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智慧宫034·阴阳: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天地之道

智慧宫034·阴阳: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天地之道

  • 字数: 213
  • 出版社: 九州
  • 作者: [美] 王蓉蓉(Robin R. Wang)
  • 商品条码: 978752250848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3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7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阴阳”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阴”和“阳”这两种力量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然而,这一概念的真正意义却更为复杂和微妙。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充满矛盾的二元概念是如何构成中国古代宇宙论、本体论、伦理学之基础的呢?“阴阳”又是如何作为一种修身之法、行事策略,在人们的家庭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呢? 本书通过征引大量的历史和文本资料,考察了“阴阳”概念的范围和作用、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不同层面的意义,以及它与中国众多的哲学流派和哲学传统之间的关系。本书将“阴阳”放在明确的哲学基础之上,放在中国诸多文献典籍的原文当中来考察,使其与西方哲学的假设、框架和术语保持距离,以中国哲学的视角,全面而精准地还原了“阴阳”的本来面貌。
作者简介
王蓉蓉(Robin R. Wang),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终身哲学教授,2016—2017年博古睿斯坦福大学高等人类行为研究中心研究员,全球亚洲与比较哲学协会会长(2016—2018)。著有《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女性形象:以从先秦到宋代的文本为例》《理性与悟性:东西方对伦理智慧的追求》《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哲学》等。作为一位深耕跨文化哲学的学者,她的研究聚焦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现代转型与全球对话,尤其在道家思想、女性哲学、比较哲学领域形成独特的学术路径。作为现任世界哲学理事会(FISP)成员,她努力推动东方及多元哲学智慧在全球哲学领域中的话语权重构及影响,并主持多种国际研讨会和期刊专题,促进东西方哲学深度互鉴。
精彩导读
虽然从汉代早期起,阴阳观念就已广泛扩展到各家思想〔之中〕,但在早期的儒家文本——例如《论语》《孟子》《大学》或《中庸》中,却没有出现阴阳的概念。只有《道德经》(第42章)提及过一次。然而,儒道仅是名著后世的“百家争鸣”时代诸多立场与观点的小部分。在这一时期,还有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群体被称为阴阳学派(阴阳家)。不幸的是,阴阳家的文献大多都已散佚,由于资料的有限和其自身的晦涩难懂,一直以来其思想和活动在学术研究中都被忽略了。 司马谈是西汉(前206—公元25年)的历史学家,在《史记》所录《论六家要旨》中,他把阴阳学派列为六大诸子学派之首。他这样描述阴阳学派: 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然后,他又进行了更详细的解释: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阴阳被用在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之中,司马谈本人对其中至少一部分持怀疑态度。 《汉书·艺文志》对阴阳家进行了更具体的描述。《汉书》追溯了中国早期思想学派的起源,这些学派来源于各种“士”(王官),即朝廷官员或谏臣这一类的知识分子和专家阶层。例如,儒家来源于擅长礼乐之士。阴阳学派也来自士,但他们是涉猎诸多实践技能的“方士”,通过解读甲骨纹路和观察季节变化,来分析政治事件和历史过程,制定军事战略。葛瑞汉把方士称为“掌握法术之人”。 《汉书》对阴阳家做了更详细的描述: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同一篇章更进一步地解释了这些活动的基础: 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 这一段列举了三个与特殊的法或术有关的术语,涉及天文与术数。第一个是“刑德”,它是关于五行(水、木、金、土、火)的术。刑德与阴阳关系密切,正如《史记》所言:“明于阴阳,审于刑德。”刑与阴克相关,德则涉及阳生。第二个术语是“五胜”,它涉及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第三个术语是“斗击”,它是一种以北斗七星的位置为基础的占卜方法,可以根据星座的方向来预测战争的结果。 在这些方士的实践中,对阴阳的使用继承和发展了上述观点,尤其是在阴阳、太阳和占卜之间的关系方面。方士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观察〕天文和制作历法。事实上,方士参与了各种各样的占卜活动,包括分析龟甲上的裂纹和人的面相,后一种方式被称为“相法”。这些方士也解释历史的循环。他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对健康和永生的追求,方士实践亦包括医学、草药分类、房中术等〔方面〕。 阴阳家同样研究象数和数的问题,阴阳经常也和术数联系在一起。以《管子》为例:“虙戏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后汉书》把几何形状与自然世界本身的形式联系起来。天圆,地方。“阳以圆为形,其性动。阴以方为节,其性静。动者数三,静者数二。以阳生阴,倍之;以阴生阳,四之。” 正如这些描述所指出的,方士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群体或学派,但他们涵盖了诸多不同的实践和方法。这些群体因为对阴阳的普遍运用而被联系起来,以致后来被打上了阴阳家的标志。许多这样的实践都基于占卜、神力和神秘活动,今天的我们也许会给其中许多贴上“迷信”的标签。司马谈的描述本身也可见一种批判元素。20世纪初,著名的知识分子和改革家梁启超这样看待阴阳:“阴阳五行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虽然梁启超在20世纪30年代做出了这一论断,但阴阳概念仍是当代中国流行的所有民俗活动的一样核心内容。同时,我们也看到阴阳思维也标志着一种对迷信的脱离并更倾向于自然主义立场,阴阳学派也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例如,当代中国学者李零认为,阴阳学派拥有古代最先进的技术。 这一学派的一些成员对特殊的实践进行了哲学解读,并形成了更广泛的理论和观点。其主要人物邹衍是齐国人,并且是稷下学宫的一员。据说他在早年研习过儒家学说,《史记》中他的列传就包含在《孟子荀卿列传》中。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关于邹衍到底属于道家还是儒家曾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事实上,他似乎和这两者都不同,通常他被视为阴阳家的创始人。夏德安(Donald Harper)认为,邹衍“在自然哲学和超自然知识领域造就了一种新的实践者”。梁启超把邹衍视为早期中国历史上传播阴阳五行理论的三大人物之首——另外两个是董仲舒和刘向。 据《汉书》记载,邹衍以阴阳变化为基础创立了一套理论。他深谙阴阳学说,在这方面的著述大约有十万字。在他所处的时代,他的地位似乎非常显著。在当时,阴阳思想家比今天著名的思想家如孔孟更受欢迎。孔子在周游列国时,食不果腹并且被视为“丧家之犬”。孟子也游历过许多诸侯国,试图寻找一个愿意采纳其学说的君主。相比之下,当邹衍游历魏国、赵国和燕国时,国君们视他为贵客,至城门相迎。夏德安解释道:“也许在公元前3世纪的自然哲学和超自然思想中,邹衍被奉为宇宙终极奥秘的专家。”遗憾的是,邹衍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虽然我们能够根据其他文本中的相关材料来掌握他的一些观点。 邹衍对阴阳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把阴阳与五行学说综合了起来。在汉代之前,阴阳和五行这两个术语是分开的,且包括不同的内容。阴阳起初更多地关注时间的节奏,五行却更多地关注地势的方位和方向。邹衍可能是将它们结合在一起的第一人。他把感应作为阴阳五行之间的一种作用原理,从而把阴阳理论融入了一个更广泛的观念层面。阴阳是五行的性(本性),五行是阴阳的质。阴阳和五行的这种联姻促进了阴阳理论的丰富化和复杂化。 鉴于这种联系,我们可以简洁地解释五行的规则。〔学界〕有两种关于五行起源的假说。一说五行起源于五个方向:东、西、南、北、中。另一种假说是,五行起源于季节的变化。五行最早出现于《尚书》的《洪范》篇。文中提到了五种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性的东西:“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五种现象不是静态的实体,而是根据其内在本性运动的五个阶段。五行虽然有时会被解释为“五种元素”,但它们并非固定种类的材质,而是变化的不同功用和时机。正如李约瑟所说,五行是“永恒流行循环运动中的五种力量,而不是消极不动的基本物质”。 五行的重要性不在于这五种力量本身,而在于它们之间如何联系。隋代(581—618年)学者萧吉在《五行大义》中明确阐述了五行更替的两种连锁系列或循环:相生和相克。相生的顺序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的顺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这是五行的两种标准功能。 五行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维度超越了相生和相克,发展为相制和相化的模式。相制是一种复杂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第一种元素产生第二种元素,第二种元素又控制着第三种元素,第三种元素本身又控制着第一种元素。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加以阐明:金能克木,但木能生火,然而火又克金。从一个角度来说,金能克木,但木通过生火而克金,此即利用生的功能来对抗另一个控制者。相化的方式基于生的作用来解决张力。例如,金克木,然而金可以生水,水则能生木;水克火,然而水也可以生木,木则能生火。这些间接的影响反映了对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而非一种线性思维)的关注。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看五行是如何解决复杂关系的。在中医里,五行被用来调节人类各种各样的感情。怒属木,喜属火,思属土,悲属金,恐属水。它们建立起了各种感情之间的联系。对于人而言,悲(金)胜怒(木),怒(木)胜思(土),思(土)胜恐(水),恐(水)胜喜(火),喜(火)胜悲(金)。同时,这五种情绪和五脏相互关联:怒影响肝脏,喜影响心脏,思影响脾脏,悲影响肺脏,恐影响肾脏。根据这些联系,一个人可以通过转变情绪来缓解健康问题。思(土)会产生恐(水),那么,控制思的唯一方法就是怒(木)。虽然我们现在对这些范畴可能持怀疑态度,但运用它们却能够对情绪产生复杂却〔通常〕有效的影响,它们的关系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卜德(Derk Bodde)观察到,“尽管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些以数字概念来比附宇宙的尝试是荒唐的,但它反映了当时为使用一种科学方法而做出的切实努力”。 我们还可以考察五行的另一种重要应用,这可归结于邹衍自身。邹衍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提出了五行理论,却将五行理论用于人类世界和儒家的道德准则,进而阐明朝代的更替。这就是著名的“五德终始说”。这种理论认为朝代的更替是五行相生相克的结果,从而在自然力的运动和人类活动之间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每个朝代都对应着一种自然力:夏朝对应木德,商朝对应金德,周朝对应火德,秦朝对应水德。正如火可以熔化金一样,周朝具有一种自然而然、不可避免地取代商(殷)朝的倾向。然而,正如火克金一样,水又克火。基于这一理论,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把秦朝定为水德,如此则可以取代基于火德的周朝。这也导致了关于汉朝的一个重要争论,即汉朝应该是水德(如此便否定了秦朝是一个合法的朝代)还是土德(如此则自然而然地克制了秦)。 这里的重点在于,由于每个朝代自身都存在克服或取代其他朝代或元素的自然倾向,所以朝代更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正如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一样。与朝代更替是基于统治者德行的天命这种更传统的解释模式相比,“五德终始”的解释模式为朝代变化提供了一种自然主义的合理解释。
目录
致 谢 / i 第一章 导 论 / 001 第二章 阴阳宇宙论:道、气、易和太极 / 041 第三章 阴阳矩阵:建构世界 / 083 第四章 阴阳谋略:在世界中的功效 / 119 第五章 阴阳身体:修身与超越 / 163 第六章 阴阳鱼图(太极图):通过视觉呈现来认识 / 203 注 释 / 229 参考文献 / 275 出版后记 / 29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