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科技金融

科技金融

  • 字数: 313
  • 出版社: 广东经济
  • 作者: 彭文生|总主编:张晓晶
  • 商品条码: 978754549548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3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科技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是金融科技 和传统金融的结合。科技是连接金融和产业的一个 重要工具,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对实现高水 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 量发展至关重要。本书从国际比较和理论溯源两个 角度阐述科技金融的基本内涵、逻辑体系,探讨银 行、资本市场等金融机构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分析 和探讨如何构建推动科技创新的现代金融体系等, 为从科技金融角度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和实践参考。
作者简介
彭文生,博士,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院长。曾任IMF经济学家、香港金融管理局经济研究处和中国内地事务处主管、巴克莱资本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和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兼职和社会服务包括: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辖下货币发行委员会委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学术年会主席团成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南开大学讲座教授、南开大学国家创新与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兼聘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生导师、《清华金融评论》编辑与学术委员会委员、《证券市场导报》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3年出版的《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获第一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著作奖”,2017年出版的《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获第六届金融图书“金羊奖”。
精彩导读
科技金融要解决什么问题 一、研发活动面临投资不足的困难 科技金融的意义在于促进研发投资、推动科技进步 。在实践中,创新者往往面临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这 里的不足既包括由于创新者研发意愿较低,实际研发投 入低于社会最优水平的情况,也包括囿于资金筹集能力 和融资市场失灵,研发投资金额较小的情况。正是由于 存在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科技金融的重要性才得以凸 显。 研发活动具有正外部性、高成本和长周期性、回报 不确定叠加信息不对称的特征,这三方面性质使得研发 投入不足成为一种普遍情况。 (一)正外部性降低创新者的投资意愿 创新者的研发投入水平取决于成本收益决策,预期 收益下降将减弱投入意愿。 研发活动具有正外部性,即存在难以私有化的社会 收益,因此创新者的私人投资意愿往往低于社会最优水 平。 如何理解正外部性的来源?第一种情况是知识扩散 。知识是研发活动的成果,由于知识不可完全保密,具 有非竞争性,单一厂商的知识创新对其他厂商的生产率 具有正向影响,引发不利于创新者的竞争。在现实中, 创新者的新产品可能被其他厂商模仿,仿制者无须负担 高昂的研发成本,这使仿制品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与创新 者争夺市场,从而损害创新者的利益。仿制药是这一问 题的典型案例,通过逆向研发,部分仿制药药厂以极低 的成本开发出与原研药疗效高度相近的产品,并展开价 格竞争。 第二种情况是部分创新存在难以变现的社会效益。 以疫苗为例,通过降低接种者的感染风险,疫苗可以延 缓病毒在群体中的传播,这意味着非接种者无须负担疫 苗成本,也可降低感染风险。然而,这些非接种者的健 康收益无法转化为疫苗厂商的收入。同时,当疫苗由私 人支付时,部分群体可能会拒绝接种,而寄希望于其他 人纷纷接种形成群体免疫,这种“搭便车”的心态使创 新者更难收回研发成本。 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减少正外部性对研发活动的抑制 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通过给予创新者对其创新成果 在一定时期内的专有权,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提高创新者 的私人收益,从而激发其研发投入意愿。对于不少国家 而言,知识产权制度并非内生。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 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对其成员国的知识 产权制度设立了最低标准,许多国家为此加强了知识产 权保护[1]。比如,印度在入世过渡期结束后,于2005 年修改专利法,其后仿制药在原研药推出后迅速进入市 场的现象逐渐成为印度的历史[2]。但需要注意的是, 知识产权制度并不能完全消除创新活动的正外部性。一 些专门知识(know-how)并不以专利、版权等特定知识 产权的形式存在,比如工匠在生产过程中总结的操作技 巧,同业交流、人员流动使这些知识存在扩散的可能,
目录
第一章 从规模经济看科技金融 第一节 从规模经济到创新经济:关注正外部性 第二节 金融的规模经济:关注负外部性 第三节 土地的规模不经济和金融周期 第四节 发挥内部规模经济效应,政策性金融支持追赶式创新 第五节 发挥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资本市场促进引领式创新 第六节 改善金融的结构 宏观篇 第二章 经济学视角下的科技创新 第一节 创新经济理论的演进脉络 第二节 经济学视角下的创新机制与宏观生态 第三节 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需多方协调打造 第三章 科技为何需要金融 第一节 什么是科技金融 第二节 科技金融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节 继续发挥银行信贷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 第四节 为何风投成为科技金融的重要模式 第五节 政府补位的能与不能 第四章 中国科技金融现状 第一节 需要重视市场在科创融资中的作用 第二节 银行主导的科技金融模式更适合支持追赶式创新 第三节 引领式创新需要资本市场主导的科技金融模式 第四节 产融结合、混业经营不利于资本市场发展 第五节 思考与启示 市场篇 第五章 中国资本市场发挥科技金融功能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第一节 资本市场促进引领式创新的机制及优势 第二节 A股市场:融资功能突出,但投资者获得感不足,不利于长期繁荣 第三节 股权市场:促进引领式创新的能力有所下降 第四节 股票市场与股权市场互动:互动效率有所下降 第五节 思考与启示 第六章 加强股市投资者保护的路径分析 第一节 反欺诈是投资者保护的核心 第二节 反欺诈路径一:在制度上,完善“上市公司—看门人—监管者—公众”链条 第三节 反欺诈路径二:在技术上,发挥数字监督的积极作用 第四节 思考与启示 第七章 建立包容性的资本市场体系 第一节 包容性的资本市场体系对创新企业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包容性制度改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探讨 第三节 对于夯实包容性制度改革基础的建议 第八章 发挥境外资本市场对我国科技企业的支持功能 第一节 境外资本市场对中国科技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节 香港市场对科技企业的吸引力下降,部分海外资金流出 第三节 中国科技企业获得美国机构投资的难度增加 第四节 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科技企业境外上市 第五节 更好利用境外资本市场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支持作用 第九章 私募股权市场问题分析与建议 第一节 消失的独角兽:私募股权市场面临转型压力 第二节 募资端:破解募资困难问题的关键在于重视耐心资本的财富效应 第三节 投资端:亟须推动股权投资多元化,发挥多样化筛选效应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