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周礼学史

周礼学史

  • 字数: 663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丁进|
  • 商品条码: 978752284848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58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周礼》学的历史轨迹,全面梳理两 汉以来的《周礼》学重要成果。《周礼》学史就是 《周礼》知识学、义理学、致用学的发展历史;汉 魏传注学、晋唐义疏学、宋明义理学、清代考据学 和现代分学科之学是《周礼》学史发展的五大阶段 。具体而论,杜子春是《周礼》知识学的奠基者; 郑玄、贾公彦分别为汉魏传注学、晋唐义疏学的代 表人物;李觏是《周礼》义理学“专题论派”的创 始者,陈友仁等的《周礼集说》是《周礼》义理学 的集大成之作;《周礼》致用学起于西汉晚期构建 “元始祀典”,孙诒让的《周礼政要》为《周礼》 致用学的绝唱。同时,孙诒让的《周礼正义》亦是 古典时期《周礼》学的集大成之作。研究《周礼》 学史,可为当下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丁进,安徽青阳人。现为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师从安徽大学孙以昭、复旦大学蒋凡教授攻读文学硕士、博士学位。从事中国古代文化教学研究,主要领域为经学,致力于经学元典与青铜器铭文的互证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皖派经学研究”“商周青铜器铭文的文学研究”“西周铭文史”“周礼学史”等科研专案,出版《周礼考论》等着作3部,发表《春秋赋诗的真相》《经学师法、家法与〈汉志·六艺略〉的家数问题》等论文5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周礼》学的开端 第一节 《周礼》学的初创 第二节 《周礼》致用学的初试 第三节 《周礼》致用学的挫折 第二章 《周礼》传注学的奠基和发展 第一节 郑兴的《周礼》学 第二节 杜子春的《周礼》学 第三节 郑司农的《周礼》学 第三章 《周礼》传注学的高峰 第一节 郑玄的生平与学术传承 第二节 郑玄注《周礼》的方法 第三节 郑玄《周礼》研究的缺憾 第四节 郑玄《周礼注》的影响 第四章 《周礼》义疏学的孤峰 第一节 贾公彦对经文的诠释 第二节 贾公彦对郑玄注文的解说 第三节 贾公彦《周礼注疏》的方法 第四节 贾公彦《周礼注疏》的评价 第五章 《周礼》义理学的形成 第一节 义理学专题论派的奠基 第二节 王安石《周官新义》的训诂特点 第三节 《周官新义》经义解说的特点 第四节 《周官新义》的缺憾和影响 第六章 《周礼》义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 王昭禹的《周礼详解》 第二节 郑伯谦的《太平经国之书》 第三节 叶时的《礼经会元》 第四节 俞庭椿、夏休的《周礼》专题研究 第七章 《周礼》义理学的集成和余波 第一节 王与之的《周礼订义》 第二节 陈友仁等的《周礼集说》 第三节 毛应龙的《周官集传》 第四节 《周礼》义理学的余波 第八章 《周礼》考据学的形成 第一节 王应电的《周礼》学 第二节 方苞的《周礼》学 第三节 江永的《周礼疑义举要》 第四节 沈彤的《周礼》学 第五节 惠栋的《周礼古义》 第九章 《周礼》考据学的发展 第一节 段玉裁《周礼汉读考》训诂理论贡献 第二节 《周礼汉读考》校勘名物制度考证贡献 第三节 王引之的《周官述闻》 第十章 《周礼》考据学的集大成 第一节 孙诒让《周礼正义》的体例和内容 第二节 集《周礼》经、注和经义研究之大成 第三节 集朴学研究方法之大成 第四节 《周礼》致用学的绝唱 第十一章 现代《周礼》学概要 第一节 古典《周礼》学的余波 第二节 《周礼》成书年代研究 第三节 《周礼》学历史研究 第四节 《周礼》思想内涵的发掘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