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二十二辑):中国哲学的实践关怀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二十二辑):中国哲学的实践关怀

  • 字数: 169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郑宗义 主编
  • 商品条码: 978757321634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18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辑的主题为“中国哲学的实践关怀”,收有主题论文四篇,加上其他论文两篇,共收文六篇。林月惠老师的文章提出本体论、功夫论、经典诠释三合一是客观论述与评价理学家“宗旨”的理论判准,并试图以此为当代中国哲学建构“功夫论”的探讨提供理论资源。梁奋程老师的文章以沈恩(Amartya Sen)的理论来解读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彭国翔老师的文章通过唐君毅与谢廷光的婚前书信,勾勒出了恋爱中的唐君毅的形象。吕政倚老师的文章分析了韩国儒者李震相和郭钟锡关于“未发时有无气质之性”的辩论。以上是四篇主题论文。邓康宏老师的文章探讨诠释学在建构当代中国哲学工夫论中的作用。杨昌杰老师的文章是天台佛教哲学专题研讨会的纪要。
作者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于2005年成立,刘笑敢教授及信广来教授为荣誉主任,并由郑宗义教授及姚治华教授分别担任正副主任。中心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学者访问计划及出版期刊,致力于组织与推动新课题、新方法、新领域、新资料的探索与研究,提升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的学术水平和促进学术交流。 郑宗义,1995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热爱教学与研究,信奉孔子之言:“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目录
主题论文:中国哲学的实践关怀 “宗旨”与“功夫论”之建构:以王阳明“致良知”、刘蕺山“慎独”为中心 能力取径视野下的儒家社会实践——以梁漱溟的乡村实践为例 爱情中的唐君毅——以《致廷光书》为中心 “气质之性何在?”——韩儒李震相与郭钟锡的“未发时气质之性有无”之辩 专论 诠释学参照下的工夫论建构 会议录 天台佛教哲学专题研讨会纪要 编后语 中国哲学的实践关怀 稿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