝国一哥的求生欲 / 411 疏广:最难伺候的学生,让我来 / 415 赵充国:我为啥要和领导唱反调 / 420 杨恽:毒舌高官背锅记 / 425 絮舜:听说领导要出事了 / 429 汉宣帝:匈奴来降,我的人生巅峰 / 432 汉元帝:乖孩子为啥没出息 / 437 汉元帝:新领导是个老好人 / 440 石显:我凭啥是领导身边第一红人 / 446 陈汤:凭本事吃饭,为啥不香 / 451 匡衡:我为啥甩锅失败 / 456 王凤:舅舅治国的时代 / 460 汉成帝:为国生娃,不容易 / 465 汉哀帝:我有两个强势的女领导 / 468 董贤:有一种上下级关系,叫恩爱 / 472 王莽:造神,我只示范一遍 / 476 王莽:好政策,害你没商量 / 485 王莽: 只有反贼,没有饥民 / 488 刘秀:创业,活着最重要 / 491 刘秀:种田大户,成了战场上的男神 / 49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