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牛津通识读本:海洋生物学

牛津通识读本:海洋生物学

  • 出版社: 译林
  • 作者: (新西兰)菲利普·V. 姆拉德诺夫
  • 商品条码: 978757530632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5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蓝色命脉,海洋是气候调节的天然中枢,更是孕育生命奇迹的摇篮。本书通过跨学科的系统性梳理和翔实的信息,构建起一部全景式的海洋科学图鉴。在极地海域与热带珊瑚礁的生物循环中,在红树林与深海热液喷口的能量流动里,读者将明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精妙平衡,并搭建起理解海洋生物学的认知框架。 如今地球已然进入人类世,海水酸化、过度捕捞、沿海开发等危机相互叠加,彻底改变了海洋版图。本书为决策者标注了生态红线的警示坐标,也为每个个体守护蔚蓝星球提供了行动指南,从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这个海洋命运与人类命运深度交织的时代,认识海洋、敬畏海洋、修复海洋,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使命。
作者简介
菲利普·V. 姆拉德诺夫(Philip V. Mladenov),新西兰海洋科学家、科普作家,在海洋生物研究、教学和探索方面拥有40多年的专业经验,目前任职于新西兰环境保护部。他与政府机构、大型企业合作,建立对气候变化、环境退化和资源过度开发的认识与战略反应,发表过90余篇学术论文及大量的科普文章和咨询报告。
精彩导读
珊瑚对水温极为敏感,稍微超出夏季正常温度上限一点即可引起压力。温度压力下的珊瑚会发生“白化”,即珊瑚将体内的虫黄藻逐出。缺少了虫黄藻,珊瑚组织变得透明并显露出下方白色的石灰质骨骼。如果温度压力适中且持续时间短,珊瑚能重新获取虫黄藻并存活下来,不过它们也可能更容易受疾病等其他压力的影响。高温压力下的珊瑚无法快速重新获取充足的虫黄藻,只能无奈死去。 偶发的小规模白化是珊瑚礁区的自然现象。然而,从1980年开始,随着海洋变暖导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提升,全球珊瑚白化事件屡见不鲜,强度、频次迅速增加(见图27)。继1980年白化事件后,全球规模的白化还发生在1998年、2010年和2015—2017年。其中最后一次——首次连年发生的事件——也是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破坏范围最大的全球白化事件,波及地球上每一个主要的珊瑚礁区。它对大堡礁的影响堪称毁灭性的,1 600千米长的礁区中有49%的珊瑚死亡。过去,在下一次白化到来前,珊瑚礁尚有喘息之机。然而,海温预测模型结合珊瑚生理学分析显示,至2050年,严重的全球白化事件将以年为单位发生,在部分海域甚至提早至21世纪30年代中期。因此,很不幸,我们正进入白化事件发生频率超过珊瑚恢复能力的时期。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逐渐增加不仅导致海洋变暖(见第一章),也使得海水酸度上升。在短期内,海洋酸化使得珊瑚更难制造它们的碳酸钙骨骼。如此一来,珊瑚不得不花费更多的能量用于制造骨骼,这将减缓它们的生长并造成压力,使珊瑚更易受疾病和温度等其他压力的影响。持续的酸化最终将导致珊瑚生长完全停滞,并在未来某一时刻,导致它们的骨骼缓慢溶解。按目前的酸化速度,这将发生在2080年前后,届时大多数珊瑚的骨骼溶解速度将快于自身合成速度。
目录
致谢 英文缩写对照表 引言 第一章 海洋环境 第二章 海洋生物过程 第三章 近海生命 第四章 极地海洋生物学 第五章 热带海洋生命 第六章 深海生物学 第七章 潮间带生命 第八章 来自海洋的食物 第九章 海洋的未来 索引 英文原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