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纠缠:人与物之间关系的考古学

纠缠:人与物之间关系的考古学

  • 字数: 318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英) 伊恩·霍德 著;刘岩 译
  • 商品条码: 978757321515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3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开创性地对物质羁绊理论进行了全面介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在探讨考古学证据如何让考古学家更清晰地理解人类的社会与技术发展过程中,引用了很多生动案例。这些案例的年代跨度很大,从人类早期历史一直绵延到当代社会,向读者证明了人与物之间的纠缠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显著特征。 本书向读者阐述了人与物之间的共同依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无形推动力。增订版为“关系性”这个概念提供了新视角,将关系性放在依附关系的框架中进行重构,从而更好地探讨人类不平等和社会正义问题;还增加了一个全新章节来探讨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而对象引导本体论、对称性考古学与本土考古是本书关注的新焦点。
作者简介
[英]伊恩·霍德,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唐勒维家族荣休教授,现就职于土耳其科奇大学,担任考古学教授。曾于1993年至2018年长期主持土耳其恰塔霍裕克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大规模考古发掘项目。代表作包括《象征符号实践》(Symbols in Action)、《阅读过去》(Reading the Past)、《豹的故事:揭示恰塔霍裕克的秘密》(The Leopard’s Tale: Revealing the Mysteries of ?atalh?yük)、《欧洲的驯化:新石器时代社会的结 构性与偶然性》(The Domestication of Europe:Structure and Contingency in Neolithic Societies)、《考古学过程导论》(The Archaeological Process: An Introduction)和《当代考古学理论》(Archaeological Theory Today)。 刘岩,吉林长春人,先后就读于吉林大学考古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学位,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讲师。研究领域为考古学理论、新石器时代考古、社会考古、空间与景观考古。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在Cambridge Archaeological Journal、《考古》《东南文化》《南方文物》《边疆考古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译有《北极考古与宇宙观》(合译)。
目录
第一版前言和致谢/ 1 第二版前言和致谢/ 1 中译本序言/ 1 第一章 另眼观物(由物到流)/ 1 何以为物?/ 3 自在之物?/ 7 不断变化的纠缠定义/ 14 由物到线索/ 20 纠缠的强与弱/ 23 结论a:为何过程如此重要?/ 24 结论b:人与万物合而为一吗?/ 26 第二章 人对物的依赖/ 29 依赖关系:一些基本概念/ 33 依赖关系的形式/ 33 人与物之间反思的与非反思的关系/ 35 人与物关系的亲疏: 隔岸观火与身临其境/ 38 认同与所有权/ 42 前人对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论述/ 47 与物此在/ 47 物质文化与物质性/ 51 认知与延展心智/ 57 结论: 物即是人/ 63 第三章 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依赖/ 65 物与物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 69 生产与再生产/ 70 交换/ 70 使用/ 70 消耗/ 71 废弃/ 71 后堆积过程/ 71 可供性/ 77 从可供性到依赖性/ 80 法国学派——操作链/ 83 行为链/ 85 物依赖过去之物和未来之物/ 90 纠缠的观念/ 91 结论/ 92 专栏:中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恰塔霍裕克遗址/ 94 第四章 物对人的依赖/ 99 物的解体/ 105 行为考古学与物质材料的行为/ 108 行为生态学/ 114 人类行为生态学/ 122 物的时间性/ 127 结论:物的野性/ 129 第五章 人与人的纠缠/ 133 不平等、权力和纠缠/ 136 贫困陷阱/ 141 情感纽带/ 144 结论/ 146 第六章 探索纠缠/ 149 物的物理过程/ 151 时间性/ 155 物常被人遗忘/ 160 纠缠的约束力与路径依赖/ 163 纠缠的类型与程度/ 167 纠缠的核心与外围/ 170 偶然性/ 172 结论/ 175 第七章 纠缠着的抽象事物与身体参与/ 177 抽象化、隐喻和模仿/ 179 从格兰诺拉麦片到贝多芬/ 185 恰塔霍裕克遗址的抽象纠缠/ 195 结论/ 199 第八章 个案研究:中国及中东地区驯化及定居村落生活的出现/ 201 中国/ 203 中东地区/ 206 结论/ 218 第九章 方法/ 219 纠缠关系图/ 222 正式网络的方法/ 228 时序性纠缠/ 234 历时性纠缠/ 241 阐释/ 246 结论/ 249 第十章 走向纠缠的弦理论以及同其他理论的对比/ 251 物并不具有能动性/ 254 当下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从过去到将来的流动/ 256 走向纠缠的弦理论/ 259 现阶段有关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其他理论/ 268 拉图尔与行动者网络理论/ 271 聚合体理论/ 274 封装和捆绑/ 276 本体论/ 278 物质参与理论/ 280 能动实在论/ 281 结论/ 283 第十一章 结论: 由物到流/ 285 水波式文化?/ 287 写在最后的一些案例/ 289 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293 参考文献/ 296 索引/ 323 译后记/ 33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