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建设中国特色金融强国

建设中国特色金融强国

  • 字数: 216
  • 出版社: 广东经济
  • 作者: 张晓晶//董昀|总主编:张晓晶
  • 商品条码: 978754549438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3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为根本遵循,立足我国金融发展实际,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在金融强国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力求多维度、立体化展现中国特色金融强国建设的“四梁八柱”。一方面,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维度提炼总结世界范围内金融强国的基本特质、关键要素和一般规律;另一方面,从实践逻辑维度探究中国特色金融强国建设的道路根基,分析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任务、主攻方向和支撑保障等重大现实问题。
作者简介
张晓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版《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中国经验与中国经济学》以及《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系列等著作。荣获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第六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和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董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博导,金融科技研究室副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研究领域为中国特色金融理论、宏观经济和金融科技。出版《体制转轨视角下的企业家精神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典型事实的经济分析》《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等著作。其作品或研究课题荣获全国博士后优秀学术成果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课题一等奖,其被评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好”党员。
精彩导读
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 从宏观上说,强大的货币与中央银行,是金融强国最核心的标识。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金融强国,一般是看它的主权货币是不是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或许有人会觉得,仅用强大的货币来衡量金融强国还不够,还需要加上其他指标。事实上,强大的货币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支撑因素,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强大的货币已经蕴含了其他指标。 一国主权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意味着本国的国家信用将会成为全球信用,储备货币国可以通过发行本国货币或本币债务来动员全球资源为其所用。更进一步说,由于储备货币国控制了全球信用,其央行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全球央行。 一、强大的货币 货币既是体现所有者权利的私人物品,又是代表社会利益的公共物品。一国的法定货币是以政府信用为支撑,强制要求货币区内所有行为主体接受的支付手段,代表了对实体资源的支配权。拥有强大的货币,意味着一国政府有实力和意愿来维持较强的操作独立性,保留自己的经济政策空间,从而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曾经的荷兰盾、英镑和当下的美元,一方面述说着国际储备货币的演变,另一方面也呈现出金融强国(霸权)的兴衰更替。 荷兰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储备货币。阿姆斯特丹成为17世纪世界经济的商业和金融集聚地。以前来自西属美洲的金银通过贸易从西班牙和葡萄牙被运往阿姆斯特丹,并被阿姆斯特丹的商人存入银行。这些金银在为世界贸易体系提供支付手段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各国的贸易赤字大多是通过阿姆斯特丹的金银储备支付的。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金银储备在稳定荷兰货币币值和促使其成为世界货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阿姆斯特丹银行掌握了整个欧洲的借贷,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提供稳定的物价和保持金银两种货币之间固定的兑换比例作出了杰出贡献。18世纪60 年代,各国纷纷向荷兰借款,其中包括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萨克森选侯、巴伐利亚选侯、再三举债的丹麦国王、瑞典国王、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法兰西国王,甚至汉堡市(当时还是荷兰强劲的竞争对手),还有正在进行独立战争的美洲起义军(布罗代尔, 2017b )。 英镑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普遍接受的国际货币,是因为它保持着与黄金可兑换的稳定性,而金本位制正是实现这种兑换的重要保证。实行金本位制对英国经济 乃至国际金融体系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英国实行金本位制的历史并不算短,从 1717年牛顿将黄金和英镑价格固定,到1816年正式从法律上确定这一制度,经历了一个世纪。这期间,英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工业革命和金融革命的促进,也离 不开金本位制这一稳定货币制度的支撑。坚持金本位制并向全球推广,提升了英镑 的国际货币地位,由此形成了以黄金为基础、以英镑为世界货币的国际金本位体系 ( 1870—1914年),这也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货币体系。英国于1870年以后将金本位制推广到欧洲甚至包括美洲在内的更广范围,一战以后金本位制才逐渐衰落。国 际金本位体系使英镑成为世界货币,在其鼎盛时期,40%以上的国际贸易用英镑结 算。英镑作为世界货币的重要性对于英国作为强国的意义至为关键。正如卡尔·波兰尼所强调的,英国强权下的世界和平,有时经由坚船利炮的恐吓来获得其支配地 位,然而,它经常是通过适时牵引世界货币网络的绳索来大行其道的( Polanyi,1944 )。 1944年7月,弥漫在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硝烟尚未散去,44国代表便云集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讨论创建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尽管英国的大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旨在弱化主权货币的“凯恩斯方案”,但布雷顿森林会议最终通过了代表美国利益的“怀特方案”。“怀特方案”中的国际货币体系保持了各国拥有主权货币的格局,并追求将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核心。这反映了美元当时已经成为全球主导货币的事实。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关键内容在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至此,美元取代英镑坐上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头把交椅,成为其他各国主权货币的“锚”。1971年后,“特里芬难题”导致布 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成为真正的信用货币。美元与黄金脱钩、凭借自身信用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货币,和英国当年的英镑与黄金挂钩、靠主导国际金本位体系来行使英镑霸权有着根本不同。美元凭借美国强大的综 合实力和美欧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计价手段、交易中介和国际储备货币等职能,无时无刻不在展现强大货币的威力。 二、强大的中央银行 强大的货币与强大的中央银行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强大的货币是本国央行成为全球央行的前提;另一方面,本国央行的有效管理成为强大货币的保证。 历史上,英格兰央行曾保持英镑币值的长期稳定。按布罗代尔的说法,英镑在 1560—1561年(早于英格兰央行创立100年),被伊丽莎白稳定下来,一直维持了 300年的币值稳定。这不仅确立了英镑的货币霸权地位,还提升了英国国债的公信力,货币和国债在国际市场上信誉良好,为英国成为金融强国奠定了基础。央行的职能不只是维护币值稳定,事实上,随着英格兰银行开始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央行也成为金融稳定的重要维护者。这两项重要职能都是英镑成为世界货币的重要支撑。 美联储于1913年成立,被赋予四大职能: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建立全国清算支付系统、承担最后贷款人角色和对银行业实行监管。自此,美联储成为美国央行和金融监管体系的核心机构。尽管美元成为世界货币更多是依靠布雷顿森林体系,但美联储因为美元的强大而成为全球央行则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而今,美联储的一举一动甚至任何措辞的微妙变化都可能引起全球市场的波动,而联邦基金利率也成为其他各国央行的参考基准。虽然各国都希望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但美联储政策的外溢效应仍然足够强大,进而影响到全球的经济金融周期。当然,美联储也不只是坐享其成,它在维护美元霸权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这包括通胀治理、美元汇率管理(包括干预汇率的谈判、汇率武器)、美元互换网络,以及借助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来实施控制和影响等。 从理论角度来看,强大的货币与强大的中央银行,本质在信用,保障在制度。 货币的本质是信用。从货币的演进来看,从贝壳、金银到纸币、电子货币,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这些都体现出货币最终所代表的是一种信用关系。人们接受货币是基于一种信任,即相信他人也会接受这种货币。因此,《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认为,货币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而这个共同体之所以能够存在,完全是基于信任。 一国拥有了强大的货币,就意味着该国拥有了强大的国家信用。因为这个时候,本国的信用就成为全球信用,无论是发货币还是发债,都会被全球接受。因此,储备货币国的信用就可以被用于动员全球资源(储蓄),从而体现出金融“无中生有”的功能。这里的“无中生有”并不是巫术或炼金术,而是借助信用的“无形”,“生出”调动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能力。一个更一般的例子是:在全球债务总量中, 70%为发达国家所有,30%为发展中国家所有。这体现出发达国家的信用可以借更多的债,并且其发债成本比发展中国家低得多,由此形成的信用利差反映了不同经济体信用的差异。因为有着美国强大经济基础与综合国力的支撑,美元具有强大的信用,从而无论是美元货币还是美元债券,都被认为是全球安全资产,从而为全球投资者所追捧。 不过,信用并不是靠国家的宣称就能维持的,而需要制度保障。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大约在1000年前,交子就已在四川地区的市面上流通。纸币的实际价值需要政府信用和相关制度安排来维系。这里的制度安排包括政府能否确定稳币值的目标和控制纸币的流通量等。但在王朝面临财政困难甚至财政危机的情况下,通过增发纸币来填补财政窟窿的诱惑便无法抵挡。事实上,即便有精英人士意识到需要控制货币超发,当时也没有相应的制度来进行约束,导致后来的货币滥发,国家信用丧失,经济发展不可持续。自二战以来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与美元—黄金本位制的制度安排是密切相关的。 1973年,美元—黄金本位制崩溃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从此,美元经历了价值波动与国际地位的起伏。美元的第一次贬值从1971年开始,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也相应地转入下行周期。1976年,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高达86.6%,到20世纪80年代末,其占比已不足60%。在此期间,德国马克和日元的地位不断攀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两大货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分别达到19. 1%和9.4%的峰值。 1995年,美国财长鲁宾对外推行强势美元战略,到2001年,美元保持稳步升值态势,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稳步扩大,到20世纪90年代末重回70%的历史高位。 无论西班牙、法国历史上的赖账,美国的“尼克松冲击”(宣布美元与黄金脱 钩),还是中国历史上的纸币超发,都是因为缺乏制度保障(比如对于政府的硬约束)导致国家信用的丧失或不稳定。而英国之所以成功——运用国家信用赢得了战争、推动了工业革命,就是因为光荣革命后对王权的限制。缺乏财政纪律约束的政府往往会滥用国家信用,从而使其逐步丧失可信度与可持续性。因此,尽管鼓吹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现代货币理论(MMT)颇为流行,但鲜有政府公开宣称自己会这么做;不少国家设置了赤字率门槛,美国国会还给政府发债设置了债务上限。这些均表明,国家信用的维护需要制度保障,包括对王权或政府权力的限制,以及央行在维护币值稳定方面的决心和能力。这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换来的。
目录
第一章 提出金融强国目标的背景及意义 / 1 第一节 国内背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 /3 第二节 国际背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6 第三节 当前中国金融发展的主要特征:“大而不强” / 10 第四节 新阶段新要求:以金融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20 第二章 金融强国的历史考察 / 23 第一节 荷兰的黄金世纪 /25 第二节 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29 第三节 美国的金融霸权 /36 第三章 金融强国的理论溯源 / 45 第一节 与金融强国相关的理论文献 /47 第二节 金融强国与中国式现代化 /61 第四章 金融强国的关键要素 / 65 第一节 系统把握“1+6” / 67 第二节 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 /72 第三节 培育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77 第四节 锻造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80 第五章 金融强国的中国特色 / 83 第一节 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初心使命 /85 第二节 “两个结合”: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本途径 /89 第三节 “八个坚持”:塑造金融强国的中国特色 /96 第四节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金融强国 / 104 第六章 金融强国的战略任务 / 107 第一节 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总体架构 / 109 第二节 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 / 112 第三节 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 119 第四节 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 124 第五节 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 128 第六节 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 132 第七节 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 135 第七章 金融强国的主攻方向 / 139 第一节 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 141 第二节 科技金融 / 143 第三节 绿色金融 / 153 第四节 普惠金融 / 162 第五节 养老金融 / 177 第六节 数字金融 / 185 第八章 金融强国的根本保障 / 193 第一节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 195 第二节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金融人才队伍 /200 第三节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205 第四节 加强金融法治建设 /210 参考文献 / 2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