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乡村伦理建构研究

中国乡村伦理建构研究

  • 字数: 32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冰//黄天娥|
  • 商品条码: 978752274968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 实践是乡村伦理存在和发展 的现实基础和依据;乡村现 代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乡村伦理也要在历史传承 中从传统走向现代,构建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 伦理是适应时代变迁的需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乡村伦理具有民族性、时代 性、创新性的特征,是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厚植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彰显时 代精神的自觉,服务乡村全 面振兴的自为;是中国乡村 伦理实践、伦理话语和伦理 价值的时代表达。
作者简介
李冰,1965年5月出生,男,法学博士,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社会学、伦理学和乡村治理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等十余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黄天娥,1967年7月出生,语言学硕士,河北经贸大学外语教学部教授,从事语言文学、教育文化等方面研究,主持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发展项目等5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二)研究现状评价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乡村伦理的基本论域 一 乡村共同体:乡村伦理的“场域” (一)乡村伦理的地域性 (二)乡村伦理的历时性 二 乡村秩序:乡村伦理的存在价值 (一)伦理与价值 (二)乡村伦理的内涵及其价值 三 乡村社会关系:乡村伦理建构的基础 (一)乡村社会关系及其伦理蕴含 (二)新时代乡村伦理 第二章 乡村伦理的历史流变 一 乡村变迁:乡村伦理历史流变的基础 (一)时代发展与乡村变迁 (二)乡村变迁与伦理转型 二 乡村伦理变迁:历史的考察 (一)中国传统乡村伦理及其特征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乡村伦理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伦理 三 后乡村伦理:现代性的视角 (一)现代性以及乡村的现代性 (二)现代性下的乡村伦理 第三章 乡村伦理的现实审视 一 新时期乡村伦理的生成基础 (一)乡村伦理主体 (二)乡村伦理共同体 二 新时期乡村伦理的问题分析 (一)乡村治理伦理的现实问题 (二)乡村经济伦理的现实问题 (三)乡村家庭伦理的现实问题 (四)乡村生态伦理的现实问题 三 新时期乡村伦理问题的现实原因 (一)个体化趋向与公共性缺失 (二)“陌生人社会”伦理整合的艰难 (三)价值多元对乡村伦理的挑战 (四)追逐利益对伦理的放弃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理论内涵 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是根本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重要理论来源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直接理论来源 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目标 (一)价值目标:乡村美好生活 (二)战略目标:乡村全面振兴 (三)实体目标:新时代乡村伦理共同体 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理论体系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的特征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原则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内容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实践路径 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社会基础 (一)经济发展:乡村伦理建构的经济基础 (二)政治文明:乡村伦理建构的政治基础 (三)文化繁荣:乡村伦理建构的文化基础 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的主体建构 (一)发挥基层组织在乡村伦理建构中的作用 (二)积极发挥乡村典型的引领作用 (三)村民是乡村伦理建构的主角 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建构的机制与制度 (一)机制建构 (二)制度构建 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的乡村伦理建构 一 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现代化 二 乡村全面振兴与中国式乡村现代化 三 中国式乡村现代化与乡村伦理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