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媒介文化的历史逻辑

媒介文化的历史逻辑

  • 字数: 196
  • 出版社: 四川大学
  • 作者: 熊澄宇|
  • 商品条码: 978756907057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媒介传播学术文 集。2021年熊澄宇教授在 四川大学开设“媒介史和文 化传播”课程,其间10余位 博士研究生参与该课题的科 研,本书即为研究成果的汇 编。本书从我国古代文物所 进行的文化传播的角度切入 ,主要包括:史前媒介,重 点研究烽火、结绳、岩画等 ;甲骨,重点研究文字与占 卜;夏陶,重点研究纹饰与 图案;商铜重点研究金文与 战事;周漆重点研究绘画与 图腾;秦简重点研究简牍与 经文;汉瓦,重点研究瓦当 与汉砖;唐碑,重点研究书 法与碑帖;宋版重点研究雕 版与装帧;元画,重点研究 水墨与诗文;明印,重点研 究篆刻与印谱;清瓷,重点 研究装饰与款识。通过上述 各个历史时段的研究,阐释 了各类媒介形态在文化传播 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简介
熊澄宇,美国杨百翰大学博士,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文科资深教授。专业方向为跨学科战略研究。 长期担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全球化创新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 现任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上海交大访问讲席教授、成都大学战略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海南师范大学熊澄宇院士工作站主持人。
目录
第一章 岩画:史前中国岩画叙事的传播模式、机制与功能 引言 第一节 元媒介与图像叙事:史前岩画叙事的媒介属性与传播模式 第二节 文化仪式与经验框架:史前岩画叙事的传播原理与机制 第三节 社群交往:史前岩画的传播动力和信仰表征 结语 第二章 夏陶:论陶器的交往特性 引言 第一节 陶器:一种交往媒介 第二节 陶器交往特性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陶器交往特性的本质内驱力 结语 第三章 商铜:商代青铜器的媒介性与文化传播 引言 第一节 商代青铜器的媒介性 第二节 商代青铜器的媒介实践 第三节 青铜器媒介属性的复合性及其影响 结语 第四章 周漆:两周时期漆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引言 第一节 周代漆器工艺的特征与发展 第二节 周代漆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结语 第五章 秦泥封:媒介视角的多重身份解读 引言 第一节 泥封、封检与护封 第二节 中国泥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节 媒介视角下秦泥封的多重身份 结语 第六章 汉墓:文化于媒,礼入于法 引言 第一节 媒介化:分析汉代社会治理的新视角 第二节 汉代墓葬作为治理性媒介的功能属性 第三节 汉代墓葬媒介化治理的运行逻辑 结语 第七章 汉瓦:作为文化向心媒介的汉代瓦当 引言 第一节 汉代瓦当的媒介“可供性” 第二节 媒介偏向:时空并重 第三节 作为文化向心媒介的汉代瓦当 结语 第八章 唐碑:碑刻技艺与唐代知识生产传播 引言 第一节 碑刻相关研究 第二节 人、物与交通:唐代碑刻鼎盛的物质技术条件 第三节 基于碑刻的知识生产与传播 第四节 承前启后:唐碑在知识传播中的作用与问题 第九章 宋版:雕版印刷、类书与宋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 引言 第一节 从复印技术到基础设施:雕版印刷技术的创新与传播 第二节 类书兴盛背后的媒介生态图景 第三节 雕版印刷技术对宋代类书的形塑作用 结语 第十章 元画:元代文人画的媒介样态与传播功能 引言 第一节 以画为媒:元代文人画的媒介形制与图式 第二节 借画传意:元代文人画家群体的身份构建与社会交往 第三节 文画传承:元代文人画中的意象传承与文化传播 第十一章 明印:明印在文人交往中的文化传播功能 引言 第一节 闲章:文人书画中的明印 第二节 边款:明印的文化传播实践 第三节 以印为媒:围绕明印展开的文人交往 结语 第十二章 清瓷:中外文化风尚交流互鉴 引言 第一节 清代外销瓷的发展与衰落 第二节 清代外销瓷的文化维度剖析 第三节 中外文化风尚交流互鉴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