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区块链创新的经济影响研究:数字货币、智能合约与Web3.0赋能下的新质生产力

区块链创新的经济影响研究:数字货币、智能合约与Web3.0赋能下的新质生产力

  • 字数: 301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 作者: 徐瑞峰
  • 商品条码: 978757721719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文献和案例视角,针对不同应用行业,对区块链创新在知识产权保护、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公司治理、公共管理、商品零售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此外,本书还基于多维度视角,使用前沿量化实证方法,对区块链创新的经济影响进行测算,对区块链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及其监管进行深入讨论。数字经济浪潮下即将到来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Web3.0时代,是中国数字技术创新“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然而,作为一项发源于比特币的新兴数字技术,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在学术界存在分歧,各国监管机构也普遍担忧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背后存在的风险。
作者简介
徐瑞峰,金融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金融科技,在《经济学动态》、《金融论坛》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1]宋敏,徐瑞峰:《央行数字货币创新研究新进展》,《经济学动态》2022年第5期,(CSSCI|封面文章)[2]彭红枫,徐瑞峰:《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利率定价合理吗?——基于“人人贷”的经验证据》,《金融论坛》2018年第9期,(CSSCI|封面文章)[3]徐瑞峰:《中国养老地产发展模式创新研究》,《金融与经济》2015年第7期,(北大核心|封面文章)。
精彩导读
本书系统介绍了数字经济与区块链创新的*新理论研究进展,总结了数字货币的起源、发展现状与风险挑战,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智能合约与Web3.0等新兴数字技术的机制进行了梳理,基于文献和案例对区块链创新在各行业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在实证分析部分,本书基于累计超额收益率、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及违约风险等多维度视角对区块链创新的经济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提供了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从数字经济到区块链技术创新 1 1.1 区块链技术创新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1.1 现实背景和政策意义 1 1.1.2 理论背景和学术意义 5 1.2 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9 1.3 主要创新和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 10 第二章 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架构:数字货币 12 2.1 数字货币的概念辨析 12 2.2 私人数字货币的技术原理与发展现状 13 2.2.1 加密货币市场的发展现状 13 2.2.2 私人数字货币的密码学技术基础 16 2.2.3 比特币的技术原理与发展现状 19 2.2.4 以太坊的技术原理与发展现状 21 2.2.5 稳定币的技术原理与发展现状 22 2.2.6 平台币的技术原理与发展现状 25 2.3 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原理与发展现状 27 2.3.1 巴哈马沙元 27 2.3.2 尼日利亚电子奈拉 28 2.3.3 加拿大Jasper项目 28 2.3.4 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联合开发的Stella项目 28 2.3.5 数字人民币 29 2.4 数字货币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30 2.4.1 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30 2.4.2 数字货币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32 2.4.3 数字货币对跨境贸易结算的影响 33 2.5 数字货币发展的风险与挑战 34 2.5.1 数字货币的技术安全与隐私泄露风险 34 2.5.2 数字货币的市场波动与投机风险 36 2.5.3 数字货币的法律合规风险与监管不确定性 36 2.5.4 数字货币的可拓展性风险 37 2.6 数字货币监管的国别比较法研究 38 2.6.1 数字货币的司法界定 38 2.6.2 数字货币的非法交易监管 40 2.6.3 世界各国对比特币的监管制度比较 41 第三章 区块链技术赋能数智化创新网络 43 3.1 区块链技术与新兴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 43 3.1.1 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开发 43 3.1.2 区块链与元宇宙技术 44 3.1.3 区块链与Web3.0网络技术 45 3.1.4 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互应用 47 3.2 数字货币与资产代币化 48 第四章 区块链技术创新研究新进展 51 4.1 数字技术创新的研究动态 51 4.2 企业技术创新价值的研究动态 51 4.3 区块链技术赋能企业创新研究 52 4.4 企业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53 4.5 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54 4.6 数字金融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 54 4.7 区块链技术创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 55 4.7.1 区块链技术创新在商务服务业的应用研究 55 4.7.2 区块链技术创新在金融业的应用研究 57 4.7.3 区块链技术创新在制造业的应用研究 57 4.7.4 区块链技术创新在零售业的应用研究 58 4.7.5 区块链技术创新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领域的应用研究 59 4.7.6 区块链技术创新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 59 4.8 对既有文献的评述和需要拓展之处的讨论 60 第五章 区块链创新发展现状及其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特征与案例 62 5.1 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概述 62 5.2 世界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64 5.3 中国区块链技术创新的发展特征 67 5.4 区块链技术创新行业发展案例研究 68 5.4.1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商务服务业的案例分析 68 5.4.2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业的案例分析 70 5.4.3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制造业的案例分析 76 5.4.4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零售业的案例分析 77 5.4.5 区块链技术创新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领域的案例分析 77 5.4.6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的案例分析 78 5.5 区块链创新经济影响的案例分析 80 5.5.1 区块链创新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案例 80 5.5.2 区块链创新对企业风险的影响案例 81 第六章 区块链技术创新的价值度量:基于市场反应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视角 83 6.1 引言 83 6.2 理论与研究假说 85 6.2.1 区块链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分析: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市场反应研究 85 6.2.2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86 6.3 数据和模型 89 6.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89 6.3.2 区块链技术的市场反应与市场价值估算模型 91 6.3.3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模型构建、变量定义 92 6.4 区块链技术创新的市场反应和市场价值估算 94 6.4.1 描述性统计 94 6.4.2 区块链创新市场价值估算 95 6.4.3 分年度异质性分析 96 6.4.4 分行业异质性分析 96 6.5 区块链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应用价值分析估算 98 6.5.1 描述性统计 98 6.5.2 相关系数表 98 6.5.3 基准回归结果 99 6.5.4 内生性问题 101 6.5.5 稳健性检验 104 6.5.6 机制分析 106 6.5.7 异质性分析 111 6.6 结论和启示 114 第七章 区块链技术创新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研究 116 7.1 引  言 116 7.2 理论与研究假说 117 7.2.1 区块链创新缓解融资约束的技术原理 117 7.2.2 区块链创新缓解融资约束可能渠道的理论基础 119 7.3 数据来源与计量模型 121 7.3.1 数据来源 121 7.3.2 融资约束度量模型 121 7.3.3 回归模型 121 7.3.4 描述性统计 122 7.3.5 相关系数表 123 7.4 实证分析:区块链技术创新缓解融资约束研究 124 7.4.1 基准回归结果 124 7.4.2 内生性问题 125 7.4.3 稳健性检验 127 7.5 机制分析 128 7.5.1 缓解信息不对称 128 7.5.2 降低财务困境风险 129 7.5.3 提升会计稳健性 130 7.6 调节效应 131 7.6.1 代理成本 131 7.6.2 研发投入 132 7.7 异质性分析 133 7.7.1 基于专利类型的异质性分析 133 7.7.2 基于企业行业的异质性分析 134 7.7.3 基于企业产权性质的异质性分析 135 7.8 结论 136 第八章 区块链技术创新对金融业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 138 8.1 引言 138 8.2 理论与研究假说 140 8.2.1 区块链创新影响企业风险的理论基础 140 8.2.2 区块链创新影响企业风险的渠道分析 141 8.3 数据来源与计量模型 143 8.3.1 数据来源 143 8.3.2 违约风险度量模型 144 8.3.3 回归模型 146 8.3.4 描述性统计 147 8.3.5 相关系数表 148 8.4 实证分析:区块链技术创新对违约风险的影响 149 8.4.1 基准回归结果 149 8.4.2 内生性问题 151 8.4.3 稳健性检验 153 8.5 机制分析 155 8.5.1 提高股票流动性 156 8.5.2 缓解信息不对称 156 8.5.3 缓解融资约束 157 8.6 异质性分析 158 8.7 结论 159 第九章 总结与讨论 161 9.1 实证研究发现 161 9.2 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 164 参考文献 16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