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沙洲的“小树苗”

沙洲的“小树苗”

  • 字数: 106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王琼华 著;彭媛,吴思萍 绘
  • 商品条码: 978755988105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沙洲的“小树苗”》是为青少年创作的散文集,属于“中国故事”丛书。本书聚焦在“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四年级学生以及沙洲片区孩子这些“小树苗”的成长故事,透过他们鲜活的成长轨迹,细腻勾勒出沙洲片区少年的童心梦想、盎然活力和璀璨憧憬。他们是一群自信开朗、活泼向上、喜欢阅读、乐于实践、热爱科学的阳光少年,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少年的担当与责任。同时,书中通过孩子们的成长故事映射出极其丰富又充满地域特色的业余活动、红色文化的薪火相传,生态文明的盎然绿意,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重生……诸多方面交相辉映,共同织就一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绚丽图景。
作者简介
《沙洲的“小树苗”》聚焦在“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湖南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四年级学生及沙洲片区孩子的成长故事。26位沙洲少年,26段真实故事,书中生动展现了这群阳光少年自信开朗、热爱阅读与实践的精神风貌,通过他们的视角,描绘了红色文化的传承、生态文明的生机、民族团结的和谐及非遗文化的焕新。孩子们的成长轨迹与乡村振兴的绚丽图景交相辉映,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精彩导读
香火龙 腊月,村里又开始在祠堂里扎香火龙。 朱琳洁的爷爷扎了几十年香火龙。这次,爷爷负责扎龙尾巴。一天下午,几个扎龙头的村人突然争论起来,你一语,我一句,没完没了的,调门也越来越高了。爷爷起身上前问个究竟,才知道他们把龙角扎了几遍,都觉得没扎出龙角的霸气,却又不知道如何改进方法。于是,他们相互埋怨起来。 “龙角不是吵嘴吵出来,还得靠手扎。” 爷爷动手了,仅仅花半个多时辰,龙角便扎成了。站在一侧的几个村人早就看呆了眼。这真是两只带着凛凛威风的龙角。 祠堂里的这一幕,恰恰被朱琳洁看见了。她刚来给爷爷送午饭。没想到爷爷还有这么一双巧手,这一刻,朱琳洁对扎龙有了浓浓的兴趣,便上前扯扯爷爷的衣袖说:“爷爷,我也要扎龙。” “真想学吗?” 朱琳洁挺挺胸,几分认真、几分顽皮地嚷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四匹马也好,五匹马也罢,爷爷管不了。扎香火龙,得从学编稻草辫子开始。” “我听爷爷的。” 于是,朱琳洁成了爷爷的“女徒弟”。爷爷跟她说:“扎香火龙,得一道道工序逐步进行。今天,我们先将稻草整理好,再像女孩扎头发一样,扎成一根根稻草辫子。” “稻草辫子?这名字太没趣了。” “哈哈,它也被祖上叫作‘赵公鞭’。” “这名字够牛!” 爷爷接着跟她介绍:“仅仅扎香火龙的 ‘赵公鞭’,便要花去一千多公斤稻草。” “啊,要这么多稻草?”朱琳洁惊讶了,“这稻草十分蓬松,一吨多重,差不多堆成一座小山了。” “还不包括棕叶、楠竹和向日葵秆等辅料。它们也要好大一堆。” “原来要扎香火龙,还真不容易。” “扎香火龙,就是祈愿祀龙止雨、祀龙止水,好让老百姓遇上风调雨顺好年头。这人呐,心有善愿,便啥事都不难做,啥事都能做得成。” 朱琳洁点点头。 “还有,扎香火龙,根本不是简单的手工活。你得好好了解香火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的多了,这龙才能扎得好,扎出你心中的那条龙。” 朱琳洁觉得爷爷说得真好。于是,她不断搜集香火龙的资料,如饥似渴地阅读。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她马上就会问爷爷或者其他匠人。很快,朱琳洁掌握了香火龙的种种知识。 这天,正在扎香火龙的朱琳洁看到一队游客兴高采烈地走进祠堂。走进祠堂看扎香火龙,早已成了沙洲片区的旅游项目之一。 一个游客问朱琳洁:“这里的龙为什么叫香火龙呢?” 朱琳洁很热情地说:“香火龙,就是香火成龙。每支龙香长六十厘米。一条香火龙要插四五万支香。” 游客们发出阵阵惊叹声。他们觉得这刚刚扎成的香火龙很见霸气,还有一股蓄势待发的欲望。 朱琳洁说:“密密匝匝,一点火,才好看,那才叫威风,叫壮观呢。” 接着,她跟游客介绍舞香火龙的程序。舞龙前,要到祠堂举行祭祖仪式,设案、焚香、作揖、施叩祀。这时站在香火龙跟前的村人一脸虔诚郑重,绝无一点嘈杂嬉闹声。因为在村人心里,这是很神圣的时刻。祭祖仪式过后,香火龙被抬起,先在祖祠前有模有样叩头三次,继而才开始舞龙。沿街的人家要燃放爆竹,这称“接龙”。按规定的路线舞过后,又回到祖祠前,龙首居中,盘成三圈,村民扯香后,即烧龙,这叫“化龙”,也称“龙归天”。到了第二天早晨,村人会将龙灰倒入溪流中,这叫“龙归大海”。 游客们赞叹:“太有仪式感了!” 这时,朱琳洁颇有自豪感地说:“我帮香火龙插过香,‘化龙’时我扯了好几把香回家。爷爷猛夸我,竟然不怕被香烫着。我其实有点怕香火烫伤。但爷爷说了,扯香就是扯福,我想把福气多多地带回家里。” 游客们非常向往地说:“能在这看一场香火龙,算是三生有幸。”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们村里明天就舞香火龙呐。” 听到朱琳洁这么一说,游客们马上就去找民宿住了下来。 第二天傍晚,祠堂前早早挤满人。朱琳洁看到了不少陌生的面孔。他们都是从十里八乡赶过来看热闹的。当然也有很多从广州、香港和上海等地赶来的游客。 “呯,啪!” “呯,啪!” “呯,啪!” 一队村人将二十只三眼炮高高举起。刹那间,三眼炮声响彻夜空。 地动山摇。 朱琳洁赶紧用指头紧紧塞住耳朵。她真害怕自己的心都会被震飞。 晚上七点半,全村男女老少纷纷持松明火束,将香火龙和双狮、双鱼、生肖等吉祥物一一点上火,再加上几十盏红光闪闪的龙灯,让夜晚顿时变得珠光宝气。 这时,人头攒动,欢声鼎沸。 谁都知道,香火龙要舞起来了。 “龙灯会”会长一声令下,三眼炮再度轰响。紧跟着,鼓乐喧天,鞭炮齐鸣。一百多位头顶草帽的青壮年男子齐刷刷上阵,各就各位。舞龙头每八人一扛,其余每两人一扛。号子声中,这一条两千多公斤重的香火龙就被高高地抬了起来。在同样火光闪闪的鲤鱼引领下,香火龙沿着村内主道和村边游走。一路上,香火龙还很悠闲地戏着龙珠。 “哇哦,这就是我跟爷爷他们扎的香火龙?” 朱琳洁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 她的话被旁边的一位游客听到了,很惊讶地问:“你也会扎香火龙?” “是的。我师父,就是我爷爷。” “了不起呀!” 太迷人了!朱琳洁这时看到龙身蜿蜒起伏,曲线柔美;龙尾如雀屏微张,迤逦灵活。她兴奋了。一个自己想象过的神话世界,竟然活灵活现出现在村子里。 人流中突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朱琳洁伸长脖子往前一看,原来香火龙正途经水塘边,龙身上的万点火光倒映水中,水中当即有了一条似是相随的香火龙。这壮观又轻盈的香火龙,与阵阵香烟一道随风飘动,这龙仿佛就在腾云驾雾…… 香火龙回到祠堂门前时,朱琳洁遇到了头一天交谈过的游客。其中一个游客饶有兴趣地问道:“你一个女孩子,怎么会想着学扎香火龙?” 朱琳洁认认真真道:“我们女孩子, 也是龙的传人!” 游客当即赞道:“说得好呀,说得好。” 朱琳洁笑了。 当晚,她在日记中写下了一段文字:“舞动的香火龙,是承载着乡愁、流淌着热血的传统民俗画卷;燃烧的香火龙,更是村民们对祖先智慧的敬仰、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殷殷期许!” 如今,朱琳洁有了一个最喜欢去逛一逛的地方,这就是盖在家门口的“汝城香火龙传承展览馆”。在这里,不仅设有香火龙展馆,还开辟了香火龙手工馆、香火龙长廊和香火龙观台。在爷爷的指点下,朱琳洁学会了辨识什么是扁龙,什么是回龙,什么叫多鞭龙,什么叫单鞭龙。她读“龙馆”展板上的前言时,发出了惊喜的叫声。原来,前言中写道:“2008 年,汝城香火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气宇轩昂地登上了国家文化遗产的最高殿堂……” 这时候,朱琳洁颇为家乡自豪,也更是觉得爷爷了不起!
目录
他们是“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的少年(代序) “我被习爷爷表扬啦!” 砸鱼、罩蜻蜓和做小小讲解员 爱做眼保健操的女生 她的舞蹈梦想 云朵上的钢琴声 我要做“内马尔” “图 书 角” 表 情 包 左 撇 子 “师父”与“徒弟” 寝室里的笑声 这地方最适合唱歌 留守的日子 扎 染 之 魅 瑶绣妹妹 做糖花子的女生 香 火 龙 磨豆腐之趣 跟外公种柰李 被呵护的一块小黄姜 捉 虫 记 盼盼摆摊 一个被“蓄谋已久”的生日 我跟青蛙一块儿跳过竹竿舞 共 富 图 领诵者的心愿 后 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