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故宫生活志

故宫生活志

  • 字数: 138
  • 出版社: 人民文学
  • 作者: 周乾|
  • 商品条码: 9787020192175
  • 适读年龄: 12+
  • 开本: 16开
  • 版次: 1
  • 页数: 34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1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揭秘明清宫廷生活,披露珍贵文献图档; 展开故宫恢弘画卷,深入还原历史真相。 庄严宏伟的故宫,明清帝王执政、生活之所在。红墙之后,帝王家的衣食住行,既有常人难以想象的精致奢华,又有与普通百姓相似的一面。本书以故宫为叙述主体,采用史料及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起居、饮食、行乐、节俗为线,结合300余幅故宫实地建筑摄影和珍贵文物、历史档案图片,解读明清宫廷生活的种种细节,描绘恢弘神秘的紫禁城画卷,全方位还原真实的明清宫廷生活。
作者简介
周乾,故宫博物院研究官员,博士后合作导师,故宫古建专家,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要从事古建筑保护与宫廷文化研究。著有《太和殿》《故宫建筑细探》等。
精彩导读
九 皇帝的宠物 偌大的紫禁城,长居于深宫禁苑的皇帝和后妃们也喜欢和“毛孩子”作伴。养在紫禁城里的皇家宠物,既有狗、猫、蟋蟀、鸽子这样的寻常动物,也有豹子、孔雀等平民百姓家难得一见的奇珍异兽。明代好几位皇帝喜欢养猫,清代好几位皇帝则喜欢养狗,紫禁城中养蟋蟀的风气长盛不衰,而如今京城里“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鸽子,也曾在宫廷娱乐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寂寂深宫,这些小动物或多或少曾给宫墙之内的人们带来片刻的温暖与慰藉。 明清皇帝的爱犬 明清两朝皇室中,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爱犬。但细究起来,两朝皇室对狗的偏好却有所不同,明朝皇帝多养“细犬”,清朝皇帝则更偏爱哈巴狗。所谓“细犬”,是我国山东一带土生的猎犬。这种狗的头又长又窄,脖子和四肢也是又细又长,身形很苗条,奔跑能力强、耐力好,弹跳力惊人,特别擅长在狩猎中大显身手,还有很强的护卫能力。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明代绘画《四犬图轴》,画着四只在牡丹花下小憩的宫廷猎犬,右边最显眼的一只就是细犬。 明朝的永乐帝、宣德帝、崇祯帝都爱狗。能书擅画的宣德帝朱瞻基画过一幅《双犬图》,画上的两只狗也是细犬。这两只细犬一只叫“赛虎”,一只叫“赛狼”,是他祖父永乐帝朱棣送的。朱瞻基每次随祖父打猎,都离不开“赛虎”和“赛狼”。这两只狗不但极通人性,而且十分骁勇,每当发现猎物,总是奋不顾身地冲在前面,直到主人抓住猎物方才罢休。一年秋天,两只御犬在猎虎时,为救主人被猛虎咬死。朱瞻基非常伤心,画下这幅《双犬图》挂在宫中,表达对爱犬的怀念。 满人尚武,爱狗之风更胜前朝,清代紫禁城中就有专设的狗房。朝鲜官员李民寏撰《建州见闻录》中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曾下令全国禁止杀狗,并把狗作为崇拜的图腾之一。雍正帝在养狗上也颇费心思,在位期间,曾多次下旨为自己喜欢的小狗制作狗笼。这些狗笼的细节十分考究,里外都要吊“氆氇”,下铺羊皮,里面还有毡垫和布垫,既厚实又保暖。 作为“大清第一coser”,雍正帝也曾给自己的爱犬做过“cosplay”造型。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汇总》记载,雍正帝曾下令给自己的爱犬“造化”做过麒麟服、老虎服、狮子服,还特地要求要用鼠皮做。另一只叫“百福”的狗,则得到了一件纺丝软里的麒麟套头。没过几天,雍正帝就因为“百福”的麒麟套头又大又硬,不合适穿戴,又特地下旨命造办处重新改小,还嘱咐匠人要在套头里增加棉花软衬。以勤政闻名的雍正帝,现存朱批的汉文奏折至少有三万五千件。如此日理万机的他,竟还要抽出时间,亲自督办制作狗窝、狗衣这样琐碎的内廷事务。由此,我们也从中窥见了帝王生活中柔软而富有焰火气的一面。 乾隆帝也非常喜欢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套郎世宁弟子、宫廷画师艾启蒙绘制的《十骏犬图》,每幅画都以对开页形式呈现,左侧还有大臣汪由敦、梁诗正的题赞。这十幅爱犬的“写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背景都是东方绘画中常见的山水、树木,但狗的肖像突显了西方素描技法的写实特点。 《十骏犬图》入画的都是乾隆帝喜爱的细犬种,每一只都有威风凛凛的名号:漆点猣、霜花鹞、睒星狼、金翅猃、苍水虬、墨玉螭、茹黄豹、雪爪卢、蓦空鹊、斑锦彪。这里挑几只比较有特点的来介绍。例如“漆点猣”的“猣”字颇有来历,据《尔雅》记载,“猣”是对生三子的狗的专有称呼,生二子的狗叫“师”,生一子的狗则被称为“玂”。“睒星狼”来自科尔沁草原,体型如狼,双目如电,故而得到了这样一个威风的名号。体型最小的“斑锦彪”有着美丽的斑锦纹,蹲坐在山石上,姿态有种小虎的优雅。 乾隆帝自诩为“十全老人”,曾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予临御六十年中,大武远扬,如平准噶尔二次,平回部一次,扫金川二次,靖台湾、降安南、缅甸各一次,定廓尔喀二次,十奏肤功,向曾为十全记,以纪其事。”这“十骏犬”也有“十全十美”的寓意。不仅如此,这十只狗深得乾隆帝的欢心,背后也有深远的政治寓意。一方面,清朝皇帝每年都有带领王公大臣、八旗精兵狩猎的习惯,以此养兵练兵。皇帝围猎时,凶猛敏捷的细犬随围进哨,帮助围狩猎物,也能提振士气、扬助军威。另一方面,“十骏犬”多为蒙古、西藏、新疆等部落进贡,乾隆帝命宫廷画师将这些骏犬的形象画下来,不仅象征着大清对蒙、疆、藏、回等外藩的控制,也彰显了清朝统一四方、驾驭边疆各部的政治影响力。随着围猎活动的次数增多,乾隆年间宫廷对细犬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内务府增设了内、外养狗处,内养狗处在东华门内,外养狗处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街附近。 到清朝后期,军备废弛,王公贵族享乐之风日盛,这时骁勇的细犬已经不再是王孙公子们的“最爱”,乖巧温顺的哈巴狗成了后宫“新宠”。道光十四年(1834),在宫廷画家贺世魁绘制的《道光帝喜溢秋庭图轴》中,道光帝与全皇贵妃坐在亭中纳凉,含笑看着年幼的四阿哥奕和六公主给两只嬉戏打闹的哈巴狗助威。阶前的甬路上,着红衣的六阿哥奕6与生母静贵妃正欲往皇帝身边,年幼的六阿哥却被身前撒娇的小哈巴狗吸引,忍不住回身逗弄。其乐融融的皇家日常中,哈巴狗已经成为晚清深宫之中温暖的慰藉。 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幅宫廷画家黄际明、李廷梁所绘的《九犬图》,画中的九只狗都是乖巧漂亮的哈巴狗,上方钤“端康皇贵妃御览之宝”。端康皇贵妃就是光绪帝的瑾妃。瑾妃姿貌平平,性情低调谦和,泰然无争,养狗成了她寂寞时寄情的一种方式。《九犬图》中的九只小狗都有好听的名字:墨子、墨球、栀子、小横、松子、墨匙、狮子、小点和墨牡丹,每只都被精心打扮过,有的脖子上系着漂亮的绸带,有的头上束着精致的小辫,一看便知它们被主人精心照料着。 慈禧太后也非常喜欢哈巴狗,对狗的宠爱甚至超过了清朝任何一位皇帝。她曾在紫禁城的后花园中养了一千多只狗,这些狗大都是哈巴狗。她给自己养的每一只狗都取了名字,毛色很纯的黑色小母狗叫“黑玉”,全身乌黑、四肢雪白的小公狗叫“乌云盖雪”;黑玉与乌云盖雪生下了四只狗宝宝,其中一只额头中间有一块白斑,因此得名“斑玉”。还有毛色深黄和棕黑相间,颇似虎皮的“小虎”;头颈上长着大团银色绒毛,通体毛色棕黑的叫“海龙”;四只身体小到可以放在手心里、笼在衣袖中的小狗,白的叫“雪球”,略带紫色的叫“雨过天晴”,灰色的叫“风”,银灰色的叫“月亮”……慈禧太后能够清楚地记住每只小狗的名字,无论见了谁,都可以唤出名字来。其中四只黑中带灰、灰中带紫的小狗,身材和毛色都很像,常人根本分辨不出区别,慈禧太后给它们起了雅致的名字:一名秋叶,一名琥珀,一名紫烟,一名霜柿,竟是无不吻合,任谁见了都无法更易只字。 慈禧太后每次路过御犬厩,都会忍不住进去瞧瞧她的爱犬,有时对狗的关心甚至超过了朝政。德龄在《御香缥缈录》中回忆,一天清晨,慈禧太后正要上早朝,一名太监激动地跑进来向她报喜:“黑玉生了四只小狗。”太后闻讯欣喜异常。因心系爱犬,她早朝时便流露出焦灼的情绪,说话比往常急了许多。所有的奏章,当殿一概不看,只命太监们收起来再说。退朝后,她立即换上便服,急匆匆前往养狗处探望刚刚生产的黑玉和小狗。 慈禧太后还深谙驯狗之道,闲暇时常命人把爱犬抱到面前,训练它们,以此解闷。她认为狗的口鼻要翻过来才好看,于是让太监们在棍子上绑一块肉或肉皮,再把棍子拿高,引逗小狗不停地用嘴去舔、向上顶,久而久之,狗的嘴巴就会变宽,鼻子也会翻过来。为了让狗的尾巴上卷,她安排太监在小狗初生时截去尾巴的最末一节。为了得到垂耳狗,她会在小狗初生时,就用一种粘胶在两只耳朵尖粘上一块小石子或几枚制钱,吊上半个月左右。德龄回忆,慈禧曾亲自向她传授过狗狗的“美容瘦身秘诀”:“一头哈巴狗在渐渐长大的时候,第一不可给它多喝水,要是水一多喝,它的身子便会长得太细太长了;第二不可多给它吃牛肉或猪肉,否则它的身子就会变得太粗太短了,又是不好看的。所以它们的饲料必须配合得十分适宜。” 慈禧太后还很重视训练小狗“长本事”,比如“打圈子”“站立”“作揖”等。下朝之后,每当慈禧太后来看望她的爱犬时,太监都会先让小狗们向太后“打圈子”“直立”行礼。等所有的狗全站直了,训狗的小太监会再喊出最后一道口令:“给老佛爷拜拜!”于是,这些小狗就同时齐声叫起来,摇晃着两条前腿,上上下下地给太后作揖,场面十分滑稽。 在生活上,慈禧太后也给予了这些爱犬无微不至的照顾,它们的吃穿用度都极为奢侈。她命内务府造办处为她宠爱的狗制作狗衣,比雍正时期的用料更为讲究。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十余种光绪年间的锦缎狗衣,用色和花样都极为考究,如黄云纹缎、月白闪缎、红色闪缎、湖色缎洋花、雪青缎洋花、葡萄灰缎大洋花和蓝缎大洋花等。 这些御犬一日三餐以牛羊鹿肉为主,喝的是鸡鸭鱼汤,住的是用竹片搭建成的缩小版宫殿“御犬厩”,由专职的养犬太监管理。负责管理御犬的专职太监有四位,一位主管,三位帮办。他们虽然名义上是御犬的管理者,实际上却是在“侍奉”,哪里敢轻易打骂御犬,只能小心翼翼地侍候周全。平时宫里的太监遛狗,不是人牵着狗,而是狗牵着人,任由狗随处转悠,太监们丝毫不敢“得罪”。这些金贵的小狗若有半点闪失,太监们就会被严厉问责。 一只名叫“海龙”的长毛狮子狗,慈禧太后不论到哪都要抱着它,连它的饭食都要亲自检验。德龄在《御香缥缈录》一书中回忆,一年慈禧太后心血来潮去奉天参拜祖先宫殿,在开往奉天的专列上,爱犬海龙作为除慈禧之外的头等重要旅客,被安排住在标注为“小朝廷”的奢华房间里。而那些随行的朝廷官员,无论官职高低,却全部挤在一节小小的车厢。现存的慈禧太后旧照中也有爱犬海龙的身影。这些旧照大部分出自清宫首位“御用摄影师”勋龄之手。勋龄为慈禧太后拍摄的第一张照片,是她在颐和园乐寿堂前的留影。照片中,慈禧太后被一大群后妃、宫女、太监簇拥在中间,大总管李莲英、二总管崔玉贵在前开路,地上趴着的正是倍受宠爱的海龙。 美国女画家凯瑟琳·卡尔曾在清宫中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为慈禧太后画了九个月的肖像。据卡尔回忆,慈禧太后的哈巴狗都是精心培育的良种,皮毛上的斑点对称,光滑的长毛极为漂亮,而且非常聪明,颇得太后喜爱。其中一只是斯凯梗,极为伶俐,善耍把戏。只要主人一声令下,它就躺倒装死,不管有多少人上前说话,不到太后亲自呼唤时绝不起来;另一只是淡褐色的哈巴狗,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对主人忠心不贰。 在清廷的九个月里,凯瑟琳·卡尔为慈禧太后画了四幅肖像。其中有一幅“生活照”,是只给亲近之人看的,画中的慈禧太后只穿家常衣服,未戴满式头饰。卡尔建议太后把两只爱犬牡丹、海龙也画上去。太后欣然同意,吩咐用“过节的衣服”给海龙装扮,于是海龙穿上了开着两朵大菊花的鲜亮外衣。画成之后,慈禧太后对画上的两只小狗非常感兴趣,似乎认为这两只小动物画得比自己的肖像还要好。卡尔绘制的四幅慈禧太后肖像中,一幅珍藏在美国国家博物馆,一幅珍藏在故宫博物院,遗憾的是,带小狗的那幅家常肖像和另外一幅模范小画至今下落不明。 八国联军攻陷紫禁城后,慈禧太后化装成农妇仓皇出逃。危难关头,她连皇宫中最珍贵的宝物都没有顾及,却未曾丢下她的爱犬。她让小狗们坐在头几批的轿子里,和自己一同离开皇城。无法带走的狗,慈禧太后下令处死,不让它们落在八国联军手中。 慈禧太后的爱犬还曾作为外交工具,承担着与中外交往的使命。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慈禧太后重返紫禁城。在此后的外交往还中,她将哈巴狗作为礼物,送给西方的重要政治人物。她曾从自己的爱犬中亲自挑选了两只京巴,分别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长女爱丽丝·李·罗斯福·朗沃斯和摩根银行的创始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光绪三十二年(1906),京巴犬在美国养犬俱乐部正式登记注册,这两只小狗可以说是率先登陆美国的“赴美京巴祖先”了。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在北京去世。葬礼上,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太监总管李莲英。李莲英怀中抱着的是太后生前极为喜爱的小狗“牡丹”。终其一生,慈禧太后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爱狗人士,诚如德龄所述“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些狗成为慈禧晚年的安慰,是她可信的宠伴。唯有狗才能给她带来快乐,唯有狗才能在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中值得她信任。因而在她的心中,狗的地位甚至高过朝廷重臣。” 是皇帝也是“猫奴” 现如今,故宫里的猫成了这座巨大的博物院中一道新的风景线。据统计,如今在宫里“安家落户”的故宫猫有两百多只。常有人好奇,宫里的猫从何而来?这些猫中,有从宫外跑进来的流浪猫,也有不少是一直养在宫中的“御猫”们的后代。 自明朝起,紫禁城就有养猫的传统,最初宫里养猫的目的很实用。紫禁城的房屋都是木质结构,皇家养猫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防止鼠患。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将它们当作“活教材”,做皇家子弟的性启蒙“老师”。清代文人抱阳生在《甲申朝事小纪》中记载:“国初,设猫之意,专为子孙生长。深宫恐不知人道,误生育继嗣之事。使见猫之牝牡相逐,感发其生机。” 明朝皇帝中有好几位“猫奴”。明宣宗朱瞻基雅好丹青,画过不少与猫有关的画,比如《花下狸奴图》《壶中富贵图》《仿元王渊五狸奴图》《仿宣和笔耄耋图》《猫轴小横披》等,其中有一幅《仿宣和笔宫猫图》,上有七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小猫。画上还有重臣杨士奇的题诗,把“皇家御猫”夸得十分威风。 嘉靖帝朱厚熜对猫的宠爱也很“夸张”,留下了“金棺葬猫”的掌故。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嘉靖帝曾养过一只猫,毛色淡青,双眉雪白,因之名为“霜眉”。霜眉似乎很懂嘉靖帝的心思,主人一起身,它就会主动跑到前面去给他“带路”,晚上也会陪着皇帝睡觉,一刻也不离开。霜眉死后,嘉靖帝非常伤心,下令把它安葬在万岁山,还特意立了一块碑,上书“虬龙冢”。《万历野获编》中记载了另一段与之相关的故事,说嘉靖帝养的一只狮子猫死了,他非常痛心,竟然下令为这只猫打造一副金棺,安葬在万岁山上,还命朝廷官员给这只猫写超度文。时任吏部左侍郎的袁炜写出了“化狮成龙”的阿谀之词,嘉靖帝看后大喜,立刻给他官加一品,升任其为礼部尚书。后来袁炜一路升官,还被加封为太子少保,仍入直西苑,供撰写青词。结合两段史料来看,霜眉大抵就是袁炜“贺唁”的那只狮子猫。 天启帝朱由校爱猫几乎到了荒诞的地步。据清人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记载,天启年间的猫儿房里养了很多宫猫。其中的公猫被称作“小厮”,母猫则叫“丫头”,有的猫还被封官,称作“某老爷”。《万历野获编》中有更为详细的记载:这些猫因为受到天启帝的宠爱,在宫中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即使碰到了尚在哺乳期的皇子、公主,也会嗷嗷叫着扑上去,吓得年幼的孩子浑身哆嗦,乳母们却往往敢怒不敢言,可见天启帝对猫的骄纵程度。 清朝皇帝大多喜欢养狗,但猫依然“宠冠后宫”。《清代文书档案图鉴》中有《猫册》和《犬册》,记载了紫禁城中所养宠物猫、宠物狗的名字和生卒日期。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宠物似乎被看作皇室家庭的一分子,每个月还有俸银可拿。 著名的《胤禛十二美人图》中有一幅《捻珠观猫》。画中仕女端坐在圆窗前,轻倚桌案把玩念珠,饶有兴致地看着两只猫咪在面前嬉戏。这幅画参用了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取景面很小,仅透过二分之一的圆窗来刻画繁复的景致,以远、中、近三景扩展了画面空间的纵深感,显得意韵悠长。窗下钟声滴答,近处猫咪玩闹,时光便在这似有似无中悄然流逝。 也许是因为长期在宫中过着养尊处优的奢华生活,紫禁城里的猫一只只都显得富态雍容,媚态可掬。作为宫廷画家的艾启蒙自然不会错过如此绝佳的题材。艾启蒙擅于西法中用,在他绘制的《狸奴影》中,十只御猫灵动的倩影跃然纸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狸奴影》内藏十开,绘有十只姿态各不相同的猫儿,以满汉双语分别题录十只灵猫的芳名:妙静狸、涵虚奴、翻雪奴、飞睇狸、仁照狸、普福狸、清宁狸、苓香狸、采芳狸、舞苍奴。这十只猫或雍容华贵,或乖巧喜人,画家将素描技法和解剖学理论相结合,以短细的笔触一丝不苟地刻画出猫雍容的体态和皮毛的质感,把猫儿慵懒而又敏感、独立而又黏人的特性描摹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末代皇妃”文绣也爱猫。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统治,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溥仪还暂居紫禁城内廷,一住就是十三年。1922年,文绣以照片入选皇妃,早婉容一日被溥仪迎娶入宫,以便大婚时跪迎皇后。嫁给溥仪时,文绣只有十三岁。深宫之中,文绣长期忍受着孤独与寂寞。在清宫留下的一张老照片中,文绣站在内廷院间,旁边有一只猫相伴,似乎这只猫是她的宠物、朋友和寄托。 紫禁城中的宫猫作为帝后宠物,或为他们消闲度日、打发时光的玩伴,或是他们解除忧愁、慰藉心灵的工具,给枯燥乏味的宫廷生活增添了一丝乐趣。 故宫“御猫”今何在 如今的故宫博物院中,仍有将近两百只猫,这些依然“驻守”在宫里的“御猫”,早已不再是皇家盛宠。它们都是当年的宫猫后代吗?在宫中过着怎样的日子? 在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眼中,这些宫猫堪称宫里的“夜班警卫”。它们白天懒洋洋的,可一旦故宫闭馆后就精神起来,开始到处“巡逻”“放哨”。当宫门一层层关闭,这群行踪莫辨、“执勤”时间莫测的“编外员工”便出没于红墙黄瓦间,在夜幕中开启捕鼠模式,不负“猫保安”之名。紫禁城七十二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没有发现过一只老鼠,也没有出现过古建筑木构件被老鼠咬坏的情况。故宫的同事们都戏称这群猫为“大内咪探”。 故宫猫是有灵性的,它们不怕人,一招呼就会围到游客身边。这些猫很懂事,特别爱干净,会定时定点解决“个人问题”,从不给保洁阿姨添麻烦,也从不毁坏公物,更没有骚扰过游客。 故宫猫每天接触最多的人,大概就是喂养它们的故宫同事。故宫人在工作之余,总不忘逗逗猫。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文物修复师们的日常就是“闲来打个杏儿,逗逗御猫的后代”。每天,青铜器修复师王有亮和摹章高手沈伟都自觉承担起喂猫的职责。连《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片场工作人员都知道,想逗猫,可以去当时摹画室所在的第四进小院找找看;而屈峰主任总会貌似委屈地抱怨收留许多“别人养着养着不要了送给我们,最后慢慢养着养着就成负担了”的动物,下班时,他不会忘记拎鸟笼回屋,否则“第二天你可能见到的只有几根鸟毛”。纪录片中,风扇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猫儿睡成一长条,毛飒飒地飘,它们乖巧地静候在主人身边,成了宫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御猫”光环吸引着大量来故宫“撸猫”的游客,甚至有人会将猫送到宫里“放养”。但不得不说,故宫猫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因为不管“故宫”的光环有多大,也改变不了故宫猫属于“流浪猫”的事实。它们没有固定住所,没有固定食物。这里的环境看似清幽,但并非适合猫儿生存的乐土。我们部门所在的小院内有三只“御猫”,大家叫它们二花、三花和土肥。土肥的脸上常年长着猫癣,二花和三花也常常因为和院外的猫争地盘、争食物而受伤。宫里的医疗条件有限,猫儿生病了自个儿常常找个地方躲起来,很难配合治疗。 借用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的话说:“要把一座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要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观众有尊严地参观,同时也要让流浪猫继续有尊严地在故宫生活。”我想,这既是所有爱猫人士的共识,也是所有故宫猫今生的夙愿。
目录
卷一 起居 一? 皇子居所今何在?003 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为何有片绿顶建筑群?003 南三所宫禁疑案?006 道光帝误伤长子?008 二? 紫禁城里的皇家学校?010 皇太子的“私塾”?010 宦官的“职业学校”?012 阿哥们的课程表?014 重臣的“摇篮”?017 溥仪的“私人学堂”?022 “数学学霸”康熙帝?023 三? 宫中如何防暑?029 故宫的冰窖能藏多少块冰?029 紫禁城的冰箱?031 皇家冰棍的配方?034 四? 宫中驱蚊有妙招?036 紫禁城中的“特大蚊帐”?036 熏香与避暑香珠?037 五? 国礼竟是“痒痒挠”??040 如意的前世是“痒痒挠”?040 最受欢迎的“国礼”?041 六? 皇家地暖冬不寒?044 为什么紫禁城中少见烟囱?044 什么人才能用上红箩炭?048 皇宫里有“火墙”和火炕吗?049 七? 紫禁城的“防火秘籍”?053 故宫六百年,一部防火史?053 神秘的“避火咒”?072 故宫里的“防火墙”与灭火器?082 八? 紫禁城的安全谁来保证?094 皇宫的警备有多森严?094 特殊的皇家警报?097 隆宗门匾额上为何有支箭头?101 九? 太医院的秘密?105 紫禁城中的皇家医学实验室?105 神奇西药与巧克力的误会?108 十? 皇家电话局?111 我国首条皇家电话专线?111 储秀宫里的电话局?112 卷二 饮酌 一? 皇家用膳规矩多?117 皇家饮食由谁负责?117 皇帝每天只吃两顿饭吗?120 二? 皇家“特色菜”?124 木兰秋狝与烤鹿肉?124 乾隆帝亲配八珍糕?129 慈禧太后的菊花火锅?130 溥仪吃西餐?133 皇家年夜饭?135 皇帝的膳单?143 三? 皇帝的“茶缘”?148 明代皇帝爱喝什么茶?148 因茶获罪的驸马?149 康熙帝亲自定名“碧螺春”?150 雍正帝因茶“设府”?151 清代皇室也是“奶茶控”?152 消暑“仙茶”与代茶饮?156 四? 清宫酒香巷子深?158 葡萄酒治好了康熙帝的“心病”??158 雍正帝真的滴酒不沾??159 乾隆帝与“天下第一泉”酒?162 慈禧太后好饮莲花白?163 卷三 行乐 一? 皇家大戏楼里的古代科技?167 畅音阁里的古代音响系统?167 皇家戏楼遗迹寻踪?177 二? 宫里的焰火有多好看?179 炫目的宫廷焰火?179 古代烟花的制作技艺?183 三? 射柳“比武大会”?186 射柳兴起于何时?186 明清宫廷中的射柳活动?188 从射柳看如何做出一把好弓?189 四? 宫里的秋千不仅是用来玩的?191 秋千与寒食节?191 宫里的“西洋秋千”?194 五? 皇帝小时候玩什么玩具?199 溥仪最爱的鸟音笼?199 有趣的“机械人”?201 在宫里“拉洋片”?203 手持小风扇?204 六? 爱玩“COSPLAY”的雍正帝?206 行乐图?206 洋装像?206 七? 清宫西洋乐队?213 明代的钢琴风?213 洋乐入清宫?214 八? 明清皇宫流行哪些运动项目?219 蹴鞠到明清彻底式微了吗?219 皇家“冬运会”?225 明清宫廷里的“高尔夫球”运动?229 九? 皇帝的宠物?233 明清皇帝的爱犬?233 是皇帝也是“猫奴”?249 故宫“御猫”今何在?257 劳民伤财的蟋蟀?262 宫城中的鸽群?267 卷四 节俗 一? 皇家怎么过新年?275 清代皇帝派发的新年“红包盲盒”?275 开笔饮屠苏?278 元宵鳌山灯?281 清代宫中的万寿灯与天灯?283 新年“团拜会”?288 宫中的白色春联?290 三清茶与新年“茶话会”?293 元宵节的千人灯戏?296 二? 古代“劳动节”与“一亩三分地”?300 皇帝的“亲耕礼”?300 康熙帝发现的“御稻米”?307 皇后的“亲蚕礼”?310 三? 宫里如何过端午?318 悬艾虎?318 虎镇五毒补子?320 葫芦镇五毒香袋?321 御赐宫扇?325 携锭药,饮药酒?327 游湖观舟?329 端午承应戏?331 四? 宫里如何过中秋?335 祭月赏月?335 花样繁多的宫廷月饼?341 后记?34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