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国史三千年
字数: 468
出版社: 江苏文艺
作者: 张荫麟 吕思勉 蒋廷黻
商品条码: 9787559495464
适读年龄: 12+
开本: 16开
页数: 463
出版年份: 2025
定价:
¥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中国通史,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文化的创辟、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以及关键事件的起承与走向。这些内容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 严格地说,照现在所知,我国最初有文字记录的时代是商朝,略当于公元前18世纪中叶至前12世纪中叶。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全面记录从公元前18世纪中叶殷商文明肇始到20世纪初期辛亥革命前后共三千余年的中国历史。 全书在张荫麟《中国史纲》、吕思勉《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 本国史》和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的基础上融合而成。此三部作品,《中国史纲》和《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 本国史》分别为两位先生为学生或教学而著,《中国近代史》亦已经过时间的考验,均为史书中的经典,无论何时都不会过时。 书中,针对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只选取其中一位作者的说法,这样既融合了三位史学大师的思想和研究成果,又充分展现了每个人的风格和文采。\\\"
作者简介
\"张荫麟(1905—1942) 中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以“史、学、才”三才识闻名,与钱锺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清华“文学院四才子”,曾撰《中国史纲》一书。 吕思勉(1884—1957)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著作主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等。 蒋廷黻(1895—1965) 中国历史学家、外交家,著述不多,但对中国史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代表作为《中国近代史》。\"
精彩导读
\\\"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从前讲历史的人每喜欢从“天地剖判”或“混沌初开”说起。近来讲历史的人每喜欢从星云凝结和地球形成说起。这部书却不想拉得这么远。也不想追溯几百万年以前,东亚地方若干次由大陆变成海洋,更由海洋变成大陆的经过。也不想追溯几十万年以前当华北还没有给飞沙扬 尘的大风铺上黄土层的时候,介乎猿人与人之间的“北京人”怎样在那里生活着,后来气候又怎样改变,使得他们消灭或远徙,而遗留下粗糙的石器、用火的烬迹和食余的兽骨人骨,在北平附近的周口店的地层中。也不想跟踪此后石器文化在中国境内的分布、传播和进步,直至存在于公元前六七千年间具有初期农业和精致陶器的“仰韶文化”仰韶在河南渑池附近。所代表的阶段。 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 严格地说,照现在所知,我国最初有文字记录的时代是商朝,略当于公元前十八世纪中叶至前十二世纪中叶。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即以所知商朝的实况为鉴别这些传说的标准。 第一节? 商代文化 商朝在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间,定都于殷,即今河南安阳,故此商 朝又名殷朝。我们称这二百七十多年为商朝的后期,我们所以确知商朝已有文字记录乃因为公元一八九九年以来殷都遗址——即所谓殷墟—— 的发现和发掘。 殷墟出土的遗物,除了大批的铜器、陶器、骨器、石器外,最引史家注意的是无数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至少有十万片以上。这些甲骨差不多全是占卜所用的,乃王室卜人所保存的档案。原来商人要预测未来的吉凶,或探问鬼神的意旨,便拿一块龟腹甲间有用背甲的。或牛肩胛骨,间有用肋骨的。在一面加以钻凿,却不令穿透,然后在钻凿处灼火,另一面便现出裂纹,这叫作“兆”。卜人看兆而断定鬼神或一种神妙的势力对于所问的反应。所问的事情,有时连日后的“应验”,就刻在兆的旁边,这可称为卜辞。卜辞的内容以关于祖先的祭祀的为最多,如卜祭祀的日期、用牲的种类、用牲的数目等;有关于气象的,如卜雨、 晴、风、雪等;有关于岁收丰歉的;有关于征伐、渔猎和出行涉川之利否的;有关于疾病、胎孕和梦征的;有所谓卜旬和卜夕的,即于一旬之末卜下一旬有无灾害,和于日间卜是夕有无灾害的。还有别的事项这里不能尽举。卜辞以外,甲骨文书中也有少数短短的记事,例如记颁发矛若干,某人取贝若干,某日某人入觐之类;又有田猎获兽的记录,刻在兽头骨上的。甲骨文书全是商朝后期的遗物。根据甲骨文书、甲骨文字的分析、其他商代的遗物遗迹和后人关于商朝的记载,我们可作一商代的文化的速写如下。 商人是以农业为主要的生产方法。农作物有黍、稷、稻、麦、蚕桑。卜辞中“卜黍年”“贞卜问。我受黍年”“贞其登黍”的记录很多,而此等处的黍字从未见有用别的植物名来替代的,可知黍为商人主要的农作物。帛、巾、幕等字和若干从糸的字的存在,证明丝织工艺的发达。有酒,以黍酿造。耕种全用人力。农具有耒耜。原始的耒耜,盖全以木为之。耒是一根拗曲的木棒,下端歧而为二,歧头上安一横木,以便脚踏。这是起土用的。耜和耒的分别是下端斜锐而不分歧,利于刺地而不利于起土,大约过于坚实的土,耒不能起便先用耜去刺松。耒当是利用树桠做成。商人是否已用铜做耒耜的下部,不得而确知。 渔猎和畜牧也是商人的盛大的生产副业。鱼的种类不见于卜辞。猎品,除野猪、鹿、狼、兕、兔、雉外,还有象。商王田猎的记录中,获鹿有一次三百四十八头的,获猪有一次一百一十三头的,获狼有一次四十一头的。可见殷都附近的开辟程度。供食的家畜,除牛、羊、鸡、豕外,还有狗。牧畜业之盛从王室祭祀用牲之多可见,每有一次用牛羊三四百头的。驯役的动物除牛、旱牛和水牛。马、犬外,还有象。至迟在商朝末年,商人并且曾利用象去作战。 商人已有铸造青铜铜锡合金。器的工艺,铸造工场的遗物曾在殷墟找得,有可容铜液十二三公斤的陶制炼锅,有铜制的型范,有铜矿石,有炼渣。商人的兵器及工具大部分已用铜制,但也有一部分仍用石或骨角制。殷墟遗物中有铜制的戈头、矛头、瞿、箭镞、锛、小刀、针;石制的矛头、枪头、箭镞、刀、斧、粟凿;牛角或鹿角制的矛头、箭镞和骨锥。骨角制的兵器也许是仅作明器用的。 商人铸铜技术之最高的造就,乃在王宫和宗庙里所陈列的供饮食和盛载用的种种器皿,如尊、卣、盛酒用。爵、酌酒用。觚、饮水器。罍、皀殳、食器。方彝、巨鼎盛食物用。等,都是具有很绚丽的花纹的。可惜写此段时,殷墟的铜器,作者尚无缘寓目。兹根据他人参观的报告,民国二十六年夏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所陈列者。略记二器,以见一斑。 一为提梁卣:器分三层,上层为一盖,以练系于梁间,下层为卣的本体,中层搁上是一盖,取下来却是一觚,提梁的两端,各有一生动的兔形的兽头,全器周围是细致的花纹。一为盂形的器:当中有一柱,柱顶成莲花形,其旁四龙拱绕,两龙锐角,两龙钝角,四龙相连,可以环柱为轴而旋转,盂身和柱周围也是细致的花纹。 此外殷墟铜器之可注意的有盘、壶、铲、勺、漏勺、筷子等,还有战士戴的盔。 \\\"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第一节 商代文化 第二节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 第三节 周朝的兴起 第四节 周代与外族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第一节 封建帝国的组织 第二节 奴隶 第三节 庶民 第四节 都邑与商业 第五节 家庭 第六节 士 第七节 宗教 第八节 卿大夫 第九节 封建组织的崩溃 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 第一节 楚的兴起 第二节 齐的兴起(附宋) 第三节 晋、楚争霸 第四节 吴、越代兴 第五节 郑子产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 第一节 鲁国的特色 第二节 孔子的先世与孔子的人格 第三节 孔子与其时世 第四节 孔子与政治 第五节 孔子与教育 第六节 孔子的晚年 第五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第一节 三晋及田齐的兴起 第二节 魏文侯、李克、吴起 第三节 秦的变法 第四节 经济的进步与战争的变质 第五节 国际局面的变迁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第一节 新知识阶级的兴起 第二节 墨子 第三节 墨子与墨家 第四节 孟子、许行及《周官》 第五节 杨朱、陈仲、庄周、惠施、老子 第六节 邹衍、荀卿、韩非 第七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 第一节 吕不韦与嬴政 第二节 六国混一 第三节 新帝国的经管 第四节 帝国的发展与民生 第八章 秦汉之际 第一节 陈胜之起灭 第二节 项羽与巨鹿之战 第三节 刘邦之起与关中之陷 第四节 项羽在关中 第五节 楚、汉之战及其结局 第九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 第一节 纯郡县制的重建 第二节 秦、汉之际中国与外族 第三节 武帝开拓事业的四时期 第四节 武帝的新经济政策 第十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 第一节 道家学说的全盛及其影响 第二节 儒家的正统地位之确立 第三节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响 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 第一节 外戚王氏的专权 第二节 哀帝朝的政治 第三节 从王莽复起至称帝 第四节 王莽的改革 第五节 新朝的倾覆 第十二章 汉帝国的中兴与衰亡 第一节 东汉的建立及其开国规模 第二节 东汉与匈奴 第三节 外戚与东汉的衰亡 第十三章 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三国的鼎立 第二节 晋的统一和内乱 第三节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 第四节 南北朝的对峙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第七节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第十四章 隋唐盛世 第一节 隋之统一与政治 第二节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第三节 隋唐的武功 第四节 隋唐的对外交通 第五节 隋唐的制度 第六节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第七节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 第八节 中外文化的接触 第九节 唐中叶以后的政局 第十节 隋唐的社会 第十五章 盛而不强的两宋时代 第一节 五代的混乱 第二节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第三节 变法和党争 第四节 辽夏金的兴起 第五节 宋和辽夏的关系 第六节 宋和金的关系 第七节 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第八节 宋的制度和社会 第十六章 蒙元帝国的盛衰 第一节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交通 第三节 元的制度 第四节 元帝国的瓦解 第十七章 大明王朝 第一节 明初的政局 第二节 明和北族的关系 第三节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 第四节 明末的政局 第五节 明的制度 第六节 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第七节 元明的宗教和社会 第十八章 最后的封建王朝 第一节 明清之际 第二节 清初的内政 第三节 清初的外交 第四节 清代的武功 第五节 清中叶的内乱 第六节 清代的制度 第七节 清代的学术 第八节 清代的社会 第九节 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入 第十九章 剿夷与抚夷 第一节 欧人的东略 第二节 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 第三节 英国人做鸦片买卖 第四节 东西对打 第五节 民族丧失二十年的光阴 第六节 不平等条约开始 第七节 剿夷派又抬头 第八节 剿夷派崩溃 第二十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第一节 旧社会走循环套 第二节 洪秀全企图建新朝 第三节 曾国藩刷新旧社会 第四节 洪秀全失败 第二十一章 自强及其失败 第一节 内外合作以求自强 第二节 步步向前进 第三节 前进遇着阻碍 第四节 士大夫轻举妄动 第五节 中日初次决战 第六节 李鸿章引狼入室 第七节 康有为辅助光绪变法 第八节 顽固势力总动员 第二十二章 瓜分及民族之复兴 第一节 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 第二节 远东国际形势 第三节 日俄战争和东三省 第四节 清末的宪政运动 第五节 孙总理提民族复兴方案 第六节 民族扫除复兴的障碍 第二十三章 一战后的中国 第一节 二十一条的交涉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和中国 第三节 关税自主的交涉经过 第四节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经过 第五节 中俄的龃龉 第六节 日本的侵略东北 第七节 国民政府的政治 第八节 现代的经济和社会 第九节 现代的教育和学术 附录 1.通史方法论和历史哲学 2.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3.中国人能近代化吗? \\\"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