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儒家敬畏观钩玄

儒家敬畏观钩玄

  • 字数: 270
  • 出版社: 安徽师大
  • 作者: 郭淑新//王子廓|
  • 商品条码: 978756766375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安徽省社科规划 重点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 的儒家‘敬畏’观及其当代价 值研究”的结项成果,从“敬 畏”的视角探讨儒家思想的 起源、走向与内涵。全书在 探讨儒家敬畏观之缘起的基 础上,重点介绍先秦儒家自 觉自律之敬畏观、汉唐诸儒 虔诚自适之敬畏观、宋明理 学自得洒落之敬畏观、清代 儒士笃实切理之敬畏观,最 后总结道释两家对儒家敬畏 观之影响。研究儒家“敬畏” 观氤氲着的深刻文化内涵, 不仅对于深入探究儒家思想 的起源、走向以及儒道释三 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学术价值 和历史价值,而且对于在当 今社会以敬畏之心克制人性 弱点,以道德智慧抑制丛林 法则,从而为人们真正寻找 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亦 具有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
郭淑新,女,山东聊城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安徽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朱子研究会副会长。 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冯燊均国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光明日报˙理论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胡适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敬畏伦理研究》、《中华国学义理经典导读》等著作7部。学术成果多次荣获省、市级奖励;个人曾荣获安徽师范大学“卓越教学贡献奖”。
目录
第一章 儒家敬畏观之缘起 第一节 “万物有灵”的启示 第二节 “天人合德”的训诫 第三节 “允执厥中”的忠告 第四节 “系于苞桑”的忧患 第二章 先秦儒家自觉自律之敬畏观 第一节 孔子:“君子有三畏” 第二节 孟子:“存心养性事天” 第三节 荀子:“敬天而道,畏义而节” 第三章 汉唐诸儒虔诚自适之敬畏观 第一节 董仲舒:“天执其道为万物主” 第二节 王充:“昌衰兴废皆天时” 第三节 韩愈:“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 第四节 李翱:“去情复性,循礼而动” 第五节 刘禹锡:“蹈道必赏,违之必罚” 第四章 宋明理学家自得洒落之敬畏观 第一节 张载:“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第二节 二程:“涵养须用敬” 第三节 朱熹:“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第四节 王守仁:“敬畏为洒落之功” 第五节 罗汝芳:“敬谨益至恐无所施” 第五章 清代儒士笃实切理之敬畏观 第一节 黄宗羲:“名以立行,行以俟命” 第二节 顾炎武:“行己有耻”“《仪礼》庄敬” 第三节 王夫之:“理势合一”“天道曰诚” 第四节 戴震:“闻道明道”“不可躐等” 第六章 道释两家对儒家敬畏观之影响 第一节 老子对儒家敬畏观的陶冶 第二节 庄子对儒家敬畏观的濡染 第三节 中国佛教对儒家敬畏观的浸润 第七章 儒家敬畏观之当代蕴涵 第一节 为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提供伦理支撑 第二节 氤氲着成人、成己、成物之价值关切 第三节 彰显内在修己与外在进取之彼此成就 第四节 儒家敬畏观在当代的接续、开显 结语 儒家敬畏观之辨正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