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狮子老爸讲历史
字数: 620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狮子老爸|绘画:莳歌
商品条码: 9787101170634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865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19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狮子老爸讲历史》以著名主播狮子老爸在喜马拉雅平台《上下五千年:秒懂中国史》广播连载节目的文字稿为底本,进行精心编撰。《上下五千年:秒懂中国史》在喜马拉雅站内累计播放量过亿,订阅量约15万。狮子老爸充满童趣的语言风格和讲述方式,深受孩子喜爱,广获家长好评。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用幽默风趣的文字,为小读者讲述从盘古开天辟地到清朝的精彩历史故事。每个故事均配有彩绘插图,直观展现历史场景;文前导语激发阅读兴趣;文末设置“原典再现”栏目,引导孩子原汁原味读原典,并增加文化常识积累。 《狮子老爸讲历史》是一套融中国古代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故事和传统文化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历史启蒙读物,是陪伴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家庭藏书。
作者简介
狮子老爸,本名姚金明,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故事大王、资深媒体人,曾多次荣获国、省、市主持人奖及新闻奖。投身于教育事业多年,立志打造适合“全家收听、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截止2025年,全网用户数破百万,收听量破16亿,是国内儿童故事教育领域第一梯队。出版实体图书《狮子老爸趣味西游记》《可乐诗词穿越记》《狮子老爸讲历史》。 莳歌,本名李佳,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动画专业。曾任江西泰豪学院动画师、讲师;西安长风绿谷集团分镜师。后成立个人工作室,从业十余年。与环球少儿合作出版国学《语文阅读盒子》12期,小夫子国学教材《世说新语》《弟子规》《论语》等12本;与今日教育、花火、红蜻蜓等杂志合作插图绘制,参与学而思绘本、课件、儿歌配图。
精彩导读
苏武牧羊 恪守汉节 为了巩固与北方匈奴的关系,汉武帝派遣使者出使匈奴,以期能够通过和平手段维护边疆的稳定。然而当汉朝派苏武出使匈奴时,匈奴却扣押了这位使节。苏武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使命与气节。 汉朝和匈奴经常派使节去打探对方的消息,匈奴人先后扣留了许多大汉的使者,汉朝也扣留匈奴的使者相抵。 公元前101年,匈奴的新单于且鞮(dī)侯继位,他害怕汉朝会趁机攻打匈奴,于是声称汉天子如同他的长辈一样,并派使者出使汉朝,并对汉武帝说:“陛下,您有所不知,之前扣押大汉使臣的是老单于。老单于不明事理,已经退位了。如今且鞮侯单于上任,想与大汉交好,原来扣押的大汉使臣,全都送回来了。” 汉武帝听后,十分赞赏单于的做法:“且鞮侯确实明事理,不起战祸,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这是好事。朕也派使臣前去同匈奴建交。”汉武帝也释放了汉朝扣留的匈奴使者,并且在群臣中左挑右选,最终选中了中郎将苏武,派他作为大汉使臣出使匈奴。 出使匈奴 遭遇变故 公元前100年,苏武同副使张胜、助手常惠以及一百士兵,组成大汉使团,手持汉节,带着丰厚的礼物,前往匈奴。汉节是使者的象征,是大汉的颜面。 苏武带领使团到达匈奴后,见到了且鞮侯单于,呈上了汉武帝的亲笔信。信中写得很客气:“单于亲启,大汉王朝不愿与匈奴兵戎相见,故派遣使者前来,愿与匈奴交好。为表诚意,朕特命使者带去金银财宝若干。” 匈奴被汉军打得节节败退的时候,知道认输求饶,等汉武帝跟他们客客气气地建交时,他们反而得意忘形起来。当着苏武等使臣的面,且鞮侯单于耀武扬威地说:“如今,是我们匈奴不愿意出兵攻打大汉。否则,我们定能将你们的疆土踏平!” 苏武很生气,但是他知道自己身负与匈奴结盟的任务,不想跟单于多做争辩。没想到,就在任务即将完成时,发生了变数。 原来匈奴国有人打算谋反,他们暗中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然后投奔汉朝。这些人中有一个叫虞(yú)常的人,与苏武的副将张胜是旧识。虞常私下找到张胜,对他说:“我听说大汉天子痛恨卫律,我可以暗中除掉他。我的亲人在汉朝,希望朝廷可以赏赐他们。”卫律曾经是汉朝的使臣,但是他向匈奴投降了,还泄露了汉朝的情报,所以张胜同意了虞常的计划,并送给他许多财物。 然而,谋反的计划走漏了风声,参与谋反的人大都战死,虞常被活捉了,单于派卫律去审理此案。张胜听说后,害怕虞常会供出暗杀卫律的计划,连忙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知了苏武。 苏武叹息一声,说道:“这件事势必会牵连到我,倘若先受匈奴侮辱而后死去,丢了大汉使臣的颜面,那就更加愧对祖国了!” 说着,苏武要自杀,所幸张胜、常惠等人拼命阻止了他。 张胜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虞常果然把他给供出来了。单于听到后,勃然大怒,立刻就要把汉朝的使者全都杀掉。但他手下的官员劝他:“倘若谋杀卫律未遂就判了死罪,那如果有人谋害单于,又该如何断罪呢?不如劝这些汉人投降,归顺于我们。” 且鞮侯单于深以为然,便派卫律去招降苏武,然而苏武却说:“倘若丧失气节、有辱使命,即便苟且偷生,又有何颜面回汉朝去见陛下?就让我死在这吧!”苏武说罢,拔刀刺向自己。卫律大吃一惊,连忙请医生来医治,这才救回苏武一命。 屡次招降 不为所动 单于听说了苏武的举动,感叹道:“大汉使团当中,正使苏武确实是好汉。我很尊敬和佩服他,一定要让他投降!” 等苏武伤势痊愈后,卫律当着苏武等人的面斩杀了虞常,然后对张胜说:“大汉使者张胜谋杀单于近臣,是死罪。但若接受单于的招降,就可以赦免你的罪行。”说完,卫律提剑就要杀掉张胜,张胜连忙请求投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卫律又对苏武说:“你手下的人犯了罪,你也应当连坐。” 苏武却不肯认罪:“我一没有和他同谋,二不是他的亲属,凭什么连坐?” 卫律提剑要杀苏武,苏武不为所动。卫律又对他一番威逼利诱:“苏武,如果你愿意投降,定能受到单于的器重。金银财宝、绫(líng)罗绸缎、美女佳人应有尽有。如果你不肯投降,那便会白白丢了性命。葬身在这无边荒漠,化为一捧尘土,世间谁会记得你呢?” 苏武笑了笑,回道:“忠君报国乃我大汉臣子应该恪(kè)守的准则,怎么能因为威逼利诱就投奔匈奴呢?” 卫律还要再劝,苏武痛斥卫律叛国叛君,卖身为奴。卫律无计可施,心知苏武绝不可能投降,只好一五一十地回禀单于。 单于见苏武不屈服,更想要招降苏武了。于是,单于安排手下,好好折磨苏武。他心想:任他是钢筋铁骨,在一番折磨下,早晚也会示弱投降。 苏武被关进了一个大地窖里,条件非常艰苦。而且看守苏武的匈奴士兵还不给苏武吃饭,苏武什么时候投降,什么时候才能有饭吃。 就这样过了半个月,苏武硬生生地挺过来了。没有水,苏武就在下雪的时候,抓一把雪放到嘴里,把雪当水喝;没有饭,苏武就把毡毛撕成小块,塞进嘴里慢慢嚼(jiáo),嚼烂了再咽下去当饭吃。 北海牧羊 不忘汉节 单于认为苏武有神灵保佑,也不忍心杀掉这个大汉使臣,便决定让他去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区域)放羊。单于声称等公羊生了羊羔,才能放他回去。苏武双手紧紧抱着汉节, 前往北海去放羊。 北海荒无人烟,没有粮食,苏武只能挖鼠洞,吃里面储存的果实。后来,苏武砍了一些木头,搭成一间小屋, 才有了居住的地方。等苏武对这片草原有所了解之后,就在北海生活了下来。期间,单于不断派官员带着金银珠宝和美味佳肴,前来劝说苏武:既然都要待在匈奴,在匈奴王庭做官不好吗?为什么非要过苦日子呢? 苏武也不跟劝降的人多做争辩,每次劝降的人来,苏武就拿出汉武帝赐的汉节轻轻抚摸,以表明他对大汉王朝的忠心。 苏武在北海牧羊长达十九年。听说汉武帝去世的消息后,他面朝南方失声痛哭,甚至哭到呕出鲜血。此后一连数月,苏武都早晚哭祭汉武帝。 汉昭帝继位数年后,匈奴与汉朝议和。汉昭帝派遣使者前往匈奴,希望能把苏武接回来。可是匈奴人却欺骗使者,对他说:“你们的老臣苏武,早就死了,你们接不到人了。” 这时,苏武当年的副手常惠找到大汉的使臣,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使臣,并教使臣如何应对单于,好救苏武回去。 第二天,大汉使臣再次拜见单于,对单于说:“您不能骗我们,您知道为什么大汉派人来找苏武吗?因为不久前,大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了一只大雁,大雁的腿上绑着一封信。上面说苏武身在北海,心向大汉。所以我们才会奉皇命,千里迢迢来接老使臣苏武回家。” 单于一听,心里慌了。苏武在北海牧羊的事,大汉王朝无人知晓。难道真的有一只鸿雁,飞越了千山万水,恰好被大汉皇帝一箭射中?想到这,单于心里害怕了,只好放苏武返回大汉。 公元前81年,苏武、常惠等九人回到了大汉王朝,当年的百人使团,如今就剩下九个人了。京城的百姓听说老使臣苏武终于返回长安了,纷纷走出家门,前来迎接,想一睹大汉王朝英雄人物的风采。苏武等人从正门入城时,百姓看到一位鬓发灰白的老者走在最前面,佝偻(gōu lóu)着身躯,手中还拿着一根锃(zèng)光瓦亮的汉节,他正是苏武。百姓纷纷感慨,称赞苏武不堕大汉威风,忠心耿耿、坚贞不屈。 (故事源自《汉书》) 原典再现 武骂律曰:“女(rǔ)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xiáng )虏于蛮夷,何以女(rǔ)为见?且单于信女(rǔ),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yuān)王杀汉使者,头县(xuán)北阙(què);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xiáng)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汉书·苏武传》 大意:苏武骂卫律:“你身为汉朝臣子,却忘恩负义,背叛君主和亲人,投降蛮夷异族,我见你干什么?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生死,你不但不公平处理,反而想挑拨两国君主相互争斗,在一旁坐观成败。南越国杀死汉使,被汉灭掉后变为九郡;大宛王杀死汉使,他的首级被悬于长安宫廷北门;朝鲜杀死汉使,立即招来灭国之祸;只有匈奴还没有干过这种事。你明知我不会投降,却想借此挑起两国之间的战争,只怕匈奴的灾难,将会从杀我开始了。”卫律明白苏武终究不会受他的胁迫,只得禀报单于。 宠臣郑和 七下西洋 燕王朱棣谋权篡位,取得了江山,但他心里还有根刺—朱允炆是真的死了,还是逃跑了?有人说,破城之前皇宫里燃起了大火,建文帝跟后妃都已经葬身火海。但朱棣似乎并不太相信。为此,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 朱棣攻入都城南京的时候,发现侄子朱允炆的尸体已经被烧得漆黑。但也因为烧得焦黑,所以无法断定这尸体究竟是不是朱允炆的。朱棣心想:也许当时的大火只是障眼法,朱允炆身边的太监或其他人换上了龙袍,代替朱允炆死了,而朱允炆则趁乱逃出了皇宫。 朱允逃到了外国? 朱棣一直担心,万一朱允炆隐姓埋名、积蓄力量,有朝一日举起大旗来讨伐他怎么办?朱棣担忧良久,甚至忧思成疾,最后只好找来心腹大臣,询问办法。 众大臣纷纷建言献策,有人提出发布通缉令,让全天下的人一起帮忙抓捕朱允炆。朱棣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本来他的皇位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通缉朱允炆,那不等于公开宣传自己谋权篡位吗?到时候通缉令一发,全天下老百姓就都知道朱棣想要害死朱允炆了。他当场就把提议的人赶了出去。 另一个大臣说:“陛下,依臣之见,建文帝如果还活着,只怕不会留在咱们大明。如今过了这么久还是杳(yǎo)无音信,想必他已经逃到其他国家了,不妨派人到周边国家打探一番。” 朱棣一想,觉得有道理,可是如果朱允炆真的跑到外国,那该怎么找他呢?总不能满世界搜查吧? 大臣又建议道:“不如派一支船队访问周边诸国,一来可以打听建文帝的下落,二来也可以震慑(shè)周边诸国,让他们看到咱们大明的雄厚实力。” 朱棣大喜:“好,这个主意太好了!这出海船队的使臣,朕心中已经有人选了。”朱棣选中的人是他身边颇受信任的一个宦官,他就是郑和。 郑和原本姓马,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人。在朱元璋的军队攻打云南的时候,年仅十二岁的三宝被抓到军中,后来朱元璋觉得他聪明机灵,就把他指派给了燕王朱棣。三宝深得朱棣喜爱,后来还被朱棣赐姓郑。 郑和跟随朱棣走南闯北,见识不凡,也曾经参加过战争,精通兵法,有军事作战才能。当明成祖想找个有头脑而又忠心耿耿(gěng) 的心腹去暗中寻找建文帝时,就想到了一直追随他的宦官郑和。明面上,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各国,也就是现在的文莱以西、印度洋沿岸的诸国,暗地里,郑和要探听建文帝的消息。 郑和接受了明成祖的命令, 开始做出海的准备。几个月后,大军准备完毕,明成祖一声令下,大军出发,远航西洋。 浩浩荡荡下西洋 1405 年,郑和率领船队从苏州刘家河出发,浩浩荡荡地向西洋驶去。这支 船队声势浩大,兵卒有两万多人,船208艘,其中有62 艘大型宝船,其余为马船、粮船、战船等。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战船。船上除了士兵、水手外,还有翻译、医生、技术人员。携带的东西也非常多,有丝绸、瓷器、纸张、金银财宝等。 船队先到达占城(今越南),然后又去了旧港(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东部)、锡兰等地……船队每到一个国家,会先去拜访国王,说明他们的身份乃是明朝的使臣,各国国王都亲自出来接待。每到一个国家,每见一个国王,郑和就给他们一些金银珠宝。各国国王得到中国使臣赏赐的金银珠宝,都非常高兴。这些国家还想派使节随郑和的船到中国朝贡。郑和欣然同意,明成祖派他出海,原本也有宣扬大明威名的用意,倘若这些小国愿意对中国岁岁称臣,明皇帝必定也不吝(lìn)赏赐。此外,郑和还用船上的瓷器、丝绸同当地的商人交换其他商品。 两年后,郑和带着浩浩荡荡的船队返回中国,向明成祖报告他的行程和所见所闻。虽然没有打听到建文帝的下落,但是他带回了另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有许多小国希望与中国建交,还特意派使臣来访。 明成祖朱棣见郑和的任务完成得很好,十分满意,便继续派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去过印度洋沿岸的30多个国家,最远的一次到达了非洲的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率领这样一支庞大的船队出使异域番邦,在当时实属壮举。古代没有现在这样先进的航海技术,只能靠自身积累的航海经验。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详细的海图,只能靠指南针,一边辨别方向航行,一边绘制海图。 路遇劫匪不害怕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人?因为财宝动人心,郑和带着这么多金银珠宝、瓷器丝绸,难免有利欲熏(xūn)心之人截杀船队。在七次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多次带兵打仗,击溃图谋不轨的人。 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郑和途经旧港,消灭了当地的海盗。海盗首领叫陈祖义,常常堵在商船必经的航道上抢劫商人的财物。郑和返回时曾派人招降陈祖义,陈祖义觉得郑和带着这么多船,一定有大批宝物,于是假装接受招安暗中谋划着要抢劫。郑和识破了陈祖义的阴谋,他不慌不忙地命令将士们准备好刀枪。 海盗大军刚把船队围起来,就被明军团团围住。陈祖义被生擒活捉,押送回京城,当街处斩。 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郑和又遇到了危险,不过这次不是海盗,而是锡兰国国王的诱杀。他见郑和出手阔绰(chuò),不由得动了杀心。锡兰国国王让王子把郑和骗下船,骗到城中,想强行勒索财物,并派军队暗中抢劫船队。郑和在进城的路上察觉情况不对,想返回船上,王子却变了脸,要把郑和抓起来。 虽然王子身边的人多,郑和身边只有两千护卫,但他率领两千护卫击溃了几万大军,一路杀进王宫,俘虏了国王和王妃。国王和王妃吓坏了,他们只是谋财,没想到连命都要搭上了。郑和押着国王、王妃返回中国,交给明成祖处理。明成祖赦(shè)免了国王和王妃的罪过,释放他们回国。经过这件事,周边邦国对中国越发敬畏,各国纷纷派使者来朝见。 第四次下西洋时,船队经过苏门答腊,又遇到了劫匪。这次的劫匪也不是普通的海盗,而是一个想要谋杀国君、自立为王的王子。这个王子恼恨郑和把赏赐给了国王,没给自己,就打算拦截郑和的船队,狠狠地宰上一笔。结果王子率领的士兵丢盔弃甲、落败而逃,王子也被生擒活捉了。 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各国的联系,与众多国家建立了友谊,同时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光辉的一页。 (故事源自《明史》) 见打包文件 十、前言 来自狮子老爸的一封信 亲爱的读者朋友: 你们好!我是姚金明,是你们熟悉的“狮子老爸”。我为什么有“狮子老爸”这个称呼呢?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我希望传达出的声音和笔下的文字像“ 狮子守护幼崽”一样,既能给予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又能为他们提供安全的精神港湾。在喜马拉雅平台,我的广播连载节目《上下五千年:秒懂中国史》付费版和免费版的总播放量已经突破1亿次。或许你们已经熟悉我的声音, 而在这套书里, 你们将领略到文字的独特风格。 我以喜马拉雅平台《上下五千年:秒懂中国史》广播连载节目的文字稿为底本,修改润色,用幽默风趣的文字,为大家讲述从盘古开天辟地到清朝的精彩历史故事。这套书的诞生,其实源于一个执念——让历史从竹简中活过来,成为孩子们爱读的故事、成长的阶梯和思考的源泉。 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浩如烟海的典籍记录着先祖的智慧与历史的源流。但对大多数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来说,传统历史书籍总被文言文的门槛、枯燥的年份罗列和刻板的评述困住,使得精彩的历史故事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化石。 在这个信息随手可得的时代,真正适合孩子阅读的历史读物却少之又少。十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 孩子们不是讨厌历史学科,而是需要用能打动他们的方式讲述历史。因此,我花费数年时间,精心打磨出这套读起来轻松、越读越想读的历史书——这就是《狮子老爸讲历史》创作的初心。 这套书涵盖了从远古时代到清代的漫长历史进程。依次讲述了远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历史变迁。每个时期精选重要事件与人物,如讲汉朝必谈丝绸之路的开辟,说宋朝必提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这样,孩子们能了解各个朝代的主要特征和历史贡献,从而构建起一个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我希望通过以下三个维度激活历史: 一、让历史成为沉浸式的剧场 孩子们抗拒的不是历史学科本身,而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本书彻底抛开学术化的表达,带读者“回到”历史现场:当你读到荆轲刺秦王时,会瞬间置身于咸阳宫殿,看清地图中徐夫人匕首的寒光,听见秦舞阳紧张的喘息……商鞅变法时贵族的愤怒咆哮、李清照写下“生当作人杰”时的泪痕、郑和船队起航时的号角……都好像可倾听、可触摸。 二、让历史回归真实的重量 鲜活的故事必须建立在真实之上。创作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在“故事性”与“真实性”间找到平衡。本书所有内容均以正史为根基:从《史记》《汉书》到历代官方档案,在海量史料中寻找可靠依据。如“玄武门之变”参考了《新唐书》与《资治通鉴》等不同史料;于谦守卫北京的故事源自《明史》和《明实录》……唯有真实的土壤,才能让读者把握历史发展的真正脉络。 三、让历史照进现实的思考 读历史的重要意义,在于从过去关照当下:鸿门宴不仅是宴会上的博弈,更让我们思考“关键时刻该如何取舍”;“玄武门之变”不仅是兄弟相残,还启发我们讨论“遭遇不公时如何理性应对”……引导孩子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深度理解历史,能够提升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从而更好地面对人生的风雨波折。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面对什么,希望都有着生动的“历史案例”指导你们如何去做。 现在,请翻开这本书。那些课本中遥远的名字将变成与你对话的朋友,史书里模糊的记载将化作清晰的生活智慧。让我们一同走进历史—读懂过去的长河如何流淌,才能更清醒地走向未来的江海。
目录
上册目录 远古 盘古大神开天辟地 女娲抟土造人 燧人氏钻木取火 伏羲氏启发民智 神农氏遍尝百草 炎帝、黄帝与炎黄部落 涿鹿之战 大败蚩尤 仓颉发明汉字 女娲炼石补天 金乌乱世 羿射九日 许由不愿当首领 唐尧禅位于虞舜? 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夏朝 夏启即位 废除禅让 酒池肉林 始于夏桀 商朝 奴隶宰相伊尹治国 商王盘庚迁都至殷 姜太公专钓有心人 西周 周公辅政 殚精竭虑 厉王暴政 国人造反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春秋 郑庄公掘地见母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君位 管仲鲍叔牙情谊深 曹刿三鼓之计破齐 老马识途 逃离迷阵 晋文公退避三舍 商人弦高舍命救国 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孙武治军 女子练兵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赵氏孤儿终报大仇 战国 三家分晋 七雄并立 商鞅变法 移木立信 孙膑庞涓兵家智斗 苏秦张仪纵横传奇 屈原被贬含恨投江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蔺相如完璧归赵 廉颇蔺相如将相和 范雎远交近攻 赵括自大 纸上谈兵 毛遂自荐 有勇有谋 李冰修建都江堰 荆轲献图 暗刺秦王 中册目录 秦朝 秦始皇推行统一措施 徐福遍寻不老神药 奸相赵高指鹿为马 陈胜吴广起兵抗秦 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 项羽与刘邦鸿门宴上对决 张良拾履 获赠奇书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霸王末路 四面楚歌 汉朝 萧规曹随 一成不变 太后专权 周勃夺军 缇萦救父 废除酷刑 周亚夫从严治军 晁错削地 七国叛乱 飞将军李广智勇双全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张骞出西域 开辟丝路 苏武牧羊 恪守汉节 昭君出塞 抚安匈奴 外戚王莽谋权篡位 绿林起义 赤眉造反 昆阳大战 新朝覆灭 三国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董卓专权 祸乱朝纲 群雄逐鹿 龙争虎斗 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三顾茅庐 终得孔明 孙刘联盟 共抗曹操 赤壁之战 火烧战船 吕蒙读书 刮目相看 火烧连营 刘备托孤 死诸葛吓退活仲达 三家归晋 一统天下 两晋 石崇王恺 斗富为乐 八王之乱 西晋衰落 祖逖闻鸡起舞 石勒从奴隶变成皇帝 东晋桓温 三次北伐 苻坚王猛 君臣一心 名臣谢安 安定东晋 淝水之战 以弱胜强 南北朝 檀道济唱筹量沙稳军心 高允忠厚直谏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侯景之乱 皇帝饿死 陈后主荒唐亡国 隋朝 隋文帝锐意改革 杨广登基做皇帝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 下册目录 唐朝 唐国公李渊乱世起义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魏征直言敢谏 文成公主吐蕃和亲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周名相狄仁杰 玄宗登基 开元盛世 盛极则衰 贵妃殒命 藩镇势大 安史之乱 二王辅政 永贞革新 甘露之变 皇权衰微 黄巢起义 朱温篡唐? 五代十国 后唐庄宗迷戏误国 千古遗臭儿皇帝 宋朝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宋辽之争 杨业受害 虽胜犹耻的澶渊之盟 宋夏好水川之战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除旧弊 女真建金 北宋灭亡 岳飞怒发冲冠抗金 辛弃疾生擒张安国 元朝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南宋覆灭 元朝一统 红巾军起义乱元朝 明朝 朱元璋崛起于江淮 朱元璋大战陈友谅 元朝覆灭 明朝建立 分封诸王 朱棣篡位 宠臣郑和 七下西洋 土木堡战败 于谦守北京 杨继盛冒死劾严嵩 清官海瑞 怒斥皇帝 戚继光抗倭安边疆 张居正改革救明朝 努尔哈赤大败明军 良将袁崇焕被陷害 闯王李自成灭明朝 清朝 吴三桂投降迎清兵 郑成功收复台湾岛 康熙帝隐忍除鳌拜 灭吴三桂 平定三藩 驱沙俄 亲征噶尔丹 十全老人 乾隆皇帝 和珅跌倒 嘉庆吃饱 林则徐虎门销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 动清撼外 慈禧太后 垂帘听政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中日甲午海战 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义和团大刀灭洋贼 武昌起义 清朝灭亡 PDF见打包文件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