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研究

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研究

  • 字数: 232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 作者: 严月娟
  • 商品条码: 978757721738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书紧扣基础教育改革热点,直面“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的现实问题,以国内外课后服务相关概念的介绍为切入点,厘清课后服务的本质、属性、分类、价值、功能、理论依据等基本理论问题,系统介绍国外相关经验,深入剖析当前我国实践困境,*后提出多元主体协同下课后服务的四种模式及具体案例,以期为我国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建议。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课后服务概述”,第二章“课后服务的理论基础”,第三章“课后服务的国际经验”,第四章“课后服务的本土实践”。
作者简介
严月娟,女,1975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到江汉大学教育学院工作至今。主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课题多项;在《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理论月刊》、《教学与管理》、《辽宁教育研究》等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教育性别公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从高等教育中男生性别弱势谈起》获得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论文评审一等奖;主编、参编教材各1部。曾获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武汉市优秀教师、江汉大学教学质量考核优秀等荣誉。
精彩导读
目录
第一章课后服务的基本认识1 第一节课后服务的产生及发展1 一、各国课后服务的产生及发展1 二、我国课后服务的兴起与发展4 第二节课后服务的本质、类型、性质与功能8 一、课后服务的本质8 二、课后服务的类型13 三、课后服务的性质15 四、课后服务的功能17 第二章课后服务的理论基础20 第一节关于课后服务价值属性的理论20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0 二、公共产品理论22 三、教育公平理论24 第二节关于课后服务主体的理论26 一、协同理论26 二、家校社合作理论27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32 第三节关于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的理论35 一、需要层次理论35 二、生活教育理论37 三、社会情感学习理论39 第三章课后服务的国际经验43 第一节上学日课后服务的各国做法43 一、美国43 二、英国52 三、德国60 四、澳大利亚67 五、韩国76 六、日本84 第二节各国假期课后服务91 一、美国的暑期学校92 二、英国的假期俱乐部98 三、韩国的假期托管教室101 四、日本的“星期六教育活动”103 第三节发达国家课后服务的启示107 一、强调政府在课后服务中承担公共责任107 二、形成政府财政与受益者共担的经费机制110 三、建立专兼结合的课后服务教师队伍113 四、提供丰富多元的课后服务内容114 五、制定完善的课后服务质量评估标准117 六、构建家校社三方协同的课后服务体系119 第四章课后服务的本土实践122 第一节“双减”以来我国课后服务取得的成效124 一、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广参与”124 二、课后服务助推“双减”政策实施,初见成效125 三、家长满意度提高,课后服务的基本功能得以充分发挥126 第二节我国课后服务的现实困境及破解127 一、服务主体较为单一、校内教师负担超载127 二、服务内容较为狭窄,以学科作业辅导为主129 三、服务经费来源不足,教师课时报酬偏低130 四、困境的破解: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课后服务132 第三节多元主体协同下我国课后服务实践探索的典型模式132 一、校社联动模式132 二、馆校合作模式140 三、高校介入模式150 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模式158 参考文献16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