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化南方

文化南方

  • 字数: 180
  • 出版社: 陕西人民
  • 作者: 编者:(美)王平//魏宁|译者:周睿
  • 商品条码: 978722415210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中国中古文学中,“南方”的象征意义丰富 。本书收录宇文所安、田晓菲等多位知名学者的文 章,这些文章从文学作品所属的具体文学史时段出 发,关注文学家的“南方”意识与身份认同,对中 国文学核心传统展开了多层次的研究。书中既探讨 了中古时期中国文学何以在一边以南方为荣、一边 对南方感到陌生与忧虑的情况下,形成自身的特质 ,也集合了对陆机、江淹、王勃、李白等人诗文的 独到分析,读者亦可从中窥知中国中古时期的文化 与历史动态。
精彩导读
九世纪以来的江南: 论心欲的惯习化 宇文所安 某一地方呈现的气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在此 地”,“此地”拥有自身的独特乡味,迥然有别于“不 在此地”、渐行渐远的他乡。对于南朝人来说,“江南 ”不是完全家国意义上的“此乡”,北方流亡遗民于此 寓居,以充满北方指代传统的文学语词试着将“江南” 当作另一“离散故国”。在约七世纪初始,南方不复为 政治中心之时,南方文本世界几乎完全取代和遮蔽了北 方文学遗产。但在唐朝人看来,“江南”只作为一种“ 被置换的”文本意境而在此存照,若非羁旅行役或拜官 授职不会亲临其境,而在地统治的贵族精英大多是北人 ,故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江南”成了文本想象中的心 欲之境而非现实归属的桑梓之地,一如近代早期的意大 利之于西欧人而言。 江南其魅虽是一种文化的陈词滥调,但并不意味着 江南失去了它原有的吸引力。打个比方,就像一枚钱币 ,即使流通多时、磨损严重乃至漫漶难辨,其币值亦不 会贬跌。甚至一提及“江南”之名,随之可搭配一连串 固定的述语式词组,比如“可采莲”,或“佳丽地”, 或单单缀以一“好”字。
目录
象征意义上的南方(王平、魏宁) 南金与羽扇:陆机的“南方意识”(康达维) 拟作:陆机、陆云与南北间的文化交融(田晓菲) 哀怨、抒情性和南方(王平) 南国“远”疆:江淹在福建的蛮暗岁月(柯睿) 伤春:王勃与李白对南方文学主题的再想象(魏宁) 羊公碑与山公醉:襄阳的两个诗学典故(吴捷) 九世纪以来的江南:论心欲的惯习化(宇文所安) 致谢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