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宋代诗学新探

宋代诗学新探

  • 字数: 370
  • 出版社: 南京大学
  • 作者: 林湘华|
  • 商品条码: 978730527663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FZWB077)。本书透过笼罩宋代诗坛并影响后世深远的几大文艺课题,抉发其中蕴含的文艺理念及创作技巧,以作品结合美学和文学史的演进,综合而全面地探讨宋代诗学之深度内涵。本书以诠释关键课题为“经”,以解析作品与文艺思想的内容为“纬”,从作品解读开始,深度解析作用于其间的创作手法与思路,解释诗人如何运用成熟的技能,精准地表现其高明的文艺思想、诗学理论理念,更透过其所以在文学演进中发挥的作用,说明这些课题如何形成宋诗发展的脉络,阐释宋诗如何因此推进了诗歌成为一门“专门之学”,并成就自身成为与唐诗并峙的美学典型,以深入解读宋诗的艺术思维,期望以此作品和理论相互印证的研究,建构宋代诗学涵盖思想与技艺性的全面体系。
作者简介
籍贯为台湾省台南市,台湾成功大学文学博士,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现在嘉应学院任教。工作简历:2006.8–2007.7,成功大学中文系;2007.9–2009.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3.8–2018.6,明志科技大学通识中心;2018.6–2019.6,广西财经学院;2019.7-韩山师范学院;2021.9-嘉应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宋代诗学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第一章 一首“宋诗”的典型:《题落星寺》 一、有“法”:从《题落星寺》到宋诗 二、多重复合地用典 三、“无一字无来处 四、拗体:“拗”出了什么“声情” 五、格律与声情:律诗体制与音韵的表现性 六、从杜甫到黄庭坚 七、从黄庭坚到江西诗派 八、宋诗与禅宗 九、“拾遗句中有眼”:工夫 十、“彭泽意在无弦”:境界 十一、“活法”与“心法” 十二、“技进于道”的宋代诗学 第二章 说“法”:宋诗有“法” 一、法“源”:时代精神 (一)文学/诗学理念的转变 (二)诗法与句法:为何谈“法”如何说“法” 二、诗文创作之方:“章法”之“法” (一)“江西诗派”与“法” (二)律体到长篇:章法、格局与思维 第三章 用典 一、三首典型 二、六朝以来“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的用典通则 三、六朝用典的效用与局限 四、苏、黄之前的突破 五、黄庭坚之“用典 六、多重而结构性的用典 (一)转化而创造表现性 (二)凸显诗歌的“符号”性格 第四章 “无一字无来处 一、一段辩证的长路:从“陈言务去”到“无一字无来处” 二、“能自树立”的“以俗为雅”“以故为新” (一)崭新的语言建构与“前文性”丰富的意义空间 (二)如何“即旧为新 第五章 拗体 一、近体诗体制大备之后 二、“拗”出有因:“拗”的表现与锻炼 (一)主体表现力: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气”与“格” (二)创作论的成熟辩证:古今合体的变制之功 三、从杜甫的“吴体”到黄庭坚的“拗体”:总体表现力 第六章 格律与声情——诗歌体制与音韵的表现性 一、诗歌也是声音的艺术 二、感知形式代表了一种美学逻辑 (一)“言”“律”“意”三重层次的复合结构 (二)创造美学风格与价值判断 (三)“顿挫”与“古风”的综合美学 三、“斫轮于甘苦之外”的艺术统觉、美学辩证 第七章 从杜甫到黄庭坚——“江西诗派”典范之形成 一、一段诗学“典范”化的过程 (一)“典范”与专业社群之构成 (二)从唐风到学杜的宋诗专门之学 二、杜甫:“宗师”与“典范” (一)杜诗之“变”:开启“宋诗”之门 (二)从“可学”到“法度”之作:启迪风气 (三)“入神”:启引“工夫”“境界”之思 三、杜甫一黄庭坚一“江西诗派” (一)学杜之门:杜诗之开拓者 (二)黄庭坚诗学体系 (三)陈师道与江西“句法”:句法的形式倾向与瘦硬拙老之风格 (四)所以“江西”为“江西” 四、后“江西诗派”:典范的批评与变革 附录 那些不在“江西”概念下的宋诗 第八章 禅宗语境下的宋诗 一、禅宗与唐宋文学思维 (一)佛学·禅学·禅道思想 (二)禅学、美学与诗学 二、禅学语境下的宋诗 (一)诗歌从“自性”“悟入”到“工夫”“境界”的思维和语境 (二)诗“兴”与诗“意”:创作之发兴、造意与诗法 (三)表现效果:“至味”与“别材”“别趣” 三、结论 第九章 运斤之工夫——“拾遗句中有眼 一、诗歌自为一门专业:有学问也要有“工夫” 二、专业的核心:文字工夫的经营 (一)“文之精”:专业技艺的琢磨与锻炼 (二)“意”和“语”:以形式创造最极致的表现力 三、表现力:知识方法多方运用下的综合判断 (一)工夫做在关键:照会全篇的“句中有眼” (二)精彩不在意象:虚词彰显“诗中有法” 四、“熔铸”全篇的“象征”与“表现” (一)用“意”、寄“意”与寓“意” (二)“意”的主导:从关键的“眼”与“法”到技艺的深层内容 第十章 大匠之境界——“彭泽意在无弦 一、诗歌也是一门奥衍宏深的学问:工夫之极致与升华 二、“发源”与“诗外工夫”:情感底蕴与综合炉炼的表现力 (一)“发源”:支撑起完整美学表现的情感底蕴 (二)“诗外工夫”是真工夫:专精而综合多方的能力 三、极致的境地:“本质”与“真实” (一)从工夫到境界:实现永不匮乏的美学本质 (二)存在与存有的本质:一切的最终与最初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