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象塔·寻风

大象塔·寻风

  • 字数: 450
  • 出版社: 江苏文艺
  • 作者: 萧墨颜|
  • 商品条码: 9787559495402
  • 适读年龄: 12+
  • 开本: 32开
  • 版次: 1
  • 页数: 36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4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苏展在很多地方见过或听过华兰的名字。比如老师的交口称赞,比如每学期优秀学生评选,比如国旗下演讲。 他见过她140分的数学试卷,剩下10分扣在圆锥曲线和导数。 他很想告诉华兰,告诉她她可以再考高一点。 “不要固执地用一般方法。” 华兰知道苏展天赋极好,这点早现端倪。比如小学的时候,他曾请过小半个学期的病假,却还能考第一;比如他总能解出选择填空的最后一问;比如他可以因为喜欢与否,拒绝老师数学竞赛的邀请。 她非常想告诉苏展,她跟他不一样,从小就不一样。 还有,上课专心点儿不要老看她。 “苏展,是不能看我看出英语续写23的。” “其实我们很相似。”相似的天赋和努力,相似的朋友圈,相似的生活习惯。 他们一直在寻同一阵风。是风名梦,载人青云以往。 “这一次一起飞,好吗?”
作者简介
萧墨颜,热爱日落、月亮和大海,沉迷年轻的生命和疯狂的语言。笔名是很小的时候做梦梦到的,谢谢你们来看我的故事。微博@-苏格拉底的爱人-
精彩导读
序 起风   小舟荡进草海的时候,就好像荡进了泸沽湖晚霞的最深处。   绵延的石灰岩山描着断断续续的斑白,其下是漫无边际的芦苇,其上是原本浑然一色的长空。可是紫红色的云霞一路蔓延开去,随着云层起伏波澜,最后渐渐变为金黄和橙红。像干净画布上涂抹的色块,肆意泼洒,泼的芦苇满身金光,不见原色。   长空低头,不知算温柔,还是算怜悯。总之酣畅淋漓比袅娜多姿更适合形容此时的风景。   怎么都望不到尽头。   暮春初夏,草海里的游船并不多。华兰叮嘱划船的师傅搁下桨,托着阿尔帕开始调焦。身后丁宁也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小心点,别像我那台一样英勇牺牲。”   “牺牲了好,下辈子换个地方投胎。”华兰轻轻回了一句,不断调整,想用一个独特的角度将这“黔地万里风云”尽收相框。可没别好的碎发不听话的垂下来,手里的阿尔帕死沉,让华兰愈加烦躁。   “石灰地貌还得是亲眼看。”丁宁点着头,“我们来得巧。昨天夜里过路雨,水汽刚刚好,晚霞的成色也刚刚好。深了淡了都没这种味道。”   “找到角度了吗?”她说着舒服地往船里一靠,眼里亮亮的,“晚霞还得是泸沽,这辈子没见过比这更好看的。上回在橘子洲拍的没那么辽阔,总还差点什么。”   “阿伟那群人要上高原拍。这玩意儿又不是地势越高越好看,你说是不是?”   华兰回了句“也许”,皱着眉转过去又转回来,构图怎么都不如意。她不是学摄影出身,如果现在给她天气数据让她分析晚霞的成因和几点会散去,她倒是可以讲的头头是道。不知是谁当初脑袋一热参加了地理杂志的拍摄实习,拿着上手没半年的阿尔帕在一群有自己作品集的同期实习生里强装镇定。   晚霞其实就四个字,大气散射。真理总是简单的,不断描绘的表象才繁华而诱人。就像高中时候解了很久的方程式最后得出的X若是过于简单,就会无比怀念解题的过程。   如丁宁所说,晚霞当然不是地势越高越好看,客观意义上主要取决于大气的水汽和杂质,如果达到微妙的平衡,自然会美不胜收,比如眼前。   泸沽开阔的水面是神来之笔,此处晚霞确实比橘子洲头更尽兴。   但那都不是华兰见过最好看的晚霞。   “师傅,麻烦再往前划一点。这里角度不好。”   船又缓缓动起来,阿尔帕的镜头被一根苇草轻轻抚过,这回除了远山,还将草海上其他的游船拍了进来,倒是比只拍晚霞更有感觉。   “停!”   华兰转动焦圈,画面里的长天和着水色的潋滟笼了小舟,小舟上的人因为恰到好处的光影渡上金光,后面黑影拖得老长老长,似乎有一种“神祇的悲悯和眷顾”。   这个词突然蹦出来,也不知从前哪里看过。   “找着了?”   “嗯。”华兰飞快按着快门。   “我看看?”丁宁好奇地凑过来,却看见华兰眉睫动了动,回避着她,将相机往后抬了抬。   她飞快地摁着缩放,接着又抬起镜头,对着不远处的小舟,将焦圈一转到底。   华兰放下相机,神色又恢复成淡淡的,说:“师傅,走吧。我拍好了。”   船又动起来,就要往草海里开。华兰连忙叫停:“往外头去吧,师傅。我想收个大远景。”   “进去再出来就是了。”丁宁狐疑,“草海里仰拍石灰岩山肯定角度更好啊。”   华兰摇头,坚持让师傅把船退出去。   “里面又没有水怪,你刚才看见什么了?”丁宁奇怪。   “没什么。”她道,“现在拍大远景好看。一会儿等颜色更深再进去拍。”   一如往常。只不过是华兰想起“神祇的悲悯与眷顾”一开始是出现在谁的作文里,后来又被谁拿去不知轻重地夸她。她眼里的草海像被调小了焦距,一点点远去,连同在草海里那只小船和船上的人。他像他颈上的黑痣一样,变成小小的一点。   华兰轻轻舒了一口气,躺了下来,无视丁宁的发问,静静盯着橙黄色的云一点点飘动,光影一点点折过来,又折过去。   这的确不是她见过最美的晚霞。   以前川中的体育场也辽阔得一望无际,连校外的大楼都拦不住。或者教学楼走廊的,柱子分割了天空,但看起来很完整。   怎么都望不到尽头。   快八年前,她第一次踏进川中的校园,就知道这一点。后来她离家太远,有些记忆一点点被时间剥落,以至于她真的以为她忘了。   哪能呢,这又不是侵蚀作用。           第一章 生存游戏?   2019年是厄尔尼诺年,浙南本就温和的冬天比以前更温和。中考前的提前招生结束了,安川中学又把全市初三的小屁孩里最聪明的一群提前半年汇集到高中来学习。等正式开学后,再从里面挑出有竞赛天分的冲竞赛自招,剩下的冲高考省前。   云层很厚,天气有点灰蒙蒙的,但“安川中学”那几个鎏金辉煌的大字似乎比老天爷还要有面子,开车老远就能看到。学校地标川中碑更是高耸入云,如果是从后面高架上开车下来,远远地就能瞧见。   好像东方明珠——安川明珠。   或者,也许是因为看的人心情好——他们不用中考,不用面对接下来半年的心态焦虑和起伏,提前成为安川中学的学生。   妈妈涂了口红,明明今天只是来替她收拾宿舍的,但打扮的好像公司年会。   家长的车可以直接开进学校,停到宿舍楼下去。九点,学生公寓楼下已经挤得满满当当,家长们跑上跑下,脸上看不见疲惫。那些招上的天之骄子们,面上看得出的兴奋,有的拎着被子或是水桶打打闹闹,还被宿管阿姨呵斥了一番。   “你们去教学楼里看看,哪个川中生有你们这样吵!”   被训斥的几个男生收敛了些,不敢那样闹了。“川中生”这个名号一盖过来就跟紧箍咒似的,他们好像应该有规矩的形状,有看起来就适合读书和考上好大学的样子。   以及,跟其他高中的孩子不一样。   不过,有个眉眼张扬的男生提着水桶叮叮当当地过去,似乎故意在宿管阿姨面前晃了一圈,接着笑嘻嘻道:“不好意思,阿姨,不锈钢的水桶有点儿吵。还好中间还隔着几幢楼呢,传不到教学区。”   他身后那几个噤声的男孩儿扑哧笑了出来,也学着他的样子吊儿郎地晃进去了。   “展哥哪个寝室啊展哥。”   “展哥我好像住你隔壁啊。”   他们开始勾肩搭背了。   “唉兰兰,那是苏展是不是?”妈妈也看见了,转过来问她。   她淡淡地点了点头,拎起自己的水桶,往自己的宿舍楼里去。她的寝室在122,一楼最右边那间。她一面打量,一面慢慢挪过去。   有两个女生手里抬着箱子,从华兰的身边经过,边走边念叨:“我听之前提前招的学长学姐说,提前招两周考一次,要排名呢。如果成绩差,正式开学的时候就不能留在前面的班级了。” “好烦啊,而且大家肯定都很厉害,被淘汰了就……” 她们转角上了二楼,声音已经听不见了。华兰知道提前招的孩子大多都相互认识,因为都是各自初中的佼佼者,总归在招生之前一起被各自的学校安排在一起集训过。 市里有些初中的教育实力比较强悍,一个学校就考上五十多人,占了总招生的四分之一,比如新区实验。刚才经过的女生还搭着实验中学的校服,一下子从初中跃入高中。   华兰先前所在的老区初中还用着原始的名字“安川第二初等中学”,成绩比新区的实验差远了,一同考上提前招的也不过个位数,先前在一起集训过,相互之间也都认得到脸。   好像稍微有点天分的人都要被集中催着长大。从小学开始挤破头上成绩好的初中,初中通过考试排名再把这些人汇聚到一个班级,进不了这个班的孩子哭哭啼啼,让家长找老师也要把自己送进去。   “怎么非得进去啊?”   “如果不进去就考不上川中了,普通平行班只能考一两个。”   考不上川中就考不上好大学,没有好大学怎么找到好工作过上喜欢的生活。   逻辑链条就这样推演下去,整个安川都道。   而成为真正成为川中人后,也摆脱不了这样的逻辑链条。就像刚才走过去的女生说的那样,得全力留在“前面的班级”,否则就别想清北复交了。   人总是想要好的,之后想要更好的。   华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皱着眉头走进了122。在进门前她顺着宿舍走廊望出去,是一株极大的铁树。那钢针似的叶子戳进走廊来,风狠狠将旁边玉兰花树的叶子吹掉,却吹不动它。   起风了。 不是一年胜过一年的高考成绩,不是安川人的赞不绝口,不是操场旁地标一样的川中碑,而是这一阵风,让华兰开始真正意识到自己身在川中。   其实没那么高兴,也没那么焦虑。也许有的人很羡慕,但是她能感受到的,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学新的东西。 也需要面对很多人所说的“波澜壮阔的三年”。 后来的华兰一提起川中,就想起那阵风和吹不动的铁树叶。 不知道为什么。   她走进122,里面已经有一对父母和一个短发的女孩儿。   “你好啊!”他们热情地打了招呼。华兰也礼貌笑笑,随后妈妈就走进门接下了,顺理成章地接下了场面人的工作。   “你家孩子之前哪的啊?”   “二中的。你家呢?”   “实验的呀。”   “哦哦,还是实验好啊,我看这次都考了五十多个。你家肯定读书也是很好的吧?”   “哎呀,川中都好的。”   “咱们孩子是不是都在来乙班来着?” “是的是的。” …… 四个人的寝室,独卫阳台。在高中里面这条件一定算很好了——这也是那些初中生心心念要考川中的原因之一。 华兰把宿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一面默默听着家长的寒暄,甚至能替他们接出下一句——左不过是这些话。她们的阳台正对着河,还是套“河景房”。 “我是余倩倩,就是那个佳人的“倩”字。咱俩上下铺呢。”那个短发的女孩叫住她,眼睛亮亮的。华兰愣了一下,把手伸过去,说:“我是华兰。兰花的兰。” “你的名字好好听噢。” 余倩倩短发,脸上的婴儿肥很明显,双颊像旧日历画报上抱鲤鱼的福娃。华兰看见她的第一眼就想,啊,这就是老一辈说的那种“很有福气”的孩子,经常被用来举例教育她要多吃饭,省的看起来病恹恹的。   大约半小时后,对床两个同学与各自的家长也来了。下铺叫卓依缦,从实验中学考过来,和余倩倩认识,是个身材娇小的姑娘,皮肤令人羡慕的白。上铺叫李丹妮,头发带了点儿天然卷,先前是老区三中的。   提前招的学生必须在下午一点半前整理好寝室内务,正式开始上课。几个家长帮忙打扫了卫生,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便匆匆退场,走之前一齐叮嘱四个女孩要相互照顾,关系看起来比她们还好。   四个人去食堂的时候正赶上用餐高峰,蓝青色的校服涌进来,像大海涨潮一样将食堂的一二三楼通通淹没。嘈杂声如同巨浪将华兰拍在岸上。   她们怯生生的,好不容易把自己接在了大众窗口长长的队伍的尾端,等着缓慢的移动。她们还没穿上川中的校服,在人群里看起来格外显眼。旁边不认识的学姐看看她们,心中便了然了。   “新一年的提前招进来了?”   “烦死了,这半年又多一群人跟我们抢饭吃。”   “唉你看那边那个,挺高的一个男生,长得也挺帅。”   “哪个?”   “面条窗口那个。”   华兰顺着学姐的目光看过去,看到仍旧笑嘻嘻模样的苏展,便又把目光收了回来。 “唉,咱们这三年半每天不会都要这样抢饭吃吧?”李丹妮看着遥遥无期的队伍叹道,“已经开始累了。” “川中高三好像提前五分钟下课,可以最早吃饭。”余倩倩笑道,“到时候你就不用抢饭了。” 打上饭、挤过人群、挤回人群、找到空位……在川中的第一顿饭,可以用“兵荒马乱”来形容。华兰被余倩倩推着将剩饭残羹倒进泔水桶的时候,竟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在这个食堂吃饭跟争分夺秒打仗似的。 提前招班级不跟正式班级在一块儿。学校在最外面的行政楼二楼另外启用了四个教室,编号甲乙丙丁,作为提前招上课使用。 她们走进乙班的时候,人已经来了一半,不过都不发一声。余倩倩赶快拉着华兰在角落里的空位坐下了,并吐了吐舌头表示自己好烦这种场合——一群不熟的人坐在一起,都没人跟她说笑。 “刚刚从走廊过来,我看到好几个之前实验的大佬。”余倩倩趴在桌上,“跟他们在一起……天哪……在这几个班我就垫底吧。” 华兰笑一笑,把这句话当做好学生之间惯有的谦虚。   “你不也挺厉害的吗?实验竞争压力肯定很大吧。”她笑道。   “不不不,我跟他们不一样。我是压分进的。”余倩倩摇头,“我纯粹算命运女神小小地偏心了一下。先前实验的竞赛集训训了前一百人,我就没几次考过前五十。” “实验前十名那些人,把《钱塘甬真》当基础题做,各个培优竞赛的教辅都要做烂了。最后没题做,就做浙北那边拿过来的卷子,你懂的。”她撇了撇嘴。 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教学考试里,实验的学生会更有优势。华兰不知不觉感受到这一点,或许比起紧赶慢赶的一些人来说,已经太晚了。 在二中散漫惯了,而有些东西随着她进入川中,就已经发生改变了。 正说着话,一个身材瘦高、脑门锃光瓦亮的男老师一本正经地走进来,手里拿着点名本。华兰发现自己看不出他的年龄——说他已经四十多了吧,感觉也不像;说他二十多岁吧,人家早早秃顶。   余倩倩立刻和华兰打赌他多少岁。   “同学们啊,恭喜你们通过提前招生,来到我们川中啊。”   一开口,还是个相当年轻的声音。余倩倩立刻对华兰挤眉弄眼。   男老师介绍说他叫陈彬,是现在高三大文班的班主任,教政治。今年的浙江一考结束了,高三的政治组压力比较小,学校就让他来当提前招乙班的临时班主任,引导大家适应高中生活。 陈彬从晚清时期川中建校开始一直侃到今年川中政治组的首考成绩,又把浙北的名校们的成绩通通对比一遍,直到底下的同学们已经面露为难之色,才发现自己已经扯得太远了。   陈彬露出一个不好意思的笑容,说话的语气仍是那样抑扬顿挫:“我说这么多呢,是希望大家马上转变初中生的思维方式,我们在生活上要向高中生靠拢。至于学习上嘛,大家学数理化生,我是文科老师,不给大家上课,也不能让大家背书。但是……”   他还没“但是”完,余倩倩已然扑哧笑了出来,这声笑绵延开去,大家笑作一团。陈彬越是板着脸,大家就笑得越厉害。笑的陈彬端不住架子,赶紧把后排的几个男生叫出去搬校服和书本。   “他真的好话痨啊。”余倩倩小声跟华兰吐槽。   华兰也笑的乐不可支,她觉得陈彬很可爱,让她刚刚有些不知所措的心情瞬间放下许多。安川中学不乏年轻有为的教师,整个教学气氛青春活力。比起原先“老气沉沉”的二中来说,华兰竟然更喜欢这里的氛围。 陈彬接下来有意抑制自己的话痨本性。分发完校服和书本以后,他象征性地按身高调换了几个人的座位,又宣布了数理化生老师安排的自习任务。要他们自习高一必修的内容,明天按课程表有老师来上课。 他们的作息跟正式的高中部一样:早上六点起床,大课间跑操,十二点午休,六点晚自习,九点半下晚自习,十点熄灯。 被塞的满满当当的一天。   “来川中第一件事,学会安静。”陈彬做了个“安静”的手势,最后发了张表格,就让大家自习了。   表格让大家填自己中小学曾担任的职务、有什么特长等等。余倩倩三笔两笔地把表格填完,却看华兰一字未动,静静把表格收起来,压到一堆书下面。   “你不填表格吗?”她问。 “没特长,没什么好填的。”华兰说。这样的表格大抵是为了选临时班委,她才不想管事,让别人管去好了。 一桌子红红蓝蓝的书,华兰选择先从数学下手,然后再是物化生。 第一次见面,老师留的预习都还算简单,翻翻概念做做例题,也就懂了。一下午的时间过去,华兰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所有内容。晚饭后被余倩倩拉去逛学校,绕着最外面的绿道走过体育馆爬了一趟后山,被冬天的干枯的枝丫戳了脑袋,才回来上晚自习。   华兰有明显感觉,也许是因为预习内容都完成了的缘故,晚自习大家就不如下午来的专注了。有的同桌前后桌之间窃窃私语,有的拿了课外书在底下偷偷翻,教室里到处是蚊子般的嗡嗡声。华兰百无聊赖地把数学书接着往下翻,一路翻到函数。   突然,教室后门闪进一个身材矮小的男人。他动作迅猛,在后排随便扯了两下,就收上来两本课外书。   不知何方领导,全班瞬间安静下来。   “刚才在甲班抓到两个打球上晚自习迟到的,乙班就有看课外书的。”男人腆着略微发福的肚子,严厉道,“自习课严禁迟到,严禁看课外书!”   “高中部这样的事,发生一次就通报批评,发生两次就要请家长了。”男人扫了一眼教室,全班不敢出一点声音,“以后,这种事,不要让我看到第二次!”   他简短扔下这句话,把刚刚被他收书的一男一女叫走。全班都低着头,再不敢跟旁边同学说一句话,只敢让自己的笔和纸亲切交流。   安静了几分钟,余倩倩伸出两根手指,偷偷对华兰说:“这也太严厉了——两次就请家长。”   “而且他走路是真没声,一点都没听到。从后门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来,”余倩倩顿了顿,“在川中生活,怎么跟玩生存游戏一样。”   华兰也一愣一愣的,刚刚还在庆幸无聊的函数救了她大命。听到余倩倩这种比喻,无声地笑了一下。   确实,跟玩生存游戏一样,冷不丁就有未知的敌人从后面出现。   过了一会儿,被叫出去批评的两位回来了。女孩儿还是低着头,大约是不想让大家看到她脸上的泪痕。男生表情凝重,缓缓开口,无精打采地向大家道:   “刚才程敏老师说,让大家把水杯放在教室外面的新杯架上。自习课不准喝水。”   啊?华兰心想。   全班“啊”声一片,面面相觑,却不得不服从,赶紧安静下来,生怕程敏杀个回马枪。   华兰起身放完水杯,便听见坐她后面两个男生说道:   “我说怪不得呢,原来是程敏。”   “程敏怎么了?”   “程敏呀,是个……魔鬼段长,带现在这届高三,以后应该要带我们。骂他的帖子在川中的贴吧里有几百层楼。”   华兰心有戚戚地看了一眼余倩倩,觉得生存游戏的难度等级又增加了。    对于华兰来说,这生存游戏她能适应的不错。虽然规则多,但说简单也简单,上课听懂题会做,其他时间遵守那该死的纪律——或者悄悄违反而不被发现。   “不在教室喝水,首先是表达对上课老师的尊重。其次,即使是自习,经常喝水也不利于专注学习。所以水杯统一放外面。”陈彬传达了程敏的指示。   在看到后桌和前桌在教室喝水被游击的程敏突袭以后,华兰准备了两个水杯,有一个放在教室里偷偷喝,这是她对那该死纪律最后的倔强。 数理化生的老师都是分别从高一高二抽调过来的,上课细致,除了课本内容当然还有意地带入一些竞赛内容,还有自编的竞赛拓展试卷。 华兰能转着笔,处理掉书上的大部分问题,拓展试卷虽然有难题,但跟倩倩讨论一下总能想通。   华兰发现,余倩倩有个坏毛病,就是喜欢上课找她讲话,不能专心听课。华兰几番踌躇,还是柔着声告诉她,“倩倩,以后上课再找我讲话我可就不理你了”。   余倩倩识趣地安静了。 就是这么一安静,让华兰发现,余倩倩还是很谦虚的——她的思路很快,尤其是生物。她看见试卷上的细胞结构图就兴奋,乐此不疲地在做对一道道生物题后把它们都画成小人。生物老师没两天就记住满卷子全对却都是鬼画符的这个女孩子了。 不知道她所说的“吊车尾成绩”是不是以前在实验摸鱼摸出来的。   同桌俩每节自习课的效率会很快,上课讲解时也跟的比较轻松。就这么持续了几天,旁边的同学都知道了谁是大腿,碰到问题便过来和华兰讨论。几个男生欠儿欠儿地开始喊她“兰姐”,被余倩倩吐槽好像电视剧里夜总会领班的常用名。   “哎呀,兰姐肯定不会在意啊,兰姐一看就是成大事的人,不会在意这种细枝末节。”后桌的男生自来熟地摆摆手,指着化学拓展试卷的最后一道问华兰这怎么配平。   “这个……”华兰不太擅长拒绝,加上后桌已经这么卖力搞笑了,她觉得有必要给他解答一下。   她还没出声,一本化学书凭空被抛在了后桌的桌上,把后桌脸上堆着的笑脸一下碾了回去。   “徐志超,你又跟我拿错书了。把我的书还来。”   说话的女孩坐在华兰的斜后方,叫林君玉。华兰第一天下午就注意到她了,因为她属于那种让人看了第一眼就会忍不住看看第二眼的女孩子——她非常、非常漂亮。   林君玉的漂亮是不用任何发卡或耳钉修饰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让华兰看一眼就想把自己曾经鄙夷的“校花”二字洗干净送给她。   林君玉自习的时候有种专注的好看。有时候,华兰把题写完了,余光瞟瞟教室其他地方,就不知不觉被林君玉美好的侧颜吸引过去。   连坐在前面的华兰都尚且如此,更何况跟林君玉就隔了一条过道的徐志超。他这几天总是借着讨论化学题目的由头到林君玉桌前去,三天不到,第三次拿错林君玉的书了。   徐志超将自己的化学书翻过来,发现是林君玉的名字,恍然大悟似的道歉道:“不好意思,又拿错你的书了。”    华兰都替他尴尬。   余倩倩看热闹不嫌事大,火上浇油:“这也能拿错?小徐,太不小心了吧。书上没有笔记吗?你俩的字差别那么大。”   一个清秀,一个跟狗爬似的。   徐志超做什么表情都不是,华兰好心给他个台阶:“这道题大概是这样,你应该是忽略了一个条件……”   林君玉突然脆生生地开口:“这道题我也不会,华兰,你能教我吗?”   华兰示意林君玉过来,把试卷往她的方向扯了扯,又开始从头讲。林君玉理解的有点慢,华兰便换了角度又讲了一遍,君玉便听得频频点头了。她一边拿红笔在自己卷子上记,一边真心夸道:“华兰,你题讲得真好。我化学最差了,没那个脑子,这都能让你教会。”   她笑了一下,华兰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连忙摆手道:“没有没有……”   “‘兰姐’太土了,是徐志超太不懂事,”林君玉看着她,笑得更灿烂了,“华兰,你初中的好朋友叫你什么?”   华兰愣了一下。   “就,叫名字啊。”她犹豫着回答。   初中的时候她话很少,朋友不多,交流比较多的几个女生是后来在集训认识的。提前招结果公布以后,她们笑着告别华兰,接着就没什么联系了。 “没意思,叫你‘花哥’好不好?”林君玉耸耸肩。  “‘花哥’?” 林君玉拿过自己的桌上的课外书,斗大的字写着“京华烟云”。 “女主角叫姚木兰。华兰也可以是华木兰。我小时候可喜欢迪士尼动画里的花木兰了,正巧是谐音。谁能教做题谁是大哥。”她解释道。 徐志超立刻一抱拳,拍案正色道:“谁说女子不如男!从今天起,您就是我花哥!” 小时候幼儿园有个作业,让大家弄清楚自己名字的寓意。有很多小朋友说自己的名字是父母翻遍了《新华字典》,取了什么什么意思,总之好大的来头。华兰记得自己妈妈回答的是: “你五行缺木,取个植物补一补。” “那为什么别的小朋友的名字都有三个字,就我是两个字?”  “为了让你以后写名字写得快。”  小华兰无言。 眼前林君玉温温柔柔的,华兰真不想拒绝她。 虽然没人这么叫过她,但花木兰嘛,也挺好的。   不知不觉,后排就形成个小圈子。华兰领头学习,徐志超玩笑搞怪、活跃气氛,林君玉下了课就来和华兰倩倩一起聊天,几个人氛围很好。 林君玉很喜欢看书,而且阅读速度很快——华兰常看她中午午休和晚上自习拿的都不是同一本书。上下册的《京华烟云》刚刚看完,上中下的《三体》就搬上来。她在椅子下面放了个小箱子,满满都是书。 提前招班级不上政史地的文科课程,但是有语文和英语课,语文侧重于语基积累、议论文的拆解和写作,英语侧重阅读和积累写作。也是抽调老师来上,但课时少。 林君玉的作文总能拿高分,她的英语发音也漂亮,两位文科老师格外喜欢她。   徐志超苦苦哀求,君玉才不好意思地把作文拿出来,在小圈子里传着学习。   太厉害了。华兰只能用贫乏的词汇量这样形容,觉得自己到高三也写不成这样。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两周一结的综合小测里,这群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测考一部分英语和语文的内容,大头是数理化生。   华兰合科排名乙班第三,两百号人里排第十。倩倩、志超都在乙班前十五,最差的君玉都在中游以上。   “给我花哥跪了。”徐志超拿着华兰的成绩条翻来覆去地看,一面看一面啧啧,“花哥以后就是竞赛的种子选手,重点人才。”   “嘘!”华兰皱了一下眉头,“别乱说!”   “别不好意思啊花哥,”徐志超笑嘻嘻地,并不把成绩条还给她,“这才第十,还有上升空间。”   华兰满脸黑线。   “我帮你打听清楚了啊。”徐志超故作认真,“考第一那小子是甲班的林屿,第二是他们班苏展。他们班这次可强了,前十有四个。其他两个我记不住名字,反正你努力一把应该也好拿下。就这林屿和苏展……”   林君玉笑徐志超:“超儿,原来你大课间跑完操直奔办公室是在偷看年级大榜啊,我说你匆匆忙忙就过去了呢。”   “我这不是帮我们花哥规划嘛!”徐志超振振有词,“陈彬都说了,高中生活规划很重要,要早下合理化目标。考第一压力太大,我看花哥可以先考个第二玩玩,以那个苏展为目标就很合适。”   “苏展很厉害的。”余倩倩补充说,“林屿我不认识。但我跟苏展之前都是实验的,他集训的时候就很厉害。我们集训最后阶段四次大型模拟,他有两次都拿了第一。”   “但他初中时候综合成绩不算特别拔尖,实验的段一他从来没考过,但拓展和竞赛特别牛。也有可能是文科占比小的缘故。”   “他的文科不好吗?”君玉问。 华兰原本低着的头抬了抬。 “反正肯定没那种顶尖水平……”   余倩倩讲得正兴奋,却被门口一声呼唤打断了。   “华兰!”有人在门口喊她,“陈彬让你去趟办公室。”   
目录
序 起风 第一章 生存游戏? 第二章 怎么叫你爹呢? 第三章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四章 新年快乐 第五章 雪糕和篮球 第六章 往事 第七章 再遇见是三班 第八章 上限 第九章 你会成为怎样的大人? 第十章 小学生才玩空间 第十一章 期中 第十二章 大联欢 第十三章 年年岁岁,烟花相似 第十四章 大地的掌握者 第十五章 人潮自会推开黑夜 第十六章 意外 第十七章 大小姐和大少爷的故事 第十八章 你的历史 第十九章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第二十章 长夜缦缦 第二十一章 市容市貌改建工作 第二十二章 战士的骄傲 第二十三章 红底四叶草 第二十四章 回忆是车水马龙 第二十五章 大象塔 第二十六章 就让这大雨全部落下 第二十七章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第二十八章 黄粱一梦 第二十九章 人间水火 第三十章 每个人都有后来的故事 第三十一章 Your Heart 第三十二章 回望大象塔 第三十三章 好久不见 第三十四章 你是我年少做梦时寻的风 番外 云江十年,见字如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