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伍尔夫读书随笔

伍尔夫读书随笔

  • 字数: 401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 作者: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 商品条码: 978757721562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5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伍尔夫读书随笔》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评论集。书中向我们介绍了英国一批著名作家和一些我们还不怎么熟悉的作家的生平、作品、写作生涯、趣闻轶事等,读来饶有兴味,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些作家。读着这些文章,我们好像在与伍尔夫谈天——她举重若轻地说了许多有关文学、人生、历史、妇女的大问题、大事情,话说得机智而风趣,还带着英国人的幽默、女性的蕴藉与细致,让人感到一种艺术的享受。
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小说家、评论家、散文家、出版商,被誉为20世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家之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伦敦文学界的重要人物,“布鲁姆茨伯里派”的组织者。其代表作包括:小说《达洛维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奥兰多》(1928);散文集《一间自己的房间》(1929)。她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说:“如果一个女人准备写小说,她必须要有钱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精彩导读
伊丽莎白时代的旧物储藏间 大概很少会有人通读这些大部头文集。部分而言,哈克卢伊特文集的魅力在于,它不太像一本书,更像是一大捆松散地绑在一起的商品货物,好比一家百货商场、一间储藏室,里面满是各种古旧的麻袋、过时的航海仪器、大包大包的羊毛、一小袋一小袋的红绿宝石等。这间储藏室永远都理不清:这里解开一个袋子,那里整理一堆旧物,掸去世界地图上的尘土,坐在半明半暗的房间里,闻着丝绸、皮革、龙涎香散发出的奇怪气味,而外面则是伊丽莎白时代波涛汹涌的未知海域。 种子、绸缎、独角兽的犄角、象牙、羊毛、普普通通的石头、女士头巾、一块块金条,全都杂乱无章地堆在一起,有些价值连城,有些则分文不值,不过这些七零八碎的东西都是伊丽莎白女王执政时期,无数航行、贸易和地理发现的硕果。来自西方的“天资聪慧的年轻人”组成了探险远征队,其资金部分由伟大的女王亲自提供。弗劳德写道,远征的船只并不比现代游艇大很多。舰队集结在格林威治附近的一条河上,离皇宫不远。 “枢密院的人从朝廷的窗口向外望出去,只见河上的舰船点燃了火炮,水手们欢呼雀跃,声音响彻天际。”随后,舰队顺流而下。水手们一个接着一个,或走到舱口盖上,或爬上桅杆的支索,或站在主帆的帆架上,挥别朋友们。许多人将一去不返。英法两国的海岸线一旦消失在地平线下,这些舰船就驶向了完全陌生的海域。那里的海风发出不同的呼啸,海洋里有着不同的猛兽,火焰升腾、漩涡汹涌。但是,那里也异常接近上帝,云朵几乎无法遮蔽神的真容,撒旦的四肢似乎隐约可见。众所周知,英国水手要与土耳其人一决高低。就在汉弗莱·吉尔伯特爵士驾船穿越风暴时,他曾说,不论是在海上还是在陆地上,上帝都离我们同样近。之后,船上的灯光突然熄灭,汉弗莱·吉尔伯特爵士消失在波浪之中。天亮后,人们未能找到他的船只。休·威洛比爵士出航寻找西北航道,却未能返航。由于逆风,坎伯兰伯爵手下的船员在康沃尔海岸附近搁浅了两个星期,靠舔食甲板上的泥水存活,受尽煎熬。有时,会有一名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人敲响一间英国乡村别墅的大门,声称自己是多年前出海远航的那个男孩儿。“直到他的父母,威廉爵士和夫人,看到他膝盖上的秘密标志——一块肉瘤之后,才将其认作是自己的儿子。”他随身带来了一块嵌有金色纹理的黑色石头、一块象牙和一枚银锭,他敦促村里的年轻人也去远征探险,向他们讲述了黄金遍地的国度,那里的黄金就如英国的石块一样,遍地皆是。 一次远征也许会失败,但是,如果就在离海岸不远的地方,有一条航道,可以通向传说中那个无比富庶的国度;如果已知世界只是一道帷幕,其后是一个更加壮丽辉煌的广阔世界,那么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在漫长的航行之后,船只在拉普拉塔河上抛了锚,船员们开始探索这片地势起伏的陆地。他们惊散了正在吃草的鹿群,看到土著人的四肢隐现在树丛中。船员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子和沙砾。那些石子可能是绿宝石,沙子里或许含有金子。绕过一个海角,他们有时会看到,远处有一群人正从高处慢慢下落到海滩上,头并头,肩并肩,那些人共同担负着西班牙国王的沉重使命。 这些精彩的故事是非常奏效的诱饵,在西方国家到处流传,常被用来劝诱那些在港口边闲逛的“青年才俊”离开自己的巢穴,到海上去寻宝。这些海员都是些精于讨价还价的商人,是心系英国贸易和劳动人民福祉的市民。船长们则念念不忘其使命:要为英国羊毛找到海外市场,要发现可以用来制造蓝色染料的植物。由于从萝卜籽中榨油的种种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所以打听到可靠的炼油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念念不忘英国穷苦百姓的悲惨命运:因贫困而犯罪,“每天都有人死于绞刑架下”。他们还记得,在过去,英国的土地如何因旅行者的发现而变得富庶:利纳克博士为英国带来了大马士革蔷薇和郁金香的种子,多种动物、植物和草药都是从海外逐渐传入英国的,“没有这些动植物,我们的生活就只能算是野蛮落后的”。为了寻找市场和货物,为了能够功成名就、名垂青史,这些青年才俊一路北上。在来年夏季,船只得以返航之前,这一小群孤立无援的英国人只得留在当地,与北方“蛮族”讨价还价,收集尽可能多的知识。他们在皑皑白雪和“蛮族”小屋的包围中,等待来年返航回家。他们在那里忍受着孤寂与黑暗。其中一个人,身上带着伦敦公司的特许状。他曾深入内陆,远至莫斯科。他在那里见到“皇帝坐在宝座之上,头顶皇冠,左手握着金子制成的权杖”。他见到的所有仪式都被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对于英国商人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见识这样的景象,就好像是见到一只刚刚出土的古罗马花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此后,由于暴露于空气之中,它久而久之就变得黯淡了。许多世纪以来,莫斯科的光辉、君士坦丁堡的荣耀在西方世界的边缘开花结果,却不为人所见。那个英国人为了这个场合盛装出场,带来了“三只身披红袍的上好獒犬”和伊丽莎白女王的一封信,“信纸上可以闻到樟脑和龙涎香的芬芳,书信用地道的麝香墨水写就”。在英国,人们急切地等待着来自新世界的战利品,所以有时这些战利品会被寄回英国,比如独角兽的犄角、一块块的龙涎香,还有各种精彩绝伦的故事:鲸鱼如何繁殖;大象与龙如何争斗,它们的血混合之后,如何凝结成朱砂,等等。和这些战利品一同寄回的,还有活生生的样本——在拉布拉多海岸边捉到的一名男子。他被带到英格兰,像野兽一样被四处展出。第二年,水手们把他带了回去,又抓了一位女子与他为伴。两人相见时,顿时面红耳赤,水手们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个场面,却不明其故。后来,这对男女在船上安了家,生病困顿时,他们彼此照料。水手们再次注意到,他们忠诚贞洁地生活在一起。 新词汇、新思想、海涛、异族、各种冒险奇遇等,都自然而然地被写进了戏剧里,在泰晤士河两岸上演。观众很快就揪住了这些色彩斑斓、冠冕堂皇之物,把—— 船底铺有昂贵的赛辛木板, 顶上是黎巴嫩冷杉木的护卫舰。 与自己的儿子或兄弟在海外的历险经历联系了起来,比如,韦尔尼家族有一个行为不羁的孩子,他后来当了海盗,成了土耳其人,然后便销声匿迹了。有人将一条头巾、一匹丝缎和一根朝圣者手杖当作遗物寄回了克莱登。帕斯顿家的女人的艰苦简朴与伊丽莎白时代宫廷贵妇们的高雅品位相差甚远。据哈里森所言,年长的贵妇会把时间用在阅读历史上,或者“著书立说,或者把别人的书翻译成英语或拉丁语”,而年轻的贵妇则会吹笛子,弹七弦琴,在音乐中享受闲暇时光。因此,伊丽莎白时代特有的铺张奢靡之气也随着歌曲与音乐应运而生。比如格林笔下的海豚和舞蹈,比如本·琼生运用的夸张手法,对于文风如此简洁有力的作家而言,这种手法更是令人惊诧。于是,我们发现,在整个伊丽莎白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到处都布满了金银。当谈及圭亚那稀有的物产和那片美洲大陆时,有诗人感言,“哦,我的美洲!我新发现的土地”。美洲不仅仅是一块陆地,它还象征了灵魂中的未知领域。在海峡的另一边,蒙田也沉迷于对异族、食人者、社会及政府的想象之中。 然而,提到蒙田就意味着,虽然海洋、航行以及塞满了各种海兽、牛角、象牙、旧地图、航海仪器的储藏室有助于激发诗人的创作,因而开启了英国诗歌史上*伟大的时代,然而它对英国散文的影响则不那么有益。诗歌的节拍和韵律可以帮助诗人理清杂乱无章的观感,但是散文作家则没有这样的制约,他们一味积攒各种条目,列下冗长的目录清单,就如陈列出一张张装饰华丽的壁毯,*终被这些盘绕卷曲的壁毯绊倒在地。只要把西德尼 《为诗辩护》 中的一段与蒙田 《随笔集》 中的一段较一下,就不难看出英国散文是多么不称职,而法国散文又是多么游刃有余。 他没有以晦涩难懂的定义开篇,因为这样必定会模糊诠释的界限,使回忆令人质疑。相反,他用词恰到好处,有着音乐般的迷人技巧。他会给你讲一个老幼皆宜的 (真实) 故事。他并没有装腔作势,而是真心实意地要让人们改邪归正。即便是*健康的食材也要藏在味道可口的食物里,因为只有这样,小孩子才肯吃。如果想让小孩子吃些芦荟、大黄,不能上来就对他们讲植物的特性,否则他们只会听听,绝不会品尝。所以,人们乐意听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也是天性使然。直至入土,人大多都是幼稚的。 接下来还有 76个单词。西德尼的这段散文是一篇絮絮叨叨、连绵不绝的独白,其间会突然闪现出片刻的幸福和几句华丽的词语。这种散文可以用于悼念或说教,适于记录长篇累牍的目录清单,但是它过于迟钝,且不够通俗,无法贴切有力地把握住人的思想意识,也不能做出灵活准确的调整,以适应思想的变化。相比之下,蒙田则是一位散文大师。散文这件工具有它的优势和局限。散文可以在诗歌难以触及的缝隙间钻营,可以营造出与诗歌不同,却同样美妙的氛围,可以精妙隐晦,亦可强烈炙热,这一点被伊丽莎白时代的散文家完全忽视了。想到古人如何面对死亡时,蒙田这样写道: ……没有安慰的话,没有遗嘱,没有矫揉造作的雄心壮志或持之以恒,也没有谈论他们的未来;一切皆在游戏、宴会、一张张面孔、寻常而流行的对话、音乐和情诗之间进行。 在西德尼与蒙田之间,似乎隔了一个时代。英国散文之于法国散文,就如同孩子之于成人。 但是,如果说伊丽莎白时代的散文家如同尚未定性的少年,那么他们也有着初生牛犊的性格。西德尼在同一篇散文里,对语言的驾驭可谓随心所欲,用词巧妙精湛,行文轻松自如。隐喻用得自然灵活,信手拈来。只需必要的舞台训练和自我意识,就可以把这篇散文打造得炉火纯青。德莱顿的散文就已近乎完美。正是在戏剧,特别是戏剧中的喜剧段落里,我们见到了伊丽莎白时代的散文精品。戏剧舞台是供散文蹒跚学步的育婴院:人物在舞台上相逢,必然要相互交流,不论是揶揄打趣、任性发脾气,还是忍受各种滋扰,或者谈论日常事务,等等。 克莱利蒙:我诅咒她日渐衰老的面容,拼凑起来的美貌!如今,在她准备就绪之前,在她化过妆,洒过香水,洗过澡,擦拭完毕之前,除了这个男孩,她不会见任何男人。她把自己油乎乎的嘴唇在那个男孩儿身上擦了擦,就像是一块海绵。我已经就这个主题写了一首歌 (求你听一听)。 [仆人唱] 仍在整理着装,等等。 图韦德:显然我站在另一边,我喜欢把世上的美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哦,女人于是就成了一座精致的花园,虽然这样的美人还未出现。她也许会时时变化。仔细想想,然后挑出她身上*出色的一部分。如果她有一双美妙的耳朵,就把耳朵展示出来;如果她有一头秀发,就把秀发披散开来;如果她的腿婀娜多姿,就让她穿短款的衣服;手型不错,就经常拿出来看看。修炼各种技艺,比如调整呼吸,清洁牙齿,修眉,画画,直到掌握这些技艺。 这是本·琼生 《沉默的妇人》 里展开的一段对白。这段话因滋扰而成形,因碰撞而尖锐,既非死水一潭,又没有膨胀到混沌不清的地步。但是舞台表演永远都要面对戏剧之外的人,这种公众性对自我意识的成长十分不友好,因为自我意识是人们在孤寂之中对灵魂奥秘的思虑。经年累月,这些思虑必然要寻求表达的途径,而才华横溢的托马斯·布朗爵士则为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布朗爵士是一个自我膨胀的人,这正好为心理小说家、自传作家、散布忏悔的人以及用稀奇古怪的私人生活来做交易的人,铺平了道路。作家中,他*先将注意力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转移到人们孤独的内心生活。“我便是我眼中的整个世界;如果不是我自身的缩影,我甚至不会瞥上一眼。其他人对于我而言,就如一个地球仪,我有时会转动它一下,权当消遣。”当第一位探险者提着灯笼走入地下墓穴时,一切都笼罩在神秘黑暗之中。“我有时觉得自己的内心是一座地狱;魔鬼路西法的法庭就设在我的胸膛里;恶魔在我身上又复活了。”在孤寂独处之中,没有向导,也没有同伴。“面对整个世界,我茫然无知,而我*亲密的朋友只能在云中与我遥遥相望。”表面上,他是世上*冷静清醒的人,被人们尊为诺里奇市*伟大的医生,然而他却在一边工作,一边与各种奇思异想纠缠。布朗爵士对死亡一直怀有渴望,对一切事物都心存疑虑。如果人生在世不过是睡了一觉,花哨奢华的生活只是黄粱一梦,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不论是酒馆里的音乐,还是圣母钟,或者工人从田里挖出来的一口破锅,都会让他驻足不前,就好像他因自己的所见所闻而目瞪口呆,如同在想象中见到了一幅惊人的景象。“我们搜寻身外的奇迹,这些奇迹却与我们如影随形;非洲大陆及其所有的奇珍异宝都在我们自己身上。”在布朗爵士眼中,一切事物都有一道奇迹的光环;他把灯光照向脚下的花草昆虫,动作迟缓,以免惊扰了它们神秘的生命历程。怀着同样的敬畏之心,同时带着高傲自大的情绪,布朗爵士记录下了自己的品质和造诣。他仁慈、勇毅,对一切都不规避。他对别人浓情厚谊,对自己则冷酷无情。“我与所有人交谈,就如阳光普照众人,不论善恶,我都友好相待。”他通晓六种语言,了解数国的法律、习俗和治国政策,能说出所有星座和本国大部分植物的名称。虽然有着宽广无疆的想象和视野,却自视为一个渺小的人物,他说过:“我曾经只知一二,很少去过比齐普赛街更远的地方,但是我认为自己现在并不比那时知道的更多。” 托马斯·布朗爵士是*早的自传作家之一。他在至高处上下翻飞时,突然俯下身来,开始详细描述自己身体上的细节,言语间充满爱意。他告诉读者,自己身材中等,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皮肤黝黑,脸上会不时泛起红晕。他衣着简朴,笑容不多。他收集过硬币,曾把蛆放在盒子里,解剖过青蛙的肺,勇敢承受过抹香鲸的恶臭。他对犹太人宽容以待,为丑陋的蟾蜍说过好话,对大多数事情持有科学和怀疑的态度,但不幸的是,他对女巫也深信不疑。简而言之,那些令我们推崇备至的人,也会有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古怪之处。托马斯·布朗爵士是第一位让我们有这种感觉的人物。他让我们感到,人类所能想到的*了不起的思想来自一个可亲可爱、个性分明的人。他在庄严肃穆的 《瓮葬》 中写道“痛苦折磨会生成老茧”,这时我们会会心一笑。谈到托马斯·布朗在《医生的宗教》里所写的,那些华丽而堂皇的自吹自擂和令人惊诧的臆想时,会心一笑就变成了捧腹大笑。不论他写些什么,作品都印有其特质。我们首先意识到作品中的杂质,此后这些杂质给文学作品染上了各种古怪的色彩。不论我们如何努力,我们都难以确定是在阅读一个人,还是在读这个人写的文章。我们时而置身于精彩超凡的想象之中,时而信步于世上*好的旧物储藏间——从地板到天花板,塞满了象牙、旧铁片、破罐子、瓮、兽角,还有神奇的玻璃杯,上面折射着翡翠色的光泽和幽蓝的奥秘。 (程辰雨 译)
目录
第一辑 帕斯顿世家与乔叟 论不懂古希腊语 伊丽莎白时代的旧物储藏间 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札记 蒙田 纽卡斯尔公爵夫人 漫谈伊夫林 笛福 艾迪生 无名者的人生 简·奥斯汀 论现代小说 论《简·爱》与《呼啸山庄》 乔治·艾略特 俄国人的视角 摘记 赞助人与藏红花 现代散文 约瑟夫·康拉德 如何影响当代人 第二辑 陌生的伊丽莎白时代的人 三百年后读多恩 《彭布罗克伯爵夫人的阿卡迪亚》 《鲁滨逊漂流记》 多萝西·奥斯本的书信 斯威夫特《致斯黛拉小札》 《感伤之旅》 切斯特菲尔德勋爵家书 两位牧师 伯尼博士的晚宴 杰克·米顿 德·昆西的自传 四位人物 威廉·黑兹利特 杰拉尔丁和简 《奥罗拉·利》 伯爵的侄女 乔治·吉辛 乔治·梅瑞狄斯的小说 “我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 我们应该如何阅读一本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