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

  • 字数: 184
  • 出版社: 知识产权
  • 作者: 李晓春
  • 商品条码: 978751309981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书基于大数据技术,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建立了包含智能征信评估、动态风险预警的多维度风险控制体系,设计了贷前、贷中风险控制模型及企业征信评判方法;探讨了区块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等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场景,形成了技术赋能下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瓶颈、推动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与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
李晓春,女,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供应链优化管理领域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8篇;主持省级以上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广东省软科学项目1项、广东省财政厅项目1项、广东省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绩效评价项目1项。
精彩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我国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作为向面临运营资本需求的供应商和客户提供短期融资的解决方案,备受关注。一般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商业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银行与核心客户的合作。传统的运行框架是:银行向自己的大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大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货款,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传统供应链金融是核心企业与银行间的一种面向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的系统性融资安排,特别是国内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方式多以供应链为主,国内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一般都离不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其目的是控制商品的“物权”。 欧美国家的供应链金融资金来源较多,与产业相关的生态设施配套措施完善,有便捷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方式,信息化能力、产品和服务能力较强,且有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支撑。国外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有核心企业主导模式、商业银行主导模式及物流企业主导模式。 近年来,国内互联网的发展为供应链金融的创新路径和创新手段打开了新的格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相契合,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和重要引擎。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渠道扁平化加剧了供应链金融需求,国内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结合衍生出新模式。在传统模式下,多层次的贸易层级在产业链中承担了“垫资”任务,互联网在促使产业扁平化、减少贸易层级的同时,也加大了供应链金融的需求。 “互联网+”是一种产业互联网发展阶段,体现了产业的互动,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效能。互联网的颠覆和创新使供应链金融朝着互联网的方向发展,即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上的主体开始变得多样化,从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到上下游中小企业、个人以及物流企业,都是供应链金融的参与者。互联网企业的参与使大数据广泛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中,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的融合产生了新模式,产业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结合,即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它颠覆了过往以融资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转为以企业的交易过程为核心,产业互联网平台成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企业”,将过去围绕核心大企业的“1+N”模式,拓展为围绕中小企业交易的“N+N”模式,行业存量市场空间给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了更为巨大的成长空间。
目录
第1章 绪 论001 1.1 研究背景 / 00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008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015 1.4 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 015 1.5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016 1.6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017 1.7 主要观点与创新 / 017 第2章 供应链金融及其特征019 2.1 供应链概述 / 021 2.1.1 供应链 / 021 2.1.2 供应链数字化 / 023 2.2 供应链金融概述 / 025 2.2.1 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背景及含义 / 025 2.2.2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 027 2.2.3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 028 2.2.4 供应链金融的动因与作用 / 032 2.2.5 传统供应链金融架构向数字化转型 / 041 2.2.6 人工智能赋能供应链金融 / 043 第3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045 3.1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 048 3.1.1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 048 3.1.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网络的形成与演化 / 049 3.1.3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信息技术基础 / 050 3.1.4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 056 3.2 大数据支持下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 / 058 3.2.1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网络结构 / 059 3.2.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关键信息要素 / 060 3.3 大数据支持下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管理 / 067 3.3.1 互联网供应链融资决策智能化 / 067 3.3.2 信息流可视化 / 067 3.3.3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产品 / 068 第4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协调创新与技术支撑071 4.1 在线网络支持下的供应链金融网络平台 / 073 4.1.1 “物联+互联+行业”创建实时数据流监管动产 / 073 4.1.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信用体系的基础范式——基于区块链共享信用 / 079 4.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行业整合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 083 4.2.1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网络数据处理和应用框架 / 083 4.2.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交易单元与行业协同整合模式 / 084 4.3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体系安全问题 / 092 第5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097 5.1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监控因素分析 / 099 5.1.1 供应链风险内涵 / 099 5.1.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挑战 / 102 5.1.3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因素 / 104 5.1.4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信息预处理 / 106 5.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企业信用评判方法 / 110 5.2.1 贷前风险评估模型 / 113 5.2.2 贷中风险控制模型 / 119 5.2.3 企业征信评判方法 / 123 5.3 资金审批决策模型与授信模式研究 / 130 第6章 供应链金融企业风险识别——人工智能的应用135 6.1 人工智能领域简介 / 138 6.2 人工智能金融风险领域理论基础 / 140 6.2.1 研究理论基础 / 140 6.2.2 相关文献回顾 / 141 6.3 模型设计 / 145 6.3.1 模型构建 / 145 6.3.2 企业金融风险评级的判别与界定 / 151 6.3.3 企业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 156 6.4 实证研究 / 161 6.4.1 数据来源 / 161 6.4.2 数据预处理 / 161 6.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163 6.5.1 专家调查法 / 163 6.5.2 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 167 第7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监管机制与治理模式研究179 7.1 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风险监管机制 / 182 7.2 基于成本控制与收入自偿化的评估机制 / 184 7.3 促进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行业间的协调发展机制 / 185 7.4 加强行业监管机制与保险制度 / 188 7.5 加强金融风险评估机制建立 / 190 第8章 结 论193 参考文献19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