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毛泽东诗词详注

毛泽东诗词详注

  • 字数: 176
  • 出版社: 人民文学
  • 作者: 编者:吴正裕//陈晋|
  • 商品条码: 978702019193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革命文化的 耀眼组成部分,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地位和影响。毛泽东诗词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文本。本书特为青少 年读者阅读而准备,收录了现已公开披露并经严谨 考证的所有毛泽东诗词,共七十八首。编选体例方 面,遵照毛泽东诗词的经典版本,分为“正编”“ 副编”“附录”三部分,另附“毛泽东诗论”,各 部分均以写作时间先后为序编次。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咏芝,后改为润之,湖南湘潭人。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而且是伟大的作家、诗人,是20 世纪中国大地上崛起的一代历史伟人。他一生的辉煌成就是多方面的,就文艺领域而言,诗词和书法可代表他的最高水平。他创作的旧体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表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雄伟史诗,把中国古典诗词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时代高峰。他的主要著作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军事文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外交文选》《毛泽东诗词集》等。 吴正裕(1935—2021),江苏宜兴人。毛泽东与毛泽东诗词研究专家、毛泽东著作编辑家。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副主任、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毛泽东著作编辑及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研究工作,参与编辑《毛泽东选集》第二版、《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等毛泽东著作多部,并担任《毛泽东年谱(1893—1949)》及《毛泽东年谱(1949—1976)》副主编。 陈晋,1958年生,四川简阳人,中共党史与毛泽东研究专家,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等职。参与编辑或编写《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20册)、《毛泽东年谱》(1—9卷)等毛泽东著作或研究著作多部。著有《毛泽东文艺生涯》《毛泽东的文化性格》《读毛泽东札记》等作品多种。著述和电视片多次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年度“中国好书”、电视金鹰奖、电影华表奖等。
精彩导读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从东汉沁水公主园而得名。 〔长沙〕湖南省省会。作者的青年时代,大部分时间在长沙学习和进行革命活动。词中所说的“百侣”和“同学少年”,即指作者1914年至1918年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和革命友好。 〔独立〕独自站立,寓有“操危虑深”之意。唐杜甫《独立》诗:“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说:“操危虑深,故云‘独立’。” 〔寒秋〕这里指初秋,不作深秋解。这首词作于1925年8月底至9月上旬之间,正值初秋季节。据考,20世纪20年代,气温要比现在低,初秋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橘子洲〕一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西面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看〕是词中领字,领起以下七句。 〔万山红遍〕万山,指岳麓山及长沙周围的群山。岳麓山上多枫树,到秋天枫叶变成红色。 〔舸〕大船。汉扬雄《方言》卷九:“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 〔浅底〕指清澈可见底的水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引《湘中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众多动物都在秋天的自然环境中争着自由地活动。 〔寥廓〕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楚辞·远游》:“上寥廓而无天。” 〔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瞰游鱼,仰观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 〔峥嵘岁月稠〕峥嵘,不平常。稠,多。是说过得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恰〕是词中领字,领起以下四句。恰,正值,正当。 〔风华正茂〕风华,风采才华。正茂,正当旺盛。 〔书生意气〕书生,读书人。意气,意态和气概。 〔挥斥方遒〕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西晋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指点,意为批评、评论。江山,喻指国家、国是。 〔激扬文字〕含有宣扬真理和革命思想之意。激扬,激励宣扬。 〔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古代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喻指当时的军阀和政客,把他们鄙薄地看作粪土一般。 〔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数,屡次,几次。 〔浪遏飞舟〕意为游泳激起的浪涛把飞驶过来的船都阻挡住了。 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做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 〔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形容路途遥远艰险。唐贾岛《送耿处士》诗,有“万水千山路”句。只,仅仅,不过。等闲,平常。本句是说艰险的遥远征途在红军看来不过是平常之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逶迤”) 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的波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走泥丸,本于《汉书·蒯通传》的“坂上走丸”。在斜坡上滚下泥丸来,跳动得快,看上去像一条起伏的线条。“走泥丸”是说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渺小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即长江上游自青海玉树至四川宜宾之间的一段。中央红军于1935年5月上旬在云南禄劝西北的皎平渡渡过了金沙江。云崖,江的两岸,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暖,即暖翠,指晴明时青翠的山色。宋黄庭坚《追和东坡壶中九华》诗有“顿觉浮岚暖翠空”之句;元吴景奎《和韵春日》诗有“江上数峰浮暖翠”之句。本句“水拍”原作“浪拍”。作者自注:“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诗刊》1957 年 1 月号发表时已改为“水拍”。 〔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两省交界处的果洛山。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水势陡急,曲折流至四川乐山,入岷江。桥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形势险要。桥长三十丈左右,用十三根铁索组成,上铺木板。中央红军在1935年5月下旬到达泸定桥,当时桥板已被敌人拆掉,红军先头部队的英雄战士在对岸敌人的炮火中攀缘着桥的铁索冲了过去,夺得此桥。寒,指铁索给人寒冷的感觉。一说,指铁索放射的寒光。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岷山的南支和北支,有几十座山峰海拔超过四千五百米,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古代晋国所作上军、中军、下军的三军。”开颜,笑,欢腾。本句寓有作者对红军三个方面军通过长征达到胜利会师的期盼。
目录
目 次 导读 ………………………………………………… 陈 晋 1 正 编 贺新郎 别友 ……………………………………………… 3 (一九二三年) 沁园春 长沙 ……………………………………………… 7 (一九二五年) 菩萨蛮 黄鹤楼 …………………………………………… 10 (一九二七年春) 西江月 井冈山 …………………………………………… 12 (一九二八年秋) 清平乐 蒋桂战争 ………………………………………… 14 (一九二九年秋) 采桑子 重阳 ……………………………………………… 16 (一九二九年十月) 如梦令 元旦 ……………………………………………… 18 (一九三○年一月)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 20 (一九三○年二月) 蝶恋花 从汀州向长沙 …………………………………… 22 (一九三○年七月)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 24 (一九三一年春)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 27 (一九三一年夏) 菩萨蛮 大柏地 …………………………………………… 29 (一九三三年夏) 清平乐 会昌 ……………………………………………… 31 (一九三四年夏) 十六字令三首 ……………………………………………… 33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忆秦娥 娄山关 …………………………………………… 35 (一九三五年二月) 七律 长征 ………………………………………………… 37 (一九三五年十月) 念奴娇 昆仑 ……………………………………………… 40 (一九三五年十月) 清平乐 六盘山 …………………………………………… 43 (一九三五年十月) 沁园春 雪 ………………………………………………… 45 (一九三六年二月)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48 (一九四九年四月)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 50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附:柳亚子原诗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 55 (一九五○年十月) 附:柳亚子原词 浪淘沙 北戴河 …………………………………………… 59 (一九五四年夏) 水调歌头 游泳 …………………………………………… 61 (一九五六年六月) 蝶恋花 答李淑一 ………………………………………… 64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七律二首 送瘟神 ………………………………………… 66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七律 到韶山 ……………………………………………… 69 (一九五九年六月) 七律 登庐山 ……………………………………………… 71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 73 (一九六一年二月) 七律 答友人 ……………………………………………… 75 (一九六一年)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 77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 ……………………………………… 78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附:郭沫若原诗 卜算子 咏梅 ……………………………………………… 81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附:陆游原词 七律 冬云 ………………………………………………… 84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 86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附:郭沫若原词 七律 吊罗荣桓同志 ……………………………………… 90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 贺新郎 读史 ……………………………………………… 93 (一九六四年春)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 96 (一九六五年五月) 念奴娇 鸟儿问答 ………………………………………… 98 (一九六五年秋) 副 编 五古 挽易昌陶 ………………………………………… 103 (一九一五年五月) 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 107 (一九一八年四月) 虞美人 枕上 …………………………………………… 110 (一九二一年) 西江月 秋收起义………………………………………… 112 (一九二七年) 六言诗 给彭德怀同志 …………………………………… 114 (一九三五年十月) 临江仙 给丁玲同志……………………………………… 116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五律 挽戴安澜将军……………………………………… 118 (一九四三年三月) 五律 张冠道中 ………………………………………… 120 (一九四七年) 五律 喜闻捷报 ………………………………………… 122 (一九四七年)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 124 (一九五○年十一月) 附:柳亚子原词 七律 和周世钊同志……………………………………… 128 (一九五五年十月) 附:周世钊原诗 五律 看山 ……………………………………………… 131 (一九五五年) 七绝 莫干山 …………………………………………… 133 (一九五五年) 七绝 五云山 …………………………………………… 134 (一九五五年) 七绝 观潮 ……………………………………………… 135 (一九五七年九月) 七绝 刘 ……………………………………………… 137 (一九五八年) 七绝 屈原 ……………………………………………… 139 (一九六一年秋) 七绝二首 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 141 (一九六一年) 杂言诗 八连颂 ………………………………………… 144 (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 念奴娇 井冈山 ………………………………………… 146 (一九六五年五月) 七律 洪都 ……………………………………………… 148 (一九六五年) 七律 有所思 …………………………………………… 150 (一九六六年六月) 七绝 贾谊 ……………………………………………… 152 七律 咏贾谊 …………………………………………… 154 附 录 四言诗 祭母文 ………………………………………… 159 (一九一九年十月八日) 归国谣 今宵月 ………………………………………… 165 (一九一九年十月) 四言诗 祭黄陵文………………………………………… 167 (一九三七年三月) 七律 重庆谈判 ………………………………………… 171 (一九四五年秋) 七绝 仿陆游诗 ………………………………………… 174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附:陆游原诗 七律 读报 ……………………………………………… 177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七律 读报 ……………………………………………… 179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 七律 读报 ……………………………………………… 181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 七律 改鲁迅诗 ………………………………………… 183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 附:鲁迅原诗 七律 读报 ……………………………………………… 187 (一九六○年六月十三日) 七律 读《封建论》呈郭老………………………………… 189 (一九七三年八月五日) 毛泽东诗论 致臧克家等 ……………………………………………… 193 (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二日) 致李淑一 ………………………………………………… 194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读范仲淹两首词的批语 …………………………………… 196 (一九五七年八月一日) 致胡乔木 ………………………………………………… 198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七律二首·送瘟神》后记………………………………… 199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致周世钊 ………………………………………………… 200 (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的批注 ………………………… 202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致胡乔木………………………………………………… 207 (一九五九年九月七日) 致胡乔木 ………………………………………………… 208 (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三日) 《词六首》引言 …………………………………………… 209 (一九六二年四月) 《忆秦娥·娄山关》的写作背景 …………………………… 211 (一九六二年五月) 对《毛主席诗词》中若干词句的解释 ……………………… 213 (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七日) 致陈毅 …………………………………………………… 218 (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知识链接 ………………………………………………… 22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