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汉子民:晚清社会观察

大汉子民:晚清社会观察

  • 字数: 140
  • 出版社: 九州
  • 作者: (英)余恩思|总主编:李国庆|译者:邹秀英//徐鸿//李国庆
  • 商品条码: 978752253812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写给英国青少年看的书,作者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他们在中国兴学启蒙、行医救人等活动,以及中国人的性格习惯、文化风俗、日常生活, 特别是儿童和女子的状况。 作者满怀真诚,记录中国人的生活, 工作和休闲,快乐和忧伤,迷信和希望。书中所附74张照片,十分难得地保留了一些100多年前武汉地区的社会资料。写这本书时(1907年),清朝已到末路。此后百年,政权几度更迭,思潮来来往往,人世纷纷扰扰,中华走向了共和。今昔对比,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作者简介
余恩思,原名Bernard Upward,音译为伯纳德·厄普沃德,这里采用的中文名出于书中的一份护照。他是英国人,出生于1873年,1897年来到汉口,在中国至少生活了30年。 英国记者埃德温·丁格尔(Edwin John Dingle,中文名丁乐梅),在其所著《中国革命记:1911—1912》中,注明有两章出于余恩思之手。
精彩导读
第一章 让我们想象(节选) 汉口就不一样了,我们一定要在此好好看看,多了解一些情况,因为它是伦敦总会华中分会的诞生地,是华中会创始人杨格非博士的家宅及其半个世纪辛勤传教的所在地。对任何一位研究伦敦会历史的学生来说,汉口都极其重要。 还有一个原因使得我们不可小看汉口。它不仅是华中的一个巨大商业城市,而且必将成为中国即使不是最大、也至少是最大之一的商业城市。它也即将成为中国正在起步的巨大铁路系统的中枢,连接通向全国四面八方的钢铁动脉和静脉,并且成为全国各地源源而来的旅客和物资的巨大集散地。而且,扬子江上的交通日益繁忙,无论是轮船还是平底帆船,每日都是川流不息。可以预见,几年之内,从西南的四川到东边的上海,从南边的广州到北边的北京,以及更北的地方,东西穿梭、南来北往的火车或商船客轮,大多数都会从汉口经过或在汉口中转。 到目前为止,文明象征的铁路对汉口的影响刚刚开始。由于过去数年的努力,中国的铁路线已完工了至少3746英里, 另有从广州到汉口的1622英里铁路线正在施工过程中。但是,通车的线路中只有228英里真正属于贸易发达的华中华南地区。等到这些富庶的商业省份中每一个省都有钢铁之马般的火车在奔驰,那将会出现一场革命,而这场革命对汉口影响之大是我们现在难以估量的。 事实上,说有两个汉口更为恰当。一个是老城区,本地人的汉口,呈稍微扭曲的锐角三角形状,十足像一个大蜂窝,挤满了80万人口。另一个是“租界区”,里面有外国人的工厂、银行、豪华住宅,以及完工后将绵延5英里半的秀丽河滩。两个汉口是相依相存的,因为没有旧城区中国人繁忙的集市,外国人不会有动力在这块地盘上安营扎寨。另一方面,我可以大胆断言,没有外国人的到来,没有他们的工程技术和对海外市场的了解,汉口也不会有今天的重要地位。 第六章 男孩女孩(节选) 小孩子时,女孩和男孩一样,可以活蹦乱跳地自由玩耍。然而这样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随之而来的是严严格格、循规蹈矩的生活。有一次我走在一条僻静的街上,突然听到小女孩痛苦的尖叫声。我想:一定是被婆婆打了,真可怜!可是当我走近一看,她家的大门敞开着,门道里坐着两名妇人,正在兴致勃勃地聊天。她们中间坐着那个小女孩,因为疼痛难忍,正在大声哭喊。原来她们正在给小女孩缠脚,名义上是遵循妇道,实质上是使她终身残疾。随着布条的每一次紧紧包扎,她的脚趾头都会如压碎般地疼痛。慢慢地她会适应这种痛,学会像踩高跷一样蹒跚而行。但是她活蹦乱跳的童年时光却一去不复返了。她必须学会成为一名妇人。 小男孩也一样,必须学习怎样成为一名男人。不过,因为他远比女孩重要,所以他很小时就学会了怎样在任何事情上自己都要优先。甚至在取名的事情上也体现出男女之间的区别。小女孩可能简称为大妹、二妹或三妹,甚至更为简单。但是小男孩的取名就要费周折得多。下面的故事就是我知道的一个男孩的取名过程。这个男孩出生时,全家人都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他的父母早就想要一个男孩了。现在他降生了,父母知道这是上帝给他们送来的儿子,是他们真心向主祈祷的结果。做父亲的立刻去最近的一家教堂,请那里的牧师给他的小儿子取一个名字。当然,他们想要一个基督徒的名字。于是几名皈依的教徒聚在一起,牧师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祈祷仪式,向上帝讲述了事情的原委。祈祷了一会儿后,牧师手里拿着一本中文《圣经》,继续祷告说:“主啊,请您让《圣经》打开,翻到有使徒或先知的名字那页,以使我们能用那名字给这孩子命名。”果然,他们翻开《圣经》,正好是《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一读,他们高兴极了,因为那页上不仅有诺亚(Noah)的名字,也有但以理(Daniel)的名字。他们以中国人特有的方式,使这件事得到了最佳处理。他们真心感谢上帝对他们的祈求的回应。不过,他们又遇到了新的麻烦。中国男孩的名字通常由三个字组成,第一个必须是姓。所以如果这家人姓包,名字则可以是仁清,或者其他两个字。Noah在中文里被译成“诺亚”,正好两个字,但他们觉得“诺亚”不容易发音。Daniel在中文里被译成“但以理”,比两个字多了一个字,不合规范。不过,很快他们中的一人就想出了一个大家都赞成的绝妙主意:去掉第一个字“但”,孩子就取名“以理”。 孩子一生中第一个最重要的日子是满周岁的日子。在那天,他来到这个世上整整一年,但按照中国人的习俗,他应该是两岁,而不是我们所算的一岁。家人会以他的名义备一桌丰盛的宴席,亲朋好友会送给他很多礼物。人们会在他脖子上戴一个大大的银项圈,或者一条项链,带着一把小小银锁链坠,意在把他牢牢锁在世间,不会跑掉(即死掉)。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他面前摆上砚台、算盘、毛笔、秤、墨锭等物品,然后迫不及待地看他最先伸手抓取哪件物品。如果他抓的是笔、墨锭或纸,那么全家人都会很高兴,因为这表示他今后会走文人学者的仕途。 第八章 庆典节假(节选) 除夕来临,街上非常混乱。每个人似乎都在忙着收账或者躲债。在我们应该认真反省过去一年发生的事的时候,很多人则是在争吵、诅咒、痛斥,还有很多的拉扯推搡。这样的情况一夜不休,尽管越晚越少。即使晨曦初露,你还是可能看到一些男人颜色憔悴、身心疲惫,脸没洗面没刮,打着灯笼在奔走,“想象”仍然是夜里,希望还能够从一些不幸的借主那里拿回一些钱。 半夜时分,城市进入奇怪的寂静。不久信号爆竹就会发出,呼唤整个大地万炮齐鸣。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只有在新年的头一两个小时想要睡觉的人才完全明白,在中国的城市中过新年真正意味着什么。随后店铺关门,街上那些忙碌的人也消失了,过新年啦。 到早晨吃早餐的时候,中国人家的主人会发现,家里所有的佣人都穿上了他们最好的衣服在迎候他。管家(佣人的头领)开始祝贺的仪式——深深地鞠躬,像念魔咒般地喊道:“恭喜,恭喜!”也许你没有看到这一小群佣人中的园丁,或者其他某个人。你不需问任何问题。现在,当第一批道贺结束后,你会看到开始所漏掉的人——穿着厨师或者“门童”的衣服,他很显然是没钱或者是把最好的衣服留在了家里。但这有什么关系?他完全不在意去借,别人也乐意借给他。他的“面子保住了”,举止得体地恭贺了主人,所有人都满意。 新年这天不吉利的字比如“死”“病”之类绝不能讲,而必须用婉转的字眼。“损失”则是最忌讳的词,如果说了就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年都会走霉运。一切都必须是喜庆和快乐的。过去必须被遗忘。旧年的不幸必须被埋进旧年的坟墓,至少在新年伊始的几天如此。所有景象中最常看到的是父亲骄傲地领着穿着喜气洋洋、鲜艳漂亮的丝绸或棉布衣服的孩子。甚至做苦力的人也穿上了长衫,每个人都把自己“最好的衣服”穿上。这样一来,当铺就生意兴隆了(顺便说一句,他们不叫当铺老板“大叔”而反过来叫“大娘”,当然,这就像其他的说法一样和我们的相反),尽管常常是衣服“出”,工具或其他东西“进”。 由于债主不再逼债、所有的官府和商铺都关门歇业了,新年在相当平和的气氛中开始。随后开始了变化。假日要持续10到20天,在新年立下的无论什么誓言很快就被遗忘。随处听得见骰子和骨牌声,好像一年的头14天不禁赌似的。因为新的灶王爷在这期间还没有请在神龛里,衙门也关着,道义上的和官府的限制便被置若罔闻了。 第十章 医生病人(节选) 在医院后面的一间房里有个患麻风病的小女孩。医生指给我看时顺便告诉我说,小女孩是个可怕的小偷。在祷告时段,所有的护士都去了大病房,她就会溜出房间,去厨房偷食物。由于她会用患麻风病的手拿所有的食物,医院的负责人对后果心惊胆战。她也会去护士的房间偷她们的钱以及任何能拿走的东西。 下面是她的悲惨故事。医生初见她是在3年前。她被送到医院来,胳膊严重烧伤。由于知道奴婢一般都受到残忍的对待,她们以为这一定是被女主人有意烧伤的。等发现她的背部和整个身体都是青紫的时候,她们更加肯定这一判断了。她在那里待了大约6到7个星期,没有人发现任何麻风病的征兆。去年她又来治疗——还是烧伤。这次她说也许是她自己烧伤的,但从没有感觉到。于是,这次她们立即给她做了仔细的检查,发现她得了麻木性麻风病,其他该病的症状也被发现了。当时有机会送她到最近的杭州女麻风病人收容所;但来人把她带走了,因为主人已经把她给了一个仆人,而仆人又把她卖给了一个当地的医生。这个医生“什么都知道,轻而易举就能治好她”!马西医生试图从那个人那里把她带回来,但没有成功。大概过了6个月。一个星期三的下午,在去做工作日祷告的路上,马西医生见到她边哭边朝医院的方向狂奔。她从主人那里跑出来,来到地球上她唯一受到过善待的地方。因为主人发现她的病没治了,就让她去乞讨——在无情的大街上。 我去访问时马西医生正陷入左右为难之中。疾病已经到了晚期,很难让她坐轮船到杭州了;另一方面,因为怕传染,又不可能继续把她留在医院。后来,问题解决了,她踏上了800里长的去女麻风病人收容所的旅途,那里好心的梅(Main)医生不仅会努力照顾可怜的麻风病人,而且会为其更长的旅途做准备,因为她还有几年的时间。为她祈祷吧,希望她很快就学会爱耶稣基督,“纯洁无瑕”地被耶稣基督接纳,进入他为世上所有爱他的人准备的天堂。 在大病房的一张床上,我看到两个小孩。其中之一的情况特别可怜,由于疏忽,她的双腿都冻坏了,不得不截肢。此外,她还有可怕的斜视,智力看上去也有问题。马西医生希望能够把她送到上海的奴婢收容所去。我问她有多大,回答说:“来人说她10岁,但她看上去只有5岁。”她在医院的名字是杰迈玛(Jemima),给了她这个古怪的名字是因为她看上去就很古怪。她只是中国无数的流浪儿之一。她的双亲已过世,落到了亲戚——一个姑妈手中。姑妈马上就让她做了童养媳。 另一个女孩是个快乐的小人儿,显然是病房里的宠儿之一。在去年11月第一次寒潮期间,她也生了冻疮。被忽略一段时间以后,母亲带她来医院治疗。医生告诉母亲,孩子的脚不得不被截掉。做母亲的拒绝了,说孩子脚上感觉不到疼啊,她所需要的就是一些药。过了些时候她同意做手术了。但是当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完成之后,她又改了主意,用她的脏衣服把孩子包起来带走了。不等到坏死掉的那只脚掉下来,母亲是不让医生做必要的处理,去救她剩下的腿的。很显然,孩子已经“给”了“婆家”,怕婆家猜疑,所以母亲既想要医生治好腿,又不希望她四肢不全。这就是为什么手术后,她把截下的脚用一块油布包着,去给婆婆看的原因!我看到小女孩的时候,她腿上的残余部分包扎得很好。尽管失去了一只脚和另外一只脚上所有的脚趾,4岁的她仍然在快乐地玩一条外国手绢。
目录
第一章 让我们想象 第二章 到汉口 第三章 学习新课 第四章 “布道之旅” 第五章 走乡串户 第六章 男孩女孩 第七章 玩耍时光 第八章 庆典节假 第九章 快乐一天 第十章 医生病人 第十一章 另一家医院,访问麻风病人 第十二章 兴学启蒙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