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红色基因与科学逻辑:中国高等教育 “ 延安模式 ”研究

红色基因与科学逻辑:中国高等教育 “ 延安模式 ”研究

  • 字数: 356
  • 出版社: 东北师大
  • 作者: 曾鹿平|
  • 商品条码: 978757711081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0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高等教育的“延安模式”是当代中国高等 教育模式的形成基础,确立了高校办学的中国逻辑 ,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初始禀赋,开启 了中国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模式。本书以此为基 本思想与总体逻辑筐架,以延安大学为主要范例, 沿高等教育“延安模式”的思想理论源泉、形成与 发展的历史背景、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主要特征、 卓越成就、传播与推广、历史与现实价值等方面, 进行学术铺展与历史疏理,揭示其思想、理念、体 制、机制,呈现其断螫立极,独树一帜的历史风貌 ,彰显其价值与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展具 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高等 教育的“延安模式”的基本思想、理念与精神,高 等院校办学的中国逻辑,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兴办 高等教育的成功实践,仍然具有重大的历史启迪与 现实指导意义。所以本书的出版,对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高等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深 化改革,创新发展,一定会具有重要的助进作用。
作者简介
曾鹿平,延安大学马列学院教授,档案馆馆长、校史办主任,长期致力于延安文化、中共党史、陕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出版《延安“抢救运动”始末》《延安精神教育读本》《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等二十余部著作,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目录
导论 历史回望: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历程与延安时期高等院校办学逻辑的转换 一、传承、移植与创新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 二、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移植与发展 三、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两条道路 四、中国现代高等院校办学的两个逻辑 五、中国现代高等院校办学逻辑延安时期的转换 第一章 开启新篇: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及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使命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国高等教育的状况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高等教育的萌芽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教育思想 二、毛泽东早期的高等教育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早期高等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四、中国共产党早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苏维埃政权下的高等教育 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苏维埃的教育方针政策 二、苏维埃地区高等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三、苏维埃地区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走向兴盛:延安时期的干部高等教育 第一节 时代的主题与现实的任务 一、延安时期干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前提 二、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三、吸收培养干部的紧迫性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文化教育方针政策 一、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及政策 二、文化教育方针与政策 第三节 延安时期干部高等院校的概况 一、延安时期干部高等院校的类别与性质 二、延安时期干部高等院校的发展阶段与成就 第三章 探索践行:从陕北公学到延安大学 第一节 陕北公学的发轫与蜕变 一、探索现代大学的初步尝试 二、回归干部高等教育培训 三、陕北公学的复办 第二节 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的探索 一、鲁迅艺术文学院“正规化”办学的探索 二、自然科学院的成立及其意义 三、徐特立“三位一体”教育思想与延安高等院校办学逻辑转换 第三节 延安大学成立及延安高等教育的转变 一、延安大学创建的历史条件与背景 二、从干部高等培训向现代大学的转型 三、延安大学的初步实践与探索 第四章 颠覆重构:延安整风运动与社会需求逻辑的确立 第一节 延安整风运动与延安高等教育方针的转变 一、延安整风运动与教育改革 二、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的制定 三、延安干部高等院校的整风与办学逻辑的转换 四、实施“新型正规化”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成果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