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学伪经考

新学伪经考

  • 字数: 295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清)康有为 撰, 傅翀 校点,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 商品条码: 978730133498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0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新学伪经考》是清末民国初著名学者康有为的代表作之一。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曾参与、领导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他的著述论说在当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康有为痛心于“孔教衰、人道废”的缘由,就在于他认为古文经学变乱了孔子的真经,使天下的学者入于迷途,所以提倡以今学变革古学,以真经废弃伪经,从而改变政治和民俗,这是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的原因和目的。该书内容,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概括为五点,一、西汉经学,并无所谓古文者,凡古文皆刘歆伪作;二、秦焚书,并未厄及六经,汉十四博士所传,皆孔门足本,并无残缺;三、孔子时所用字,即秦汉间篆书,即以“文”论,亦无今古之目;四、刘歆欲弥封其作伪之迹,故校中秘书时,于一切古书多所窜乱;五、刘歆所以作伪经之故,因欲佐莽篡汉,先谋乱孔子之微言大义。该书一出,风靡一时,梁启超认为该书是思想界“一大飓风”,虽然政府屡次焚板禁止,但仍有大量刻印出版。本书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光绪十七年(1891)万木草堂本为底本,以1918年重刻本为校本。
作者简介
(清)康有为【撰】【中国】【清】————————————————————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夏,先后号长素、明夷、更生、更甡、天遊化人、西樵山人、南海老人,广东南海人。曾参与、领导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他的著述论说在当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傅翀【校点】【中国】【现当代】————————————————————傅翀,男,2008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2011年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方向为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主要是晚清民国学术史与外来宗教传播史。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编】【中国】【现当代】————————————————————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是以整理和研究儒家典籍文献为主的实体科研单位。是《儒藏》精华编和大全本校点整理工作的组织者,负责联系校点者,协调校点者的校点工作,并对校点者的校点质量进行把关。
目录
目録 校點説明 新學僞經考卷一 秦焚六經未嘗亡缺考第一 新學僞經考卷二 史記經説足證僞經考第二 《孔子世家》 《河間獻王世家》 《魯共王世家》 《儒林傳》 《太史公自序》 古文八條 《詩》、《書》六條 《禮》二條 《易》三條 《春秋》九條 新學僞經考卷三上 漢書藝文志辨僞第三上 《漢書·禮樂志》附 新學僞經考卷三下 漢書藝文志辨僞第三下 新學僞經考卷四 漢書河間獻王魯共王傳辨僞第四 新學僞經考卷五 漢書儒林傳辨僞第五 新學僞經考卷六 漢書劉歆王莽傳辨僞第六 《劉歆傳》 《王莽傳》 新學僞經考卷七 漢儒憤攻僞經考第七 新學僞經考卷八 僞經傳於通學成於鄭玄考第八 張竦 楊雄 杜子春 鄭興 杜林 桓譚 陳元 賈逵 徐巡 張衡 劉陶 劉珍、劉騊駼 馬日磾、楊彪、韓説 班彪、班固 王充、王符、仲長統 崔篆、崔駰、崔瑗 馬融 盧植 蔡邕 鄭玄 新學僞經考卷九 後漢書儒林傳糾謬第九 新學僞經考卷十 經典釋文糾謬第十 次第 《周易》 《古文尚書》 《毛詩》 三《禮》 《春秋》 注解傳述人 新學僞經考卷十一 隋書經籍志糾謬第十一 新學僞經考卷十二上 僞經傳授表第十二上 新學僞經考卷十二下 僞經傳授表第十二下 新學僞經考卷十三 書序辨僞第十三 《書序》條辨 《尚書》篇目異同真僞表 新學僞經考卷十四 劉向經説足證僞經考第十四 附録:重刻僞經考後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