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精神人文学导论

精神人文学导论

  • 字数: 341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胡伟希 著
  • 商品条码: 978730136218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人类精神文明传统及其核心动力的学术著作。作者以跨文化的视角,尤其是基于中国古典人文学问的思考,对人文学的本质、方法及其在精神教化中的意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本书的核心问题在于:人类普遍的道德意识与精神实践的动力源自何处?人文学经典如何承载并传递这种精神性价值?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寻根性”追问,作者试图构建一种以“精神间性”为核心的精神人文学理论框架。 本书的独特贡献在于立足哲学形而上学高度,融合中西人文传统,尤其注重中国哲学与美学的资源,提出人文学不仅是知识体系,更是精神践履的学问。附录三篇进一步深化了对“境界交融”“人文性道德”等命题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本书适合哲学、文学、史学研究者及所有关注精神人文价值的读者,为当代人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作者简介
胡伟希(1948—2024),籍贯湖南长沙,生于湖北武汉,长于广东韶关,毕业于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西哲学比较、中国伦理思想史。著作有《金岳霖与中国实证主义认识论》《中观哲学导论》《传统与人文:对港台新儒家的考察》《金岳霖哲学思想》《观念的选择:20世纪中国哲学与思想透析》《知识、逻辑与价值:中国新实在论思潮的兴起》《中国本土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哲学》《流年物语:西方近现代文明的哲思》《天人之际:中国哲学十二讲》《转识成智:清华学派与20世纪中国哲学》和《胡伟希文集》(8卷,韩文)等。
目录
导论 精神·人文理性·精神间性——精神人文学如何可能 一、 引论:《实用人类学》与现当代的“精神科学”研究 二、 世界是“精神的存在” 三、 人文理性思维的本质规定 四、 论“感应”与“精神间性” 五、 人文学文本的阅读与精神呈现 六、 余论:人文教化与精神学的审美与宗教 第一章人文学与中国哲学传统 一、 何为“人文学”? 二、 人文学的本性 三、 人文学的方法:经典与诠释 四、 人文学的中国哲学视界——以道为中心 第二章人文学与“精神科学”——兼论中国人文学术传统 一、 何为精神科学 二、 作为“精神科学”的人文学 三、 人文学与精神教化 四、 中国人文学术传统——以中国哲学为例 第三章人文学研究之域:文本与经典 一、 人文学文本中人的精神性存在的呈现方式 二、 “经典”在人文学研修中的地位 三、 人文学文本研习与人类精神传统 四、 人文学研修的本质规定与方法论特征 第四章文体·风格·话语与“喻”——论人文学文本的构成 一、 人文学文本与“喻” 二、 论三种“文体” 三、 论“风格” 四、 论“人文话语” 第五章转喻:论作为人文学的史学文本 一、 论历史之“真” 二、 历史叙事如何可能 三、 论“接受史学” 四、 史学作为人文精神教化之学 第六章提喻:论作为人文学的诗学文本 一、 论“意象本体” 二、 “诗可以兴” 三、 “诗格”与“意境” 四、 论“感遇” 五、 诗与游戏 第七章讽喻:论作为人文学的哲学文本 ——兼论中国哲学的思维特性 一、 哲学与观念思维 二、 哲学文本与悖论思维 三、 从中国哲学文本看悖论思维 四、 悖论思维的宇宙图景及其精神学意义 五、 哲学作为审美性的人文精神教化之学 第八章感应·感通·理念:人文学的本体世界 一、 “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 二、 人文学的三个世界 三、 感应的心理机制分析 四、 从感通到理念 第九章人文学作为“精神实践之学” 一、 何为精神实践之学 二、 论“精神间性” 三、 人文学精神教化的实践原理:熏习与功夫 四、 兴、情与文:人文学的精神教化如何可能 五、 余论:人文学精神实践与宗教精神 附录 附录一论“境界交融”——人文学作为求道的 学问如何可能 附录二中国经验:哲学与人文学的沟通何以 可能——兼论人文学的形而上学基础问题 附录三人文性道德如何可能:修礼与践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