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天道与人文:竺可桢讲气象与历史

天道与人文:竺可桢讲气象与历史

  • 字数: 133
  • 出版社: 开明
  • 作者: 竺可桢|
  • 商品条码: 9787513194396
  • 适读年龄: 6-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竺可桢先生关于 气象学与中国历史变迁关系 的科普小品文集。在本书中 ,竺可桢先生翻阅多部历史 典籍,结合气象学的科学研 究,对古代重要事件发生时 的气候情况作出判断,并据 此揭开气候变化与历史的关 系。在本书中,不仅有《大 自然的语言》这样多次入选 中学语文课本、大家耳熟能 详的科普小品,更有《中国 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 研究》这样为后世历史研究 提供重要思路的传世名作。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上虞人。科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10年公费留美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夏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获博士学位。1927年任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3年,参与倡议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一生致力于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等的研究,卓有成就。撰写《远东台风的新分类》、《中国气候区域论》、《中国气流之运行》、《论新月令》、《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等论文和专著。
精彩导读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气象学 中秋月 中秋是一个很有诗意的 佳节,同时也富有西洋人所 谓Romantic,传奇性的味 儿。我国历代的文人学士, 每到中秋常要赋诗以度佳节 。杭州在宋代繁盛甲于全国 。当时的仕女们,每至阴历 八月十三四直至十七八要到 江边观潮,十五六要游西湖 赏月,这是800年以前的事 了。现在我分作四段来说。 一、何日是中秋 南宋吴自牧著《梦粱录 》有云:“八月十五日中秋 节,此日三秋恰半,谓之中 秋,月色倍明。”从科学上 看来,中秋可以有两个定义 :天文学上以秋分到冬至为 秋季,所以中秋应在立冬, 即是阳历十一月五号或是六 号。气象学上以阳历九月、 十月、十一月为秋季,所以 中秋应在阳历十月十五六左 右。这两个日期,统和阴历 八月半相距甚远。可是西洋 天文学习惯上把春夏秋冬四 季起自春分、夏至、秋分、 冬至,实在不甚合理。倒不 如中国天文学向例之以立春 、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 为合于逻辑。 若用中国天文学的方法 分四季,则中秋应在秋分, 和阴历八月半相距不远。秋 分是阳历九月廿三。去年八 月半在秋分后6天,今年八 月半在秋分前6天。下面将 要讲到秋分前后月望时有一 种特别可以留恋的地方,所 以我很主张保留这个中秋节 。 二、月到中秋分外明 吴自牧《梦粱录》说道 :中秋之夕“月色倍明”。这 完全是诗人文士的幻想了。 这种幻想到目前报纸上还是 到处可见。去年中秋节,在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象学 中秋月 说云 气候与人生及其他生物之关系 论新月令 论祈雨禁屠与旱灾 北宋沈括对于地学之贡献与纪述 中国过去在气象学上的成就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第二章 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迁 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第三章 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大自然的语言 变沙漠为绿洲 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节选) 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 论南水北调 人力能克服冰雹吗? 谈阳历和阴历的合理化 天气和人生 天时对于战争之影响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