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字数: 154
出版社: 人民文学
作者: (美)海伦·凯勒
商品条码: 9787020192182
适读年龄: 12+
页数: 214
出版年份: 2025
定价:
¥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马克·吐温曾说:“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从小失明、失聪的她只有接近于动物的本能,甚至没有抽象思维,然而靠着家人和老师不断的帮助,海伦竟然学会了阅读,甚至学会了说话。 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却能毕业于哈佛大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本书收录海伦·凯勒的经典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和《三论乐观》,且附有莎莉文老师的信。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历史上位取得学士学位的盲聋人。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美国公民荣誉之一的“总统自由勋章”。
精彩导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一 大家都读过一些扣人心弦的故事。在那些故事中,主人公的生命已经有了既定的期限,长的能再活一年,短的则只有二十四个小时。我们对这些注定要死的人总是特别感兴趣,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度过最后的时光的。当然,我说的是那些有选择能力的自由人,而非那些被判了刑、身陷囹圄的犯人。 这样的故事会让我们思考,面临相似的境遇我们会如何面对。既然终有一死,那么在最后的时光,我们会安排什么?经历什么?和什么人交往共处?在回顾过去时,我们会觉得哪些是幸福,哪些是遗憾呢? 有时我不禁会想,如果我们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度过,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样的人生态度会让我们排除干扰,直面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该让每一天都过得优雅从容,活力四射,敏锐地感知生活、热爱生命。当我们感到时光在面前持续延伸,未来的日子、未来的岁月像全景画一样无限展开时,我们通常会丧失过好每一天的能力。当然,也有一些人愿意按照伊壁鸠鲁的信条生活,即“吃吃喝喝,追求快乐”[1]。不过大多数人总是会被日益迫近的死亡所折磨。 在故事中,注定要死的主人公总是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因命运的突变而得救,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他的价值观也会因此发生改变。他对于生命的意义和永恒的精神价值的欣赏能力更加敏锐了。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在死亡的阴影下生活,或者曾生活过的人,会觉得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甜美甘醇。 可是,我们大都把生命视为理所当然。我们知道终有一天会死,不过我们总是把那一天想象成遥不可及的将来。当我们身强体健的时候,死亡根本是无法想象的,于是很少想起死亡。日子在无穷的展望中延伸,于是我们沉浸于琐碎的事物中,几乎意识不到自己对生命淡漠的模样。 我觉得,同样的懒散也体现在我们对待所有的本能和感官的功能上。只有聋人才会珍视听力,只有盲人才能明白视力带来的说不尽的幸福。这个情况对于那些成年阶段才失去视力和听力的人来说尤其显著。而那些从未受过听力或视力损伤之苦的人,却很少充分利用这些天赐的官能。他们迷迷糊糊地看向四方、听着各种声音,却没有重点,也不去品味。还是那亘古不变的道理:直到失去才会明白事物的珍贵,直到病倒才会了解健康的重要。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在早年的某段时间遭受一下失明和失聪的痛苦,将会是幸事一桩。黑暗会让他珍惜视力,寂静会教他享受声音。 我时常询问能看得到的朋友们,想了解他们都看到了什么。最近,我的一个朋友来家里看我,她当时刚在树林里散步了许久。我问她都看到了些什么。她说,“没什么特别的”。要不是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回答,我可能都无法相信。很久以前我就已经懂得,能看到的人却根本看不见什么。 我不禁问自己,在树林里散步了一个小时之久,却什么有意思的东西也没注意到,这怎么可能呢?我什么都看不见,可是仅仅通过触摸,我就能发现数不清的令我感兴趣的东西。我能感受到一片树叶的精美对称。我的双手在白桦树光滑的树皮上、在松树粗糙的树皮上轻轻地抚过。春天,我能摸到树干的枝条正充满希望地抽出嫩芽,这是经过严冬的沉睡之后,大自然渐渐苏醒的第一个迹象。我能摸到花朵那令人惊喜的、天鹅绒般的柔软质地,能感受到花瓣的美妙卷绕。大自然向我展示着她的神奇。有时候,如果足够幸运的话,我把手轻轻放在一棵小树上,通过树枝的微颤,能感受到小鸟的愉快歌唱。我让沁凉的溪水从我张开的手指间流过。对我来说,茂密的松针和柔软的小草铺就的地毯,要比奢华的波斯地毯更令人喜爱。我觉得,四季的盛会就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永不散场的戏剧,这部剧的一幕一幕都从我的指尖流淌出来。 有时候,因为太想亲眼看到这些,我的内心不由得呼喊起来。如果仅凭触摸我就能够得到这许多欢乐的话,要是我能亲眼看到,我的眼前会呈现多少美不胜收的画面呢?然而,那些拥有视力的人显然却看不到什么。充满世界的色彩与风姿对他们完全是视而不见的。也许这就是人性吧。已经拥有的不懂得欣赏,未能得到的却引颈渴求。不过,在光明的世界中,视力仅仅被作为方便做事的手段,却没能使生活更加美满丰富,实在是一种极大的遗憾。 如果我是大学校长的话,我会设立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们要努力向学生们展示视力能如何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乐趣,让学生们看到从前在他们眼前一闪而过的美好,同时还要努力唤醒学生们沉睡的、懒散的官能。 * * * [1] 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前270),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的主要宗旨就是要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并要学会理性的快乐。——本书注释若无特殊标注,均为译者所加 二 或许,最好的阐释方法是让我来想象一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只有三天,我最想看到什么。在我想象的时候,希望你也能静心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如果你的视力也只剩下了三天,你想如何使用你的眼睛呢?如果接下来的第三个夜晚,黑暗降临之后,你的太阳便从此永远不再升起,那么中间这三个宝贵的日夜,你将如何度过呢?你最想注视的东西会是什么呢? 我呢,当然最想看到在多年的黑暗中对我来说变得愈加珍贵的东西。你也一样吧,也希望把目光停留在对你而言非常珍贵的东西上面。这样,当你进入向你逼近的漫漫长夜的时候,那些珍贵的记忆便会随你左右。 如果真的有奇迹发生,让我拥有了三天光明,之后便再次回归黑暗,那我将把这三天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天,我想看到身边那些善良的人们,正是他们温柔的陪伴才使我有了活下去的意义。首先,我要久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莎莉文老师的脸庞,她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来到我身边,为我打开了外部的世界。我不仅要看清她脸庞的轮廓,让她的模样在我的记忆中永久珍藏,我更要仔细端详她的脸庞,在那里看到同情、温柔和耐心的活生生的证据。她正是以这种同情、温柔和耐心完成了教育我的艰难使命。我还要看到藏在她眼睛里的性格力量,这种力量使她坚定地站在困难面前毫不动摇。我还要看到她时常对我流露出的对天下苍生的悲悯之心。 我并不知道通过“灵魂的窗口”——眼睛——去看透一个朋友的内心是怎样一种体验。对我来说,“看”就是通过指尖的触摸勾勒脸庞的轮廓。我能通过指尖察觉微笑、悲伤以及其他许多显而易见的情感。我通过面部的感触了解我的朋友。不过,通过触摸我并不能描绘他们的品格。当然,其他方式能让我对品格有所了解:通过他们对我表达的思想,通过他们在我面前的行为举止。不过我确信,更深刻的了解对我来说是不可能了,如果我能看到他们,通过观察他们对不同思想、不同情境的反应,通过注意他们的眼神与面容所流露的最直接的、一闪即逝的反应,才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我对亲近的朋友都很熟悉,因为经年累月的相处,他们已经从不同的方面向我展示了自己。可是,对于相处不多的朋友,我的印象却只能是断片式的获取:或者从一次握手中;或者在他们说话时我把指尖放在他们的双唇上进行的感触中;或者是他们在我掌心轻轻拍打出的只言片语中。 而你却能看到。你能通过观察细微的表情变化,肌肉的微小颤动和双手的轻微摆动,迅速而深刻地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这多么容易,又多么令人满足啊。可是,你是否想过运用视力去看透朋友或者熟人的内在本质呢?你们作为拥有视力的人,大多是不是仅从脸部的外部特征随意地了解一下别人,便丢在一边不再去想了呢? 举个例子吧。你能精确地描绘出五个朋友的面容吗?有些人可以,不过大多数人做不到。作为一个试验,我曾经问过与妻子相伴多年的丈夫们,他们妻子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他们总是一副尴尬迷糊的样子,不得不承认他们根本就说不清楚。这里还可以顺便补充一句,妻子们总是成年累月地抱怨丈夫们根本不注意她们的新裙子、新帽子,对家中陈设的变化也毫不在意。 那些眼睛看得到的人,很快就对身边的一切惯常事物视为理所当然,实际上他们的眼睛只会在令人惊异的、引人入胜的事物上停留。而且,就算是最引人注意的景象,他们的眼睛也是懒散的。法庭记录每天都向我们展示那些所谓的“目击证人”所看到的是多么不准确。一个特定的事件需要许多证人从不同的方面“目击”。有些人会比其他人看到的多一些,不过能看到视线之内所有事物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会有多少事情要看啊! 第一天我肯定会很忙碌。我要把所有亲爱的朋友都叫到身边来,我会长久地注视他们的脸庞,我要把能展现他们内在美的外在证据都深深镌刻在脑海中。我要将目光长久地停留在婴儿的脸上,这样我便能够捕捉热切的、纯洁的美的模样,这种美是个体在尚未体验人生路上的诸多冲突之前才会拥有的。 我还要好好看看我的两只狗那一双双无比忠诚、无比信任的眼睛——沉稳又机灵的苏格兰小黑和健壮又懂事的大丹犬赫尔加。它们热情、温柔而又顽皮的陪伴带给了我巨大的慰藉。 在这繁忙的第一天,我还要看看我家里那些简单的陈设细节。我想看看脚下地毯的温暖色彩;想看看墙上挂画的美丽色调;还有那些把房子变成家的亲切的小摆件、小东西。我的目光要充满虔敬地停留在我曾读过的那些盲文书上,而且还会以更热切的目光停留在能看见的人所读的那些印刷书籍上。在我生命的漫漫长夜中,那些我读过的书,还有别人读给我的书,都凝铸成一座闪闪发光的巨大灯塔,向我展示出人类生命与人类精神的最深航道。 在获得光明的第一天的下午,我会花好长时间到树林里散步,听任我的目光陶醉在大自然的如画美景之中。我会用几个小时的时间,把全部身心沉浸在巨大而壮美的画卷中——这幅画卷对于能看见的人来说一直是展开的。在林中徜徉得心满意足之后,我会沿着农场旁边的小路回家,因为在那条路上,我也许能够看到温顺的马儿在田里耕种(或许我只会看到一台拖拉机!)以及亲近土地的人们脸上的安详与满足。我还会祈祷能够看到光辉灿烂的落日。 当夜幕降临,我会看到人造的灯将黑夜点亮,体验因此而获得的双倍的快乐。人类的天赋创造了这些光芒,在大自然步入黑暗时,这些光芒使人类的视力得以延展。 在得到光明的第一个夜晚,我肯定无法入睡,白天的记忆那么多,将脑海挤得满满的。
目录
前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人生故事 三论乐观 第一部分 内在乐观 第二部分 外在乐观 第三部分 践行乐观 附录 莎莉文老师的信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