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1世纪初高考语文命题变化趋势研究

21世纪初高考语文命题变化趋势研究

  • 字数: 237
  • 出版社: 清华大学
  • 作者: 魏凤英|
  • 商品条码: 978730269232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面向教育学、教 育心理学的研究者和学习者 的专业图书。书中对知识、 能力的内涵、外延及其内在 关系做了界定,建构了知识 与能力的冰山模型;通过对 语文学科性质、特点的解析 以及对语文知识、语文能力 和技能的关系分析,建构了 语文知识与能力分类体系。 在此基础上,本书对2004- 2018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全 国卷和部分地方卷进行研究 ,探讨本世纪初高考语文试 卷命题演变中对知识与能力 的考查状况及趋势,并分析 了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 原因。
作者简介
魏凤英,博士,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青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本科及硕士专业负责人,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拔尖人才”。中国教育学会学生发展分会理事、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青海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青海12355青少年维权志愿服务团专家。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7项,主持省级立项课程2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在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发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对教育相关问题的若干思考 一、教育的价值追求和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改革中的知识与能力问题 三、中国高考面临的问题 四、现行高考命题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高考语文命题涉及的问题 一、“知识”的相关研究 二、“技能”的相关研究 三、“能力”的相关研究 四、高考语文命题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相关的概念与理论 一、相关的概念 二、相关的理论 第二章 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的转变历程 第一节 由“知识占有人”到“人自由享用知识”的知识观的转变 一、客观主义“无人”的知识观与“镜式反映”的能力观 二、强调“客观知识”的“主观意义”的建构主义知识观与能力观 三、后现代主义开放性的知识观与创造性的能力观 第二节 中国教育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价值选择 一、中国哲学和教育学认识论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 二、中国现当代哲学和教育学对知识与能力关系的争论 三、中国现当代心理学对知识与能力关系的探索及其评价 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理念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必然 第三节 21世纪初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解读 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 二、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重视发展能力的建构主义课程理念 三、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理念 四、发展性的教育评价理念 第四节 中国中学语文课程历史沿革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解析 一、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沿革中的知识观与能力观 二、现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知识、能力目标解析 三、语文教学目标演变过程中的知识观与能力观 四、语文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探讨 第三章 语文知识与能力分类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语文的性质和特点解析 一、语文的含义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第二节 语文学科涉及的问题 一、语言训练必须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二、语言实践能力发展是语文知识学习的终极目的 第三节 高考语文试卷知识与能力分类 一、“知识”与“语文知识”的概念界定 二、语文知识分类 三、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概念界定 四、语文能力分类 第四章 21世纪初高考语文试题知识与能力考查状况研究 第一节 全国卷的研究 一、全国卷统计过程的文本说明 二、全国卷的统计学分析 第二节 地方卷的研究 一、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发展历程 二、地方卷统计过程的文本说明 三、高考语文地方自主命题卷的统计学分析 第三节 高考语文作文的研究 一、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分析 二、高考作文命题的知识、能力考查变化过程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高考语文命题知识与能力考查的合理性建议 第一节 中国语文高考加强知识与能力考查的思考 一、试题应突出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 二、试题应加强综合性 三、试题应加强情境性 四、试卷应重视主观性试题 五、试卷应增加考查语言文化积累的开放性试题 第二节 关于完善高考作文能力考查的思考 一、高考作文命题应将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内在品质相结合 二、能力考查取向的高考作文命题应亲切朴实、开放大气 三、能力考查取向的高考作文命题立意指向性不能太过明显 四、能力考查取向的高考作文命题应启发智性的思考和理性的质疑 五、能力考查倾向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需要多样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