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二十四节气百科全书
字数: 452
出版社: 中信
作者: 宋英杰
商品条码: 9787521773552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755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1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气象先生宋英杰关于二十四节气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囊括了作者多年来积累的研究、数据和文化知识,从气象学角度,以气候大数据为基础的图表切入,结合文学的笔法+气象学的算法,为读者展示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本书既有对多年气候数据的科学分析、专业图表的直观展示,又对与节气相关的传统知识、风俗文化介绍,涉及知识面广。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包括每个节气的时间、特征和传统意义;探讨了二十四节气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解释了二十四节气背后的科学原理,如天文、气候和农业实践;并且描述了节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包括饮食、节庆和健康养生。书中囊括天文地理、诗词歌赋、风俗文化、今古对比,内容丰富透彻,通俗易懂,每节最后还补充了关于民间二十四节气神的传说,搭配全彩插图,是一本生动的节气百科全书。
作者简介
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 “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副院长,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也是中国第一位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的气象节目主持人。198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动力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气象台从事预报工作。宋英杰以其专业的背景、知性的形象和自然诙谐的语言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2004年在“我最喜爱的气象主持人”全国性评选中,获得最佳主持人“气象先生”称号。
精彩导读
二十四节气的官方定义: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它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是蕴含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也是古代中国生态文化的叙事主线。 二十四节气的本质是时间,将天文时间转化为气候时间,即把“天上的”时间转化为“地上的”时间,进而折算成物候时间,或曰生态时间,进而奠定了环境友好的生态文化。在人们心目中,自然生态不只是友,而是亦师亦友。 二十四节气,由夜观天象的仰望,变成品味乡土的俯视,进而形成沉浸于乡土之中的沉浸式体验。 公元前 104 年,汉武帝颁发《太初历》,二十四节气正式进入国家历法。最初,人们采用“平气法”,即将一个回归年尺度内每个节气时间等分。 1645 年,清顺治时期颁发《时宪历》,开始采用“定气法”,即将一个回归年尺度内每个节气黄经等分。也就是说,原来每个节气是完全等长的,现在每 个节气是准等长的(夏季节气时段接近 16 天,冬季节气时段不足 15 天)。 二十四节气的核心是为了“道法自然”。“顺天应时”,是借由“应时” 的方法论以“顺天”。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节律中,作息存养。它是由“天文之学”到“人文之学”。 虽然二十四节气序列(完整的数目、称谓、次序)始于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但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八个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及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当然,最早被测定和确立的是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这是一个回归年中最重要的四个特征态:白昼最长日、白昼最短日和昼夜均分日。《夏小正》中的“时有养日”和“时有养夜”便是关于夏至、冬至更古老的表达。从昼夜长短的角度,它们被称为“日长至”和“日短至”;从阳光直射点位移的角度,它们被称为“日北至”和“日南至”;从阴气阳气盛衰的角度,它们又被称为“一阴生”和“一阳生”。 那么现存典籍中,中国古人最早的冬至夏至日影记录是在什么年代、什么地点观测的呢? 在文献学和考古学证据不够“硬核”的情况下,我们以天文学的算法推算,《易纬通卦验》中冬至晷长一丈三尺、夏至晷长一尺四寸八分的记载为最早的冬至夏至日影观测记录,观测时间为公元前 1814 年前后(夏代),观测纬度为 34.28°N 附近。同时,我们可以推算出《淮南子·天文训》中八尺之表在冬至日的日中时日影 13.0 尺、夏至日的日中时日影 1.5 尺的记录并非西汉时期在淮南国所测,观测时间为公元前 1017 年前后(西周初期),观测纬度为 34.69°N 附近。换句话说,在将近四千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经测定了冬至、夏至,并将观测记录存世。 以昼夜时长的极值界定日行的特征态,其实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思维。 夏天时最早的日出、最晚的日落,冬天时最晚的日出、最早的日落,这样的特征虽然很直观,但各地的特征完全不同,不能成为通用特征。 例如在北京,最早的日出是在芒种二候,最晚的日落是在夏至二候;最晚的日出是在小寒节气前后,最早的日落是在大雪节气前后。而在三亚,最早的日出是在芒种节气前后,最晚的日落是在小暑节气前后;最晚的日出是在大寒节气前后,最早的日落是在小雪节气前后。 但白昼最长日和白昼最短日,大家却是一样的。所以,夏至和冬至为人们找到了一年中天文特征态最重要的“共同语言”。 地球一直歪着身子,(以北半球的视角)冬天她仰着头,夏天她俯下身。冬至是她最“傲娇”的时候,夏至是她最“谦恭”的时候。 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是中国古人最初测定的四个节气,其实也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四个节气,是不被称为节气的节气。 当然在世界各地,人们所看到的太阳运行轨迹各不相同,北半球语境中的春分(Spring Equinox)、秋分(Autumn Equinox)、夏至(Summer Solstice)、冬至(Winter Solstice),如果置于全球语境,通常被称为三月分(March Equinox)、九月分(September Equinox)、六月至(June Solstice)、十二月至(December Solstice)。 2001 年设立的世界睡眠日是在每年的 3 月 21 日,定在了春分节气区间。天文划分法下的春季起始日,也是回归年的始与终。 为什么要定在春分节气区间呢?因为在各个节气时段,春分、秋分前后 的白昼时长变幅是最大的,人们很容易春困秋乏,这是人体对天文变量的滞后响应所致。 中国古代历法是缜密的阴阳合历,有太阳升沉的日,有月亮朔望的月,有朔望月组构的农历年,有十九年七闰所形成的约 6940 天的回归年和朔望月的周期拟合。这些不是都已经蕴含日行和月行节律了吗?为什么还要设立二十四节气呢? 因为二十四节气对表征气候节律有着独特的优越性。 如果我们选取某一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比如北京 2000 年立春至大寒节气序列(2000 年 2 月 4 日—2001 年 2 月 3 日),再选取某一气候期的逐日平均气温均值,比如北京 1981—2010 年。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取的是 30 年的气候平均值,但气温曲线依然可见非趋势性的振荡。如果我们再在节气尺度上进行平均,节气时段的气温均值便呈现出线条优美的气候律动。二十四节气,透过“上蹿下跳”的天气变率,提取悠扬的气候旋律,由“天有不测” 洞见“天行有常”,这是对气候密码的中国式破译。 节气序列,体现着太阳的回归周期;节气尺度,体现着月亮的朔望周期,中国古人创制的时间体系中兼顾着日月之行的节律。就连天气的“晴朗”,英语使用的是表征太阳的“sunny”,而汉语中的“晴”是指阳光灿烂的昼,“朗”是指月色皎洁的夜。 在两千多年的文明历程中,人们依托气候节律,不断充注顺天应时的智慧,以社会适应和文化响应的方式,逐渐使二十四节气成为人类文明史中一个独特的知识体系和文化基因。 清代乾隆帝曾写过一幅匾联,来自杜甫的两首诗,集句而成。这个匾联,特 别能够代表我心目中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其《王祯农书·授时篇》中写道:“奈何幽且远,彼庶难具知。图成仅盈尺,备悉踰浑仪。”这是说时之盈缩、气之盛衰的认知体系还是太玄奥晦涩了,人们平常很难理解和应用。但如果画成图,就有可能优于浑天仪。 这段文字,道出了我们为什么要以图解方式讲述二十四节气。“左图右 史”,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书,应该是“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的图书。 二十四节气,既是特别亲民的科学,又是特别家常的文化。它具有严谨的 科学逻辑、深邃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积淀,我们对此始终怀有温情与敬意。
目录
序言4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诞生在中国? 为什么是二十四个节气? 谁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二十四节气,只适用于其发源地吗? 节气的平民表达:歌谣与谚语 二十四节气气候时段的伸缩与漂移 春 立春·四时之始69 雨水·甘雨时降83 惊蛰·阳和启蛰95 春分·东风试暖113 清明·万物齐乎巽133 谷雨·雨生百谷155 夏 立夏·熏风阜物178 小满·运臻正阳198 芒种·梅熟而雨216 夏至·时有养日231 小暑·蒸炊时节253 大暑·溽热炎蒸278 秋 立秋·凉风有信296 处暑·新凉直万金315 白露·玉露生凉334 秋分·平分秋色347 寒露·风清露肃360 霜降·气肃而霜373 冬 立冬·以风鸣冬390 小雪·气寒将雪402 大雪·时雪转甚417 冬至·迎福践长428 小寒·微阳潜萌458 大寒·寒气逆极469 附录: 二十四节气色谱479 二十四节气视角下的阳气/阴气量化与解析486 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候492 二十四节气的英文译名515 专题拓展: 什么是“春脖子”? 立春的三项代表性风俗 春牛春神图的规制 春分前后的春社 “四立”的意义是什么? 古人眼中四季更迭背后的动力学 为什么只有小满而没有大满? 梅雨的古代定义 40天版的三伏出现概率是多少? 渐渐生疏的夏九九 文化三伏与气候三伏 秋热为什么被称为秋老虎? 小阳春的气候概率 小阳春:全球视域下的气候文化现象 数九数的是什么? 什么是“二十四番花信风”? 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花信简述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