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命的现象

生命的现象

  • 字数: 650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美)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译者:颜培//张琳捷//杨思然
  • 商品条码: 978711229520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7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部四卷本著作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到探索创造生命的过程,再到描绘生命世界的愿景,最后回归生命的终极本源——通过层层深入的结构逻辑,阐明了如何通过建筑实现人与自然的深度统一,以及如何在建造中唤醒人类与世界的本真联系。 《第一卷 生命的现象》以理论为起点,揭示了“生命”是一种能够被感知、测量并创造的真实存在。建筑的美和生命皆因其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具有尺度层级、强中心感知体、边界、交替重复、积极空间、优美的形状、局部对称、深度连锁与模糊、对比、渐变、粗糙、呼应、虚空、简约和内在宁静、不可分割这15种属性的中心感知体的嵌套和关联而构成。亚历山大教授指出,当代建筑领域的混乱与困境,根源就在于对建筑生命本质的忽视。本卷提出了一种结合科学、哲学与艺术,基于人类感知重新理解建筑的美与生命的科学观测方法,为创造和谐、具有生命的建筑环境提供支撑。 《第二卷 创造生命的过程》从动态生成的角度切入,提出了一种以“生命过程”为核心的全新建筑与规划方法。亚历山大教授指出,现代社会因机械化的设计流程和僵化的制度,阻碍了建筑的生命在创作过程中的自然展开。他强调,建筑生命的创造是一个兼顾整体与局部的渐进过程,通过“15种结构保持转换”逐步实现。过程的每一步决策都基于环境和现有结构,每一步都有助于提升整体的深层秩序并赋予其独特性,每一步都在去除冗余、强化必要,最终形成具有复杂性与整体性、能够激发人类深层感受的生命结构。这种生命过程不仅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方法论支持,而且对当前机械僵化的设计模式提出了深刻反思。 《第三卷 生命世界的愿景》聚焦实践层面,描绘了一幅基于“生命过程”的设计愿景。通过大量实际案例,本卷探索和实践了一种有机的、强调建筑与环境依存关系的设计方法,并探讨了如何运用新方法构建充满归属感、和谐美感和独特性的建筑环境。亚历山大教授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展示,无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还是建筑细节的设计,生命过程都能在建筑、使用者与环境之间持续反馈与调适,从而实现共生关系。这一方法不仅能满足使用者深层次的情感需求,还能赋予建筑作为艺术品的永恒价值,使其成为能够与世界和谐共存的杰作。 《第四卷 生命之光的根基》将视角提升到哲学和艺术的高度,回归生命结构的本源,探讨了“自我”作为万物生命之光的深层意涵。通过对古代艺术与建筑的剖析,亚历山大教授揭示了它们的伟大之处均源于对最深层自我的真实表达。他提出了一种忠于自我的秩序创造方法,以实现物质与自我的深层链接。这种方法以整体展开结构为引导,尊重自然的秩序与动态的生成过程,逐步强化自我与物质的关联,从而创造出超越机械化、能够滋养人类心灵的深刻之作。 全四卷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建筑、自然与人类关系的视角——从生命的本质出发,以自然为师,通过动态生成的过程,将建筑的秩序与生命重新带回人类的生活场景。亚历山大教授的洞察力和实践精神,将为每一位读者带来新的启发,让我们重新认识建筑的意义——建筑不仅是生活的载体,更是生命的延续。 这四卷不仅是一部建筑学的理论巨著,更是一部融合哲学、科学与艺术的跨学科的学术经典。亚历山大教授的理论不仅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深刻的指导,更为我们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提供了重要启示。通过全四卷的阅读,或许我们能够重新认识建筑与生命的关系,重新定义建筑的意义。在生命与秩序的指引下,我们将不再止步于形式化的美学追求,而是深入探索如何创造出真正能够滋养人类内心的空间,让我们重新在建筑中发现生命的光辉,在生活中拥抱自然的秩序,并在人与世界的深层统一中找到真正的宁静与满足。
目录
译者序 中文版序 总序 前言 第一部分 第1章 生命的现象 第2章 生命强度 第3章 整体和中心感知体理论 第4章 生命如何源于整体性 第5章 15种基本属性 第6章 自然界的15种属性 第二部分 第7章 个性的秩序本质 第8章 自我镜像 第9章 超越笛卡儿:科学观察的新模式 第10章 生命结构对人类生命的影响 第11章 空间的觉醒:建筑的作用原理 结语 附录 整体性与生命结构中的数学 致谢和图片来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