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

  • 字数: 218
  • 出版社: 人民文学
  • 作者: 李治亭|
  • 商品条码: 978702019251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3
  • 出版年份: 2011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向明朝宣战,在不断开拓进取中铸就丰功伟业。 著名清史专家李治亭教授所著《努尔哈赤》,全方位立体化再现了努尔哈赤的一生。史料翔实,叙述严谨,语言生动。 本书附有30余幅插图,可收图文并茂之效果。
作者简介
李治亭,1942年生,山东莒南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特聘专家,兼任云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特聘教授,沈阳故宫博物院首席顾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边疆史地丛书·东北通史》《明清东北治边政策比较研究》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通史·清史卷》,著有《吴三桂大传》《努尔哈赤》等,主编《爱新觉罗家族全书》《清史》等42种图书,发表论文300余篇。
精彩导读
三、统一建州 当努尔哈赤因复仇而登上明末的政治舞台时,历史给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当时女真社会正在由分散走向统一,换言之,统一是女真社会发展的要求。努尔哈赤的先辈们,诸如李满住、董山、王杲、王忠、王兀堂、清佳砮、杨吉砮、阿台等,都曾为此作出过巨大努力,试图统一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各部。很不幸的是,他们群雄荟集,生活在同一个时期,形成龙虎争斗的局面,互相制约,抵消了他们各自的努力,也消耗了他们自身的力量,宏图未展,即如流星一般,仅闪了几下光辉,便永远消失了。在努尔哈赤起兵前,建州部女真最后一个强有力的人物阿台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些强有力的人物,称雄一代的精英的消失,使女真社会出现了政治真空。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社会需要某个人物时,就一定会有这个人物出现;如没有,社会就会创造出来!当女真社会呼唤新一代强有力的人物时,努尔哈赤便应运出现了。这是他的幸运,因为他已经没有更强大的对手,这促成了他的历史性的成功。对于他的先辈来说,生不逢时,个个都以悲壮或凄惨的结局而结束其一生。他们的结局或谓之不幸,却又是跟明朝的盛衰息息相关。 在努尔哈赤的先辈们激烈活动的时期,遇到了明朝方面的有力遏制。这正是明神宗在位之时。他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十六帝(不包括南明)中在位最久的一个。神宗即位之初,还是个十岁的孩子,由名相张居正柄政。他以内阁首辅的身份,推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严格考核官员,澄清吏治,打击大地主豪强,抑制土地兼并,丈量全国土地,扩大税收来源,推行“一条鞭法”,巩固边防。在明朝统治江河日下之际,他力挽狂澜,一时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辽东名将李成梁就是在张居正的扶持下,走上了同蒙古人、女真人激烈斗争的辽东战场。他于万历二年(1574)走马上任辽东总兵官。当时,西有蒙古插汉(即察哈尔)土蛮父子、兄弟,势力方张,又有泰宁部长速巴亥、炒花及朵颜部长董狐狸等蒙古兀良哈三卫的首领为其辅佐,他们地近辽西(指今辽宁省境辽河以西的地区),时常引导土蛮,侵犯内地。东边则有王杲、王兀堂、清佳砮、杨吉砮等,分别是建州和海西各部女真的首领,约自嘉靖三十二年(1553)以后,“海(西)、建(州)诸部日强,皆建国称汗”(《明史·张学颜传》卷二二二)。辽东为蒙古人、女真人所包围,受到严重威胁。他们极富掠夺性,或联合,或单独行动,不时进犯辽东,西自锦州、广宁(北镇),延及宽甸、抚顺,南至辽阳、沈阳,至于海州等州县(均在今辽宁省境),均受其害。明军腐败无能,屡战屡败,十年之间,辽东的三任总兵官均战死。李成梁受命于危难之时,锐意进取,重新整顿,加强战备,军声大振。炒花、董狐狸等屡次大规模进犯,均遭李成梁军重创,速巴亥于万历十年(1582)被射杀。前叙王杲、其子阿台及清佳砮、杨吉砮等人,都死于李成梁之手,而王兀堂入犯,也遭到毁灭性打击。后又有清佳砮之子布(卜)寨、杨吉砮之子纳林布禄(又作那林孛罗)为乱,再次被成梁军重击,其势顿衰。李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其武功最盛时为万历最初的十年,如《明史》所赞:成梁“师出必捷,威振绝域”,此为有明二百余年无人与之伦比! 李成梁镇辽的前十年,是明在辽东统治最盛的时期。海西、建州女真各部都被其削弱,他们的著名领袖,不是被击毙,就是一蹶不振,个别的以年老而终。他们昙花一现,匆匆而去。这就为努尔哈赤崛起准备了条件。 对努尔哈赤有利的另一个条件是,明朝的统治已转向衰亡,辽东已呈大乱之势。普遍存在的腐败,又加速了辽东的衰落。 明朝之亡,始自神宗。万历十年,即努尔哈赤起兵复仇的前一年,张居正去世,神宗亲政,政局急转直下。这个腐败透顶的皇帝,贪财好货,沉醉于花天酒地之中,根本不理朝政。张居正所行新政,尽被破坏,他怠政、惰政,一连二十年不上朝召见大臣,所有章奏不批不答,只顾过着荒淫无道的生活。他一次采办珠宝用银二千四百万两,相当于全国六年赋税的总额;他举行大婚,竟动用边防军费九万两银,用作织造费。在他的影响下,官场贪污盛行,政治一片黑暗。更有甚者,万历二十年(1592),神宗向全国派遣大批宦官充任矿监税使,到处公开劫夺百姓。所谓开矿,不是真的开矿,而是指良田美宅下面有矿脉,逼令纳税,强行勒索,否则就掘良田,毁其住宅。他们都是皇帝的钦差,在地方上建矿税衙门,一个矿税使带有成千上万的随从和爪牙,狐假虎威,横行霸道,他们走到哪里,就把灾难带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起而反抗。派遣矿监税使,是神宗时期的一大虐政。 神宗的种种虐政,造成了辽东大乱。本来,到明中叶时,辽东的经济生活已很困难。明为防御蒙古和女真人,从西北到东北,设有“九边”之防,辽东居“九边”之首,常年驻军十余万,过去靠屯田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但屯田很快遭到破坏,加之灾荒连年,军饷不足,不断激起民变、兵变,辽东进一步陷入破败的窘境。万历初短期的恢复迅速地被神宗的虐政毁坏殆尽。造成这一恶果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太监高淮。他被任命为辽东矿税监,神宗给的头衔是:“大明国钦差镇守辽东等处协同山海关事督征福阳店税兼管矿务马市太府高。”他从万历二十七年(1599)来到辽东,到三十六年(1608)被当地军民驱逐,共在辽东作恶十年。他到处搜括,凡有百金上下之家,尽数劫夺,上缴神宗部分,大部分被他一人私吞。辽东军民受害,非死即徙,非徙而贫,无一家不遭其害(《明经世文编》卷四六七)。辽东人谚语:“辽人无脑,皆(高)淮剜之;辽人无髓,皆淮吸之。”这两句谚语,反映高淮对辽东所犯罪恶之重,令人发指! 为害辽东的另一人,就是李成梁。他镇辽的最初十年,是在名相张居正柄政时期,能够尽心任职,战绩辉煌。但张居正去世后,他失去控制,在明朝政治江河日下的情况下,他也走向反面。他的爵位崇高,加官太傅、太保兼太子太保,封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宁远伯”,官名总称“钦差征虏前将军提督军务镇守辽东等处地方兼备倭总兵官”,食禄一千六百石,其种种赏赐无以复加(《李氏谱系·李成梁》)。因李成梁的关系,他的五个儿子都当上了总兵官的高职;他的兄弟,连他的仆隶们也一个个得到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贵极而骄,奢侈无度,是对李成梁一家生活的真实概括。万历十九年(1591),李成梁已经六十岁,上疏乞休获准。可是,过了十年,到万历二十九年,他以七十六岁的高龄,竟然东山再起,复出第二次镇辽。所作所为,毫无建树,相反,进一步加速了辽东的破坏。 李成梁的一个重大错误是放弃宽甸等六堡。六堡本来是他第一次镇辽时提议修筑的,于万历四年(1576)建成,至三十四年(1606)已拓疆八百余里,与建州女真接壤,形成与辽东的缓冲地带,于防边、扩展百姓生计皆有利。此时,六堡已聚集民户达六万四千余户,李成梁等人却以此地“孤悬难守”、人口日增、不便管理、终为我害为由,建议放弃,居民内迁(《建州私志》卷上)。百姓不愿迁,几酿成暴动。此地放弃后,为努尔哈赤所得。李成梁第二次镇辽时,恰好高淮也已到了辽东,于是,两人狼狈为奸,逞凶作恶。明朝中有识之士指出,辽东大坏的根源就在总兵官李成梁、税监高淮和巡抚赵楫三人身上,称他们为“辽左(即辽东,以处京师之左侧,故称)三患。”(见《明经世文编》第六册)他们只顾搜括民财,坐享富贵,辽东之事岂能不坏! 努尔哈赤起兵复仇,正值李成梁第一次镇辽,至第二次镇辽期间,努尔哈赤已统一建州,进而同海西女真争夺。李成梁并没像对待王杲等女真首领那样大张挞伐,既未阻止,也没有进行一次干预,实际是纵容。如努尔哈赤与仇人尼堪外兰的矛盾势不两立,明开始许诺让尼堪外兰当“满洲主”,结果没当成,这与李成梁倾向努尔哈赤有密切关系;努尔哈赤追击尼堪外兰到明边以内,明将未加任何阻挠,还允许他派人来擒斩尼堪外兰,显然是李成梁对努尔哈赤的纵容。努尔哈赤在报了仇之后,继续大动干戈,挑起那么多战争,李成梁有意向朝廷隐瞒,任其所为,不理不问,努尔哈赤才大胆用兵,不受任何干扰,保证了战争的顺利进行。李成梁何以至此?原因很简单。早年,李成梁就与努尔哈赤父、祖的关系密切,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帐下服侍数年,关系非同一般;从父、祖到努尔哈赤“反明”前,都对明朝很忠诚,没有任何“犯顺”的事发生。如王杲等人,屡屡内侵,侵犯朝廷,故受到征伐。努尔哈赤的不同之处是,在他实力未集之前,他决不“反明”,还表现出很“恭顺”,李成梁不会对他动武,还很赏识他的忠诚,并企图利用他来保卫辽东。李成梁根本没有认识到努尔哈赤的迅速发展对明朝日益临近的威胁,而是放纵、退让(如放弃六堡等)。此时的李成梁已年届八十,当年锐气全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昏昏然,得过且过,只想尽情享乐,不想明朝在东北的安危了(以上参见《满族崛起与明清兴亡》)。在萨尔浒之战后,朝中大臣纷纷指责李成梁父子应负有全部责任,说“奴酋作逆”,而“养虎贻患”,“致有今日者,李成梁父子也。李氏所贻之患,自当责李氏收拾”(《筹辽硕画》卷一一一)。话虽这样说,实际上谁也没有回天之力,努尔哈赤之势已壮大,阻止他前进的任何努力,都证明是徒劳无益的。 明朝自神宗后全面衰败,辽东一片混乱,这正给努尔哈赤崛起带来了大好机会。他在尼堪外兰授首、家仇已报的情况下,马不停蹄,人不息肩,继续战斗下去。 努尔哈赤的目标,首先对准了建州女真各部,各个击破,最后达到完全的统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边臣世家 一、神话溯源 二、女真望族 三、浪迹辽东 第二章初创基业 一、父祖被害 二、起兵复仇 三、统一建州 四、笼络明朝 第三章威震东北 一、独战群雄 二、兼并二部 三、四战乌拉 四、三征叶赫 五、兵进绝域 第四章建国称汗 一、创建八旗 二、制定满文 三、营建都城 四、即位称汗 第五章开国方略 一、经济新策 二、举贤任能 三、敬天崇佛 第六章向明宣战 一、“七恨”伐明 二、首战抚清 三、决战决胜 第七章进军辽东 一、攻克开铁 二、夺取辽沈 三、迁都辽阳 第八章辽西鏖战 一、血战西平 二、计取广宁 三、再迁沈阳 四、治辽新政 五、亲蒙联姻 第九章兴旺家族 一、妻多子众 二、兄弟子助 三、家庭纷争 四、觊觎汗位 第十章最后岁月 一、巩固战果 二、宁远惨败 三、客死他乡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