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上下册)

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上下册)

  • 字数: 3282
  • 出版社: 人民卫生
  • 作者: 陈东科,孙长贵,徐和平
  • 商品条码: 978711737621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173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9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版保留了第1版图谱中病原菌在各种临床实验室常规使用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和不同染色方法的镜下形态,并在原九篇基础上新增了抗病毒药物和敏感性试验方法、抗寄生虫药物和敏感性试验方法及常见病原体的病理学组织切片染色形态学诊断方法等3章内容。应临床一线广大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要求,在第一章中增加了显微摄影的内容,简要介绍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的摄影方法。第五章微生物商品手工和自动化检验系统中增加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和全实验室自动化内容。第九章临床常见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中增加眼、耳、鼻、喉部感染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内容。第十一章细菌分类与命名中增加细菌新种的鉴定、命名和合格发表内容。由于质谱和测序技术的应用,使得以前不能鉴定到种的菌株获得明确鉴定。全书内容分为10篇共42章,内容涵盖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与方法、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医院感染与监测方法、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等。
作者简介
副主任检验师。就职于北京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从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20余年,在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病原微生物形态学、病原菌耐药监测、菌种保存、抗生素药效学研究方面有深入研究。
目录

上册

第一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与方法

第一章显微镜与临床微生物检验摄影方法/2

第一节普通光学显微镜/2

第二节暗视野显微镜/4

第三节荧光显微镜/5

第四节相差显微镜/7

第五节倒置显微镜/8

第六节电子显微镜/9

第七节临床微生物检验摄影方法/12

第二章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与方法/22

第一节形态学检查/22

第二节细菌分离培养/31

第三节细菌鉴定/42

第三章临床真菌学检验基本技术与方法/82

第一节形态学检查/82

第二节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86

第四章其他病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与方法/96

第一节支原体和脲原体检验/96

第二节衣原体检验/98

第三节螺旋体检验/99

第四节立克次体检验/102

第五章微生物商品手工和自动化检验系统/104

第一节概述/104

第二节商品手工检验系统/105

第三节自动化检验系统/107

第四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113

第五节全实验室自动化/117

第六章临床微生物流行病学分析方法/121

第一节概述/121

第二节常用临床微生物分型基本技术/122

第七章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试剂与培养基/129

第一节常用试剂与配制方法/129

第二节常用培养基/141

第八章消毒、灭菌和生物安全/204

第一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204

第二节物理消毒与灭菌方法/204

第三节化学消毒与灭菌方法/208

第四节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和相关物品的消毒与灭菌/211

第五节防护设备和设施/213

第六节生物安全操作/215

第七节标本运输和废物处理/216

第二篇临床常见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

第九章临床常见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220

第一节标本采集、运送与处理原则/220

第二节血液及骨髓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233

第三节泌尿生殖道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239

第四节粪便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249

第五节呼吸道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255

第六节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265

第七节无菌体液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268

第八节皮肤真菌感染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273

第九节眼、耳、鼻、喉部感染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276

第十节深部组织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280

第十章临床标本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285

第一节血液及骨髓标本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285

第二节泌尿生殖道标本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286

第三节粪便标本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检验流程/287

第四节下呼吸道标本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289

第五节穿刺液标本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290

第六节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中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292

第七节眼、耳、鼻、喉标本中常见病原菌及检验流程/293

第三篇临床细菌学检验

第十一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300

第一节细菌分类学概述/300

第二节细菌的分类/302

第三节细菌新种的鉴定、命名和合格发表/305

第十二章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308

第一节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鉴定法则与初步分群/308

第二节葡萄球菌属/314

第三节微球菌属与相关菌/324

第四节链球菌属/331

第五节肠球菌属/351

第六节气球菌属/360

第七节乏养球菌属和颗粒链菌属/364

第八节乳球菌属/368

第九节孪生球菌属/371

第十节无色藻菌属/374

第十一节片球菌属/379

第十二节创伤球菌属/382

第十三节其他少见革兰氏阳性球菌属/384

第十三章需氧革兰氏阴性球菌/393

第一节奈瑟菌属/393

第二节卡他莫拉菌/403

第三节其他少见革兰氏阴性球菌属/406

第十四章需氧革兰氏阳性杆菌/409

第一节需氧革兰氏阳性杆菌鉴定概述/409

第二节革兰氏阳性棒杆菌/411

第三节李斯特菌属/449

第四节丹毒丝菌属/453

第五节隐秘杆菌属/456

第六节加德纳菌属/458

第七节分枝杆菌属/460

第八节诺卡菌属/485

第九节红球菌属/501

第十节链霉菌属与马杜拉放线菌属/505

第十一节库特菌属/509

第十二节戈登菌属/510

第十三节迪茨菌属/516

第十四节拟诺卡菌属/518

第十五节冢村菌属/520

第十六节需氧芽胞杆菌属/524

第十七节其他少见革兰氏阳性杆菌属/539

第十五章肠杆菌科及相关细菌/557

第一节肠杆菌科概述与初步分群/557

第二节埃希菌属/562

第三节志贺菌属/569

第四节沙门菌属/575

第五节克雷伯菌属/582

第六节肠杆菌属/591

第七节柠檬酸杆菌属/597

第八节克吕沃菌属/603

第九节勒克菌属/605

第十节预研菌属/607

第十一节布丘菌属/608

第十二节西地西菌属/609

第十三节特布尔西菌属/611

第十四节拉乌尔菌属/612

第十五节克洛诺杆菌属/614

第十六节假柠檬酸杆菌属/617

第十七节莱略特菌属/619

第十八节摩根菌属/621

第十九节变形杆菌属/623

第二十节普罗威登斯菌属/628

第二十一节光杆菌属/631

第二十二节致病杆菌属/633

第二十三节米勒菌属/637

第二十四节耶尔森菌属/638

第二十五节沙雷菌属/652

第二十六节爱文菌属/659

第二十七节拉恩菌属/660

第二十八节哈夫尼亚菌属/662

第二十九节爱德华菌属/666

第三十节肥杆菌属/669

第三十一节布戴维采菌属/670

第三十二节布拉格菌属/672

第三十三节勒米诺菌属/672

第三十四节欧文菌属/674

第三十五节泛菌属/679

第三十六节塔特姆菌属/683

第三十七节邻单胞菌属/684

第三十八节多源杆菌属/687

第十六章弧菌属与气单胞菌属/691

第一节弧菌属/691

第二节气单胞菌属/701

第十七章非发酵菌及少见革兰氏阴性杆菌/710

第一节非发酵菌的初步分群/710

第二节假单胞菌属/713

第三节不动杆菌属/723

第四节窄食单胞菌属/729

第五节伯克霍尔德菌属/732

第六节莫拉菌属/741

第七节产碱杆菌属/744

第八节无色杆菌属/747

第九节金黄杆菌属/749

第十节苍白杆菌属/754

第十一节根瘤菌属/757

第十二节丛毛单胞菌属/760

第十三节食酸菌属/763

第十四节甲基杆菌属/766

第十五节玫瑰单胞菌属/769

第十六节黄单胞菌属/774

第十七节鞘氨醇单胞菌属/776

第十八节色杆菌属/779

第十九节军团菌属/784

第二十节黄杆菌属/789

第二十一节金色单胞菌属/791

第二十二节鞘氨醇杆菌属/793

第二十三节黄色单胞菌属/796

第二十四节希瓦菌属/798

第二十五节巴尔通体属/801

第二十六节代尔夫特菌属/805

第二十七节威克斯菌属/808

第二十八节伯杰菌属/810

第二十九节罗尔斯顿菌属/812

第三十节短波单胞菌属/814

第三十一节寡源菌属/817

第三十二节稳杆菌属/819

第三十三节伊丽莎白金菌属/821

第三十四节假苍白杆菌属/823

第三十五节克斯特菌属/825

第三十六节嗜冷杆菌属/828

第三十七节贪铜菌属/831

第三十八节血液杆菌属/834

第三十九节乌鲁布路菌属/837

第四十节类香味菌属/839

第四十一节其他少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属/841

下册

第十八章苛养性细菌/861

第一节嗜血杆菌属/862

第二节博德特菌属/874

第三节艾肯菌属/879

第四节金氏杆菌属/883

第五节心杆菌属/886

第六节萨顿菌属/888

第七节放线杆菌属/890

第八节聚集杆菌属/892

第九节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897

第十节链杆菌属/902

第十一节微生长单胞菌属/904

第十二节未命名革兰氏阴性苛养细菌/906

第十九章人畜共患病病原菌/909

第一节布鲁氏菌属/909

第二节巴斯德菌属/915

第三节弗朗西斯菌属/918

第四节阿菲波菌属/923

第二十章专性厌氧菌/927

第一节消化链球菌属及相关革兰氏阳性球菌/927

第二节小单胞菌属/934

第三节消化球菌属/935

第四节韦荣球菌属/937

第五节氨基酸球菌属/939

第六节巨球菌属/940

第七节丙酸杆菌属/942

第八节放线菌属/944

第九节双歧杆菌属/952

第十节真杆菌属/955

第十一节假枝杆菌属/958

第十二节乳杆菌属/959

第十三节动弯杆菌属/966

第十四节拟杆菌属/967

第十五节普雷沃菌/973

第十六节卟啉单胞菌属/978

第十七节梭杆菌属/981

第十八节纤毛菌属/985

第十九节沃林菌属/990

第二十节梭菌属/991

第二十一节其他少见厌氧菌属/1006

第二十一章弯曲和螺旋形革兰氏阴性杆菌/1030

第一节弯曲杆菌属/1030

第二节螺杆菌属/1035

第三节弓形杆菌属/1039

第四节海鸥菌属/1041

第二十二章螺旋体/1044

第一节钩端螺旋体属/1044

第二节疏螺旋体属/1045

第三节密螺旋体属/1047

第二十三章支原体和相关细胞内寄生菌/1049

第一节支原体属和脲原体属/1049

第二节衣原体属/1053

第三节立克次体属/1055

第四节埃立克体属/1059

第五节无形体属/1061

第六节新立克次体属/1063

第七节沃尔巴克体属/1065

第八节埃及小体属/1066

第九节柯克斯体属/1066

第十节养障体属/1068

第十一节东方体属/1070

第四篇临床真菌学检验

第二十四章临床真菌学概述/1074

第一节真菌的分类与命名/1074

第二节真菌的形态学特性/1078

第二十五章病原性酵母及酵母样真菌和双相真菌/1086

第一节念珠菌属/1086

第二节隐球菌属/1105

第三节酵母属/1111

第四节红酵母属/1112

第五节拉钱斯菌属/1114

第六节组织胞浆菌属/1115

第七节芽生菌属/1119

第八节球孢子菌属/1120

第九节副球孢子菌属/1123

第十节马尔尼菲篮状菌/1124

第十一节孢子丝菌属/1127

第十二节新伊蒙菌属/1130

第十三节毛孢子菌属/1134

第十四节地霉属和大孢酵母菌属/1138

第十五节马拉色菌属/1141

第十六节肺孢子菌属/1146

第十七节其他酵母菌及类酵母样真菌/1149

第二十六章浅部感染真菌/1155

第一节毛癣菌属/1156

第二节表皮癣菌属/1169

第三节小孢子菌属/1170

第二十七章条件致病真菌/1182

第一节曲霉菌属/1182

第二节青霉菌属/1205

第三节毛霉菌属/1209

第四节根霉菌属/1213

第五节横梗霉属/1216

第六节根毛霉属/1218

第七节小克银汉霉属/1220

第八节共头霉属/1222

第九节科克霉属/1224

第十节壶霉菌属/1226

第十一节蛙粪霉属/1228

第十二节耳霉属/1230

第十三节鳞质霉属/1232

第十四节吉尔伯特菌属/1234

第十五节蒲头霉属/1237

第十六节镰刀菌属/1239

第十七节着色霉属/1248

第十八节瓶霉属/1250

第十九节外瓶霉属和何尔德霉属/1252

第二十节枝孢霉属与枝孢瓶霉属/1257

第二十一节弯孢霉属/1260

第二十二节毛壳菌属/1263

第二十三节赭霉属/1266

第二十四节链格孢属/1267

第二十五节茎点霉属/1271

第二十六节白僵菌属/1276

第二十七节赛多孢属/1279

第二十八节枝顶孢属/1283

第二十九节单孢瓶霉属/1285

第三十节刺盘孢属/1288

第三十一节帚枝霉属/1291

第三十二节暗色枝顶孢属/1294

第三十三节黑孢霉属/1295

第三十四节葡萄穗孢霉属/1296

第三十五节毛色二孢属/1298

第三十六节新柱顶孢属/1300

第三十七节射盾子囊霉属/1302

第三十八节小鬼伞属/1304

第三十九节帚霉属与小囊菌属/1305

第四十节黏帚霉属/1308

第四十一节无绿藻属/1310

第四十二节拟青霉属/1312

第四十三节木霉属/1314

第四十四节短梗霉属/1316

第四十五节离蠕孢属/1318

第四十六节凸脐孢属/1321

第四十七节单端孢属/1322

第四十八节金孢霉属/1324

第四十九节节菱孢霉属/1326

第二十八章临床病毒学概述/1348

第一节病毒的分类与命名/1348

第二节病毒的一般特征/1354

第二十九章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1358

第一节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保存与处理/1358

第二节病毒的检测及鉴定法则/1367

第三节病毒颗粒或病毒抗原直接检测/1369

第四节病毒的分离培养/1371

第五节病毒感染血清学诊断/1378

第六节分子生物学检测/1381

第七节病毒实验室检验结果的解释/1382

第三十章临床常见病毒的基本特征及实验室诊断/1384

第一节呼吸道病毒/1384

第二节消化道病毒/1390

第三节肝炎病毒/1393

第四节逆转录病毒/1397

第五节疱疹病毒/1399

第六节虫媒病毒/1403

第七节其他病毒/1407

第八节亚病毒/1410

第九节新发传染病相关病毒/1412

第五篇临床病毒学检验

第六篇人体寄生虫感染的检验

第三十一章人体寄生虫感染概述/1420

第一节人体寄生虫分类与命名/1420

第二节人体寄生虫的种类及流行概况/1421

第三十二章人体寄生虫感染实验室检验方法/1423

第一节病原学检验/1423

第二节免疫学检验/1430

第三节分子生物学检验/1431

第三十三章常见人体寄生虫感染的检验/1433

第一节医学原虫感染的检验/1433

第二节医学蠕虫感染的检验/1450

第三节医学节肢动物感染的检验/1471

第五十节端梗霉属/1328

第五十一节轮枝孢霉属/1329

第五十二节裂褶菌属/1330

第五十三节节纹菌属/1334

第五十四节香港丝状菌属/1336

第五十五节棒孢霉属/1337

第五十六节腐霉菌属/1338

第五十七节微孢子菌/1340

第三十四章抗细菌药物和敏感性试验方法/1480

第一节概述/1480

第二节抗细菌药物和作用机制/1482

第三节抗细菌药物的耐药机制/1486

第四节非苛养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1490

第五节苛养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150

第六节分枝杆菌、诺卡菌及其他需氧

放线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1509

第七节厌氧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1513

第八节少见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1519

第九节检测重要细菌耐药性的方法/1530

第十节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1548

第十一节细菌的耐药性监测/1555

第七篇抗微生物药物和敏感性试验方法

第十二节抗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质量控制/1562

第三十五章抗真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1577

第一节抗真菌药物及作用机制/1577

第二节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1579

第三节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质量控制/1589

第三十六章抗病毒药物和敏感性试验方法/1597

第一节抗病毒药物/1597

第二节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机制/1598

第三节抗病毒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1598

第三十七章抗寄生虫药物和敏感性试验方法/1601

第一节寄生虫病的药物治疗/1601

第二节抗寄生虫药物的耐药机制/1607

第三节寄生虫药敏试验方法/1609

第八篇医院感染与监测

第三十八章医院感染/1614

第一节医院感染概述/1614

第二节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变迁/1615

第三节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1616

第三十九章医院感染的监测/1619

第一节微生物学实验室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1619

第二节医院感染监控中常用的检测方法/1622

第三节环境监测的卫生标准/1633

第十篇感染性疾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第四十二章常见感染病原体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方法/1660

第一节病理学及其技术特点概述/1660

第二节常用组织学检测技术及应用/1661

第三节常见病毒感染及其病理诊断方法/1669

第四节常见原虫感染及其病理诊断方法/1683

第五节其他常见寄生虫感染及其病理诊断方法/1689

附录

附录1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1698

附录2常用抗感染药物的英汉名词对照/1704

附录3感染性疾病诊疗相关指南简介/1712

第四十章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管理/1636

第一节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任务/1636

第二节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环境要求/1636

第三节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设备要求/1637

第四节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要求/1638

第五节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技术要求/1638

第六节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1639

第七节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管理要求/1643

第四十一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控制/1645

第一节检验前程序的质量控制/1645

第二节检验程序的质量控制/1646

第三节检验后程序的质量控制/1655

索引/171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