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洋洲文学研究:新西兰卷(下)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洋洲文学研究:新西兰卷(下)

  • 字数: 340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彭青龙 总主编, 刘略昌 等 著
  • 商品条码: 978730136282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1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卷主要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西兰文学发展的总体特点和代表性作品的审美价值。首先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新西兰社会从二元文化向多元文化迈进过程中所呈现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继而从中观层面入手,论述文学图书生产及小说、诗歌、戏剧这三大文类取得的重要成就;最后,本卷重心落在微观层面——选取19位各具特色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采取主题分类解读与艺术风格多维阐释相结合的方式,借此反思新西兰多元的历史,映射新西兰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勾连欧美和亚太地区的文化,展现全球化时代文学的新样态。研究发现,21世纪新西兰文学在更高起点上以包容、杂糅、多元、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的潮流之中。
作者简介
彭青龙 ---------------------------- 彭青龙,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英文期刊New Techno-Humanities创刊主编,兼任第七、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理工科院校组组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分会会长等,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澳大利亚文学、比较文学、英语教育教学和科技人文等。教学成果荣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两次)等省部级奖项十多项。 刘略昌 等 ---------------------------- 刘略昌,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国别区域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兼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同行评议专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评审专家等。主要从事新西兰文学与中外文化关系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在《外国文学》《中国翻译》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代表作包括《新西兰毛利文学》《后现代文学的南半球变异》等。
目录
第四章 立足当下:映射新西兰多元的社会现实 第一节 莫里斯·吉《在父亲的小室》中的清教伦理书写 第二节 玛丽莲·达克沃斯晚期小说中的女性困境书写 第三节 帕特里夏·格雷斯《月亮睡了》中的毛利女性形象 第四节 塞利娜·马什诗歌中的族裔多元身份书写 第五节 卡帕卡·卡萨波娃《边境:行至欧洲边缘》中的创伤书写 第五章 面向外来:勾连欧美和亚太地区多样的文化 第一节 伊恩·韦德《西姆斯之洞》的新西兰反殖民叙事 第二节 珍妮特·弗雷姆《喀尔巴阡山脉》的后现代叙事特征 第三节 迪伦·霍罗克斯《希克斯维尔》中的纯真艺术世界形象 第四节 安娜玛丽·雅戈斯《缓流》中的性别政治与后殖民书写 第六章 眺望未来:全球化时代新西兰文学的新样态 第一节 伊丽莎白·诺克斯《酒商的运气》中的僭越叙事和叙事僭越 第二节 劳埃德·琼斯《皮普先生》中的三重文化身份 第三节 玛格丽特·梅喜《魔术师》中的景观书写与国家身份建构 第四节 约翰·普勒的“诗”画文艺创作诗学 第五节 顾城的空间转向与流散写作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