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艰难的选择
字数: 345
出版社: 北京大学
作者: 赵园 著
商品条码: 9787301361672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78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10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考察了五四、大革命前后、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和心理,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现象的描述,而试图探寻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注重追问文学现象背后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因此具有思想上的深刻性。而她特有的感悟式的批评语言,鲜活而丰沛,饱含自己的生命体验,令人感到生命喷薄的力量,因此其批评本身也是\\\\\\\"文学\\\\\\\"。作者因“在对象世界中体验自我的生命”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品味和个性,这种主客观的融合成为其一以贯之的研究风格而延续至后来的明清研究中。本书为赵园先生第一部学术专著,初版于1986年,本次收入“赵园文集”再版。
作者简介
赵园 ---------------------------- 赵园,1945年生,河南尉氏人。196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师从王瑶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由现当代文学转治明清思想史,著有《艰难的选择》《论小说十家》《北京:城与人》《地之子》《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 《制度·言论·心态——<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续编》《想象与叙述》《家人父子——由人伦探访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以及散文集《独语》《红之羽》等。
精彩导读
小说家·抒情主人公·抒情时期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抒情时期。人一旦被部分地解除了束缚,当他张开口来的那一瞬间,所能发出的,必定是一串长长的呼喊或者嗟叹。他的第一个冲动是抒发,让压抑了按捺了几千年的内在激情,江河般地奔涌出来。 抒情氛围笼盖了“五四”小说界,以至使得当时最冷静最持重的小说家,也不能自禁地设法为他们的激情寻找出口。不必去说郁达夫、郭沫若和他们的追随者,也不必说冰心、庐隐、王统照、淦女士,即使叶绍钧,你也看不出他的《隔膜》《旅路的伴侣》等篇,与同时期的另一些作者的小说,有怎样显著的风格差异;即使鲁迅,由他的《故乡》《一件小事》《孤独者》《伤逝》,你难道不曾感觉到作者个人激情在客观性的外壳中,以至以主观抒发的方式,在字行间跃动?你难道不以为那些个第一人称的叙述者“我”,有时正是代表作者直接对生活发言? 当然,这些歌者各有自己的歌喉,从唇间流泻出的情绪是各自不同的。郭沫若的感情,即使在叙事体裁的小说中,也总是突发性的。他把他的新诗的旋律、节奏,带进了小说世界。如果以他所喜爱的形象“火”作比,他的情绪是燃烧着的。不同于郁达夫——像一缕幽幽地俯仰着的余焰,而是灼灼地烧着,明亮地,火舌吞吐,似乎储有无量的薪炭。如果以他所喜爱的另一形象“江流”作比,他的热情则是直泻的,缺乏一种掩映、迂曲、蒙胧的美,却饱孕着气势,令人感到作者元气充溢,血脉偾张。美学风格的共同性下,不同小说家作品的抒情形式和抒情风格,不妨千差万别:庐隐激切直露;王统照宛曲纡徐;叶绍钧沉着平实;而最深沉、最富于内涵的,当然是鲁迅。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过他:“正是由于爱憎过于热烈,所以才有他的‘冷静’。这种‘冷静’,不是一种止水般的均衡、和谐,而是一种巨大激情的凝聚,平静下有着一个深邃的动荡的感情的海。他的感情运动,在小说中,是永远不能表面地把握到的。” 造成“五四”小说抒情倾向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由本章的论题出发,我却愿意强调其中的一个原因:“五四”小说家处理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特殊方式,以及他们何以这样而不是那样处理的来自时代、小说家创作心理方面的依据。 你一定和我一样注意到了,对于这一时期大批作家的作品,很难把其中的某些知识者的形象,与作家的个人形象区分开来。这些人物不但表达着作者的思考,而且往往秉赋了作者的个性、气质、心理特征。而小说家本人,常常直接在他们的作品中现形,面对面地与读者交流。“作者—人物”距离你那样近,近到使你听得出他们的鼻息,感觉得到他们肉身的存在。 上述现象还不仅仅是有关的“五四”小说的特殊性格。在同一时期的其他文学样式——新诗、散文中,也有那样强烈的作者的个性表现;甚而至于在远离文学的政论文字中,也往往跃动着作者生动的个人形象,以至于构成一种“精神典型”。这种现象,的确是时代的。 那是一个富于个性,而且鼓励个性表现的文学时代;是一个发现了“自我”,因而渴望显现“自我”的文学时代;是一个产生了强烈鲜明的个性,生气勃勃的“人”,而这种个性的力量必然透过文学勃然而出的时代。而且绝非偶然地,这个时代恰恰处在新文化运动造成的思想解放,与一个专制王朝空前严酷的政治统治建立之前的这段历史的间隙里。敢于无所忌惮地狂歌或者痛哭,毕竟是心灵较为自由的人们。因而似乎不大谐调的是,“表现自我”一时成为时髦的文学主张,很有些作者孜孜于向内,“挖掘自己的魂灵”,而整个时期的文学性格又是“外向”的。无论痛苦还是欢悦,作者们都那样乐于和盘托出,质直得近于天真,坦白到过分单纯。 这也是整个知识界的精神空前开放的时期,那一派少年意气、进取精神、青春气象,勾起过后人多少幻想。无论小说家们怎样在他们的小说中悲叹,知识者作为先觉者的自我意识,仍然使他们有一种充实感。你在“五四”小说关于“孤独”的题材处理中,正可以感觉到这一点。在更大的压迫袭来之前,那种普遍的不无夸张的使命感,也许是“五四”知识者的自信的最有力的证明。30年代初巴金写他的《激流三部曲》,让青年高觉慧“夸大地把改革社会、解放人群的责任放在自己的肩头”。只有“五四”时代的“浮躁凌厉之气”,才鼓励这种激情与狂想;也只有“五四”青年,“五四”知识者,才如此雄心勃勃,“幼稚”“大胆”而且“狂妄”。改造中国,拯救人类——他们的目标总是那样气魄宏大;追究“根本”,探寻“终极”——他们的思路往往超越了生活的平凡性,极力驰向更广漠(当然有时也更空洞)的思想空际。 造成一个抒情时代的,正是这种时代空气和知识者的猛烈而单纯的热情。“表现自我”与“直接交流”的冲动,归根到底,是由历史生活和小说家对于历史的特殊感受中产生的。 由主客观在小说创作中的独特结合,产生了这一时期小说的引人注目的普遍优点和同样引人注目的一般缺陷。这些作品如此地富于情绪的感染力,如此地富于内在热情,而这种感染力又往往直接地来自作者的个人魅力,他们的性格、气质。你随处感到小说家灵府洞开,较之“五四”以后的时期,这一代小说家更能在读者那里唤起犹如对于熟人、朋友那样的亲切感。同时,你在这些作品中,也更为经常地发现内容的狭窄、想象力的贫弱、手法的单调、形象的单薄与重复——其中正有“纯粹的个人经验”对于文学创作的限制。 也许正因为这一时期的知识界太活跃太生动了,也许正因为仅仅见之于文学材料的知识者的心理现象、精神过程就已经太复杂太丰富了,也许更因为这一时期知识者的精神历程对于整个现代知识分子奋斗史太重要太有价值了,人们估价“五四”文学的眼光,常常显得过于苛刻。 这是一个产生了精神上和行动上的巨人的时代。类似的巨人和足以造成巨人的时代,在人类历史上,并不是可以轻易遇到的。“五四”时期思想界每个代表人物的思想演变史中,都有中国社会历史、思想文化的富藏。所有在这一时期的思想界、文化界活跃过的人物,就其个性的鲜明性而言,就其社会本质、心理特质的深刻性而言,都具有构成文学典型的足够的客观可能性。拥有这种丰富性的文学,将是真正伟大的文学。哪怕只是部分地占有上述生活的富藏,也足以造成一个更伟大的文学时代。尽管在这一时期过去之后,茅盾的《虹》、叶绍钧的《倪焕之》、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等,以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道路的反顾,作了一些弥补,新文学仍然使人感到,它没有充分地反映出“五四”时期知识者显示在新、旧交战中的性格力量,由历史冲突中产生的巨大的心理深度,撼动了一代知识者的强大的激情,那种折磨人的情欲。似乎历史遗落了一些值得珍视的东西,以至难以再次拣回了。这就更令人惋惜鲁迅写“四代知识分子”的计划未及实行。描绘近现代中国知识界“形象历史”的任务,也许只有凭借这双巨人的手才能完成。 还是不要去苛责前人吧,作为文学史的一个阶段,“五四”文学的确在不少方面很快地被后一个时期跨越了。但是那些跨越前人的后来者,他们在从事创造时,绝不是无所凭依的。他们以“五四”小说家开辟的题材领域为基地而继续开拓,他们在“五四”文学积累的表现手段上翻新,他们在“五四”精神启导下追求。前代人的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无论后来者们有如何耀眼的才华,他们也无从在这个意义上取代前人:“五四”文学是“五四”时期的创造物,只有“五四”时期的人们才能如此创造。 这一时期过后的几年间,小说界曾经稍觉岑寂,因为“当从广东开始北伐的时候,一般积极的青年都跑到实际工作去了”。文学,在凝神谛听着由远而近的重浊的足音——给中国现代文学以更大震动的大革命,到来了。
目录
小引 黄子平 上篇 形象与形象创造的历史 一 “五四”时期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心理现实 苦闷感与冲决苦闷的努力 人生思考和对于思想困境的突破 孤独感与打破障壁的愿望 小说家·抒情主人公·抒情时期 二 大革命前后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的形象创造与性格发现 发现生活矛盾与发现性格 迷惘者·动摇者·复仇者 “五四”新青年形象的重新发现 理想人性的追求与革命者形象的降生 三 综论:对三四十年代小说知识分子形象创造的某些考察 政治意识与知识分子形象创造 “与人民的关系”在形象世界和形象创造中 总体形象世界中的小说家个性世界 四 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及其后的小说中(续前) 题材、风格等等 道德意识与审美意识的交错 未来中国与属于未来的人们 下篇人物论 一 倪焕之论 平凡知识者中的最平凡者 倪焕之——理想主义者的悲剧形象 距离感:在作者与他的对象之间 由教育改革家到社会活动家 二 大革命后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群 性道德方面的反传统的彻底性与道德的虚无主义 理想主义与“现在主义” 对于时代义务、社会责任的自觉与利己主义、个人本位主义 雄强与脆弱的统一 三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高觉新型” 现代作家的愤怒与悲哀 时代矛盾与矛盾的人 中间色,对比的“参差性” 四 老舍笔下一组市民知识分子形象 从《离婚》中的老李说起 这一组知识者性格 老李、祁瑞宣们的精神对立物 五 蒋纯祖论 余论 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随想 附录一 “五四”时期小说中的婚姻爱情问题 附录二 现代小说中宗法封建性家庭的形象与知识分子的几个精神侧面 附录三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留学生形象 附录四 有关《艰难的选择》的再思考 初版跋语 二版后记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