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青年黑格尔

青年黑格尔

  • 字数: 629
  • 出版社: 中央编译
  • 作者: (匈)格奥尔格·卢卡奇|总主编:张东辉//燕宏远//张远航|译者:张东辉
  • 商品条码: 978751174822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99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青年黑格尔》由格奥 尔格·卢卡奇于1938年完成 ,1948年在苏黎士出版, 是卢卡奇转向马克思主义成 熟期之后,以马克思的思想 和方法论为指导原则写成的 黑格尔研究的经典之作。 全书分为四个章节,按 照时间顺序详细阐述了黑格 尔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演变: 从伯尔尼的共和主义时期( 1793—1796),到法兰克 福社会观的危机与辩证方法 的开端(1797—1800), 再到耶拿时期客观唯心主义 的创立与维护(1801— 1803),以及最终与谢林 的决裂和《精神现象学》的 完成(1803—1807)。卢 卡奇不仅准确描述了黑格尔 的思想历程,更对其进行了 深刻的分析与批判,揭示了 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 和深远影响。他强调马克思 与黑格尔之间的理论渊源, 着力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追溯 至德国古典哲学传统。
作者简介
格奥尔格·卢卡奇(Georg Lukács, 1885-1971),匈牙利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美学家和文学理论家。1904年与友人一起创办塔利亚剧团,在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戏剧创作和导演天赋之后转向理论和批评领域,著有《现代戏剧发展史》。1911年将其自1908年陆续在杂志《西方》上发表的论说文并新作结集出版,是为《心灵与形式》。于1918年加入匈牙利共产党,随着匈牙利革命的失败流亡维也纳,被捕获释后开始从事政治活动并致力于阅读和研究马克思的著作和相关文献,写下了《历史与阶级意识》、《青年黑格尔》、《理性的毁灭》、《美学》、《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导论》等著作,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精彩导读
导论 德国古典哲学的形成和 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的一个重要而尚未彻底澄清 的问题。虽然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已一再指出这个问题 的极端重要性,虽然恩格斯 已把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 列为革命的工人运动的哲学 先驱,虽然马克思、恩格斯 和列宁已在不同的深刻论著 里对这一复杂史实的核心问 题作了极好的审视,但这段 历史仍远远没有被研究透彻 。 我们从来还没有对这些 问题作过具体的历史说明, 没有对现有的事实和文本作 过具体的分析,没有对这一 发展过程中错误的和误导性 的最重要资产阶级理论作过 坚决彻底的批判。 在资产阶级学术界,德 国古典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史 长期以来是根据黑格尔本人 的天才的、尽管唯心主义地 歪曲了的并且在有些方面程 式化了的理解来解释的。黑 格尔天才的历史思想在于确 立起各个哲学体系相互之间 内在的、辩证的关联。他是 把哲学史从哲学轶事和哲人 传记的汇编,从对于个别哲 学家的个别观点的正确或错 误的形而上学论断提高到了 一门真正历史科学的高度的 第一人。就德国古典哲学史 而言,这种思想意味着:黑 格尔把康德的“先验哲学”和 “批判”哲学看作是这段兴盛 的辩证唯心主义哲学的起点 ,而合理地将他自己的体系 视为其顶峰和终结。他凭借 高度锐利的眼光,通过深入 地研究辩证法中最重要的问 题(如自在之物及其可知性 、二律背反和矛盾学说等) ,指出了从康德体系的矛盾 和不彻底性如何产生出费希 特的核心问题,从费希特的
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青年黑格尔的共和主义时期(伯尔尼1793—1796年) 第一节 黑格尔的“神学”时期:一种反动的传闻 第二节 青年黑格尔的“实定性”的含义 第三节 历史观与现时代 第四节 古代共和国 第五节 基督教:专制主义和对人的奴役 第六节 “实定性”对黑格尔思想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 黑格尔社会观的危机与其辩证方法的开端(法兰克福1797—1800年) 第一节 法兰克福时期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法兰克福初期的旧事物和新事物 第三节 关于德国现实问题的两份小册残稿 第四节 对康德伦理学的批判性探讨 第五节 最初的经济学研究 第六节 《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运》 第七节 法兰克福的体系残稿 第八节 实定性问题的新表述 第三章 客观唯心主义的创立与维护(耶拿1801—1803年) 第一节 黑格尔在谢林与费希特的决裂中的作用 第二节 对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 反对伦理学中的抽象个体主义 第四节 黑格尔耶拿早期的历史观 第五节 耶拿时期的经济学 第六节 劳动与目的论问题 第七节 黑格尔经济学的局限 第八节 “伦理东西中的悲剧” 第四章 黑格尔与谢林的决裂以及《精神现象学》(耶拿1803—1807年) 第一节 谢林与黑格尔分歧彰显直至决裂 第二节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时期的政治态度和历史观 第三节 《精神现象学》的结构概述 第四节 “外化”作为《精神现象学》的核心哲学概念 索 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