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危机、改革与崩溃 : 元明清七百年的金融秩序

危机、改革与崩溃 : 元明清七百年的金融秩序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于晓华
  • 商品条码: 978752177251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球化如何影响宋元兴替? 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白银催生了明朝的万历中兴? 一条鞭法如何为明朝续命? 马尔萨斯陷阱为何会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金融杠杆如何撬动甲午战争的结局? 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背后,其实隐藏着经济、金融的普遍规律。看清这些规律,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也更好地理解这个时代。 本书作者于晓华深耕农业经济学多年,此次聚焦元明清三朝700年的历史,分析古代农业社会的经济发展、制度建设、全球贸易、货币发行、官商经营等,从一场场危机、改革中探寻王朝崩溃的必然。 在他笔下,三朝兴衰的过往有了深入、客观、普遍的解释,更延伸至民国时期的币制改革、金融现代化。书中详细讲述了,元兴灭金、灭宋的根本原因在于蒙古人灵活的财政与金融制度,斡脱商人为元朝的崛起撬动了亚欧大陆上人才与资源的流通。而大量涌入明朝的白银,促成了一条鞭法改革的成功,但贸易的不平衡一定会被时间打破,西班牙帝国的衰落和明朝的灭亡于是接踵而至。清朝在盛世之后马上面临内卷的巨大压力,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而北洋水师则败于现代金融制度的巨大资源调动能力。民国的废两改元、金圆券改革的结果是埋葬了自己。 本书历数三朝的高光与低谷,重新解读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发掘兴衰变革背后的深层原因,更以此审视当下的繁荣与内卷、危机和变迁,揭示历史的金融逻辑和内在因果,并总结经验与教训,给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未来可能。
作者简介
于晓华,德国哥廷根大学经济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目录
前言 历史学和经济学:经济史的不同尺度 第一章 金融和经济史的分析框架 竞争与合作:社会的矛盾孪生子 集权和分权:时间不一致的悲剧 财政和货币:国之根本 五波全球化:一个逃不脱的陷阱 第二章 元朝的兴起与制度创新 元朝:历史转折点 斡脱制度:蒙古崛起的金融创新与掠夺 元朝财政和金融的制度框架:不可调和的结构矛盾 宫廷赏赐:帝国财政的重负 抵制增税:“三大奸臣”的悲惨下场 第三章 经济危机与元朝灭亡 盐引:帝国晚期的财政支柱 卖官制度:财政收入的不成功补充 财政货币化:崩溃前的无奈选择 元朝经济历程:四个阶段 小结:元朝灭亡的经验和教训 第四章 明朝制度的建立与转变 保守和封闭的政策:元朝灭亡教训 大明宝钞:又一次通货膨胀 “土木堡之变”:巨大危机和政治转折 “开中制“和“茶马制”:边关稳定制度的建立和破坏 第五章 对外开放和全球化不平衡:晚明的繁荣与崩溃 “隆庆开关”:中国面对全球化的开始 “万历中兴”: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 贸易中断:世纪初经济危机的开始 东林党争:王朝内部政治结构的裂缝 王朝的灭亡:危机全面爆发 小结:明朝灭亡的教训 第六章 茶叶和鸦片:康雍乾盛世、内卷和文明冲突 清军入关:从“流寇”转变为“坐寇”的艰难转型 皇位继承:封建朝代的难题 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康乾盛世的基石 繁荣与内卷:马尔萨斯的预言 茶叶出口:中国也在改变世界 马戛尔尼访华:中西文明正式对话的开始 鸦片战争:垄断贸易解体的后果 又是货币问题:金、银、铜、铁、铅、还是纸币? 第七章 洋务运动、金融危机与清朝灭亡 平定太平天国:“厘金”制度功不可没 洋务运动:没有触及灵魂的改革 甲午海战:金融视角的解释 绅商兴起:政商不清 晚清的财政困境 地方分权和债务扩张:中央权力的失控 五次金融危机:经商莫学胡雪岩 橡皮股票风潮:大清灭亡的导火索 小结:清朝崩溃的教训 附录 民国金融现代化努力与挣扎 裁厘改统 废两改元 美国的《白银收购法》 法币改革 金圆券改革的失败:无可救药的恶性通货膨胀 后记:经济危机的几个观察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