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晚清驻日使团与甲午战前的中日关系(1876~1894)(增订版)

晚清驻日使团与甲午战前的中日关系(1876~1894)(增订版)

  • 字数: 687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戴东阳|
  • 商品条码: 978752284937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9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2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近代中日关系的重大纠 纷,如琉球问题、朝鲜问题 等,其源头实在中日甲午战 争之前。其间,中日两国之 间尽管因日本的不断挑衅已 开始发生摩擦,但基于《中 日修好条规》的两国关系, 大体上属于常态关系,清政 府一直着力借助外交途径处 理对日问题。驻日使团因其 “亲历其地”,为清政府洞悉 日本事机、考量对日决策, 提供极其关键的参考意见与 建议。本书以甲午战争前六 届驻日使团为切入点,围绕 这一时期清政府对日关系的 三大中心问题——琉球问题 、朝鲜问题和修改条约问题 ,深描甲午战前历届驻日使 团的对日交涉、日本研究、 政策建议及其渊源,揭示六 届驻日使团对清政府的对日 政策尤其是甲午战前中日关 系的重大影响,展现甲午战 前中日外交关系发展演变之 脉络,深化近代中日关系研 究。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何如璋使团与早期“琉球案” 第一节 出使 第二节 “琉球三策” 第三节 东京交涉与“照会事件”的由来 第四节 日本宣布废灭琉球后使团之最初因应 第五节 提请美国调停 第六节 “照会事件”的放大与澄清 第七节 重议“球案”的努力 第二章 日本修改条约交涉与何如璋使团的条约认识 第一节 对日本改约交涉的评介 第二节 协定关税与治外法权是不平等条约中的两大关键条款 第三节 中国亟应谋求改约 第四节 建议朝鲜借鉴日本修约模式与各国订立条约 第五节 《朝鲜策略》中的“防俄”与“结日” 第六节 应对日本对华修约之要求 第三章 《日本国志·邻交志·泰西》篇与《日本外交始末》 第一节 《泰西》篇三大部分对《始末》的征引 第二节 有关简略超出部分的解释 第三节 《泰西》篇初刻本与改刻本的差异及其与《始末》的关系 第四节 初刻本《泰西》篇与《始末》关系的分析 第五节 黄遵宪的条约认识及影响 第四章 黎庶昌使团与壬午派兵 第一节 黎庶昌两次出使 第二节 “壬午兵变”与黎庶昌三请派兵 第三节 清政府的响应 第四节 与日方的交涉 第五节 兵変后黎庶昌对朝鲜问题的新关切 第五章 “甲申事变”前后黎庶昌的琉球策略 第一节 “甲申事变”前“存球祀”之努力 第二节 “甲申事变”及“琉球·朝鲜交换”论的提出 第三节 “琉球·朝鲜交换”论的发展、放弃及“日清同盟”说的提出 第四节 “日清同盟”思想的表与里:使团与宫岛诚一郎的交往 第六章 徐承祖使团与中日《天津条约》 第一节 提前赴任 第二节 与井上馨会谈及提出撤兵建议 第三节 关于伊藤来华之报告及两大新建议 第四节 “谍者”辨析 第五节 天津谈判与撤兵建议的实施 第六节 中日《天津条约》签订后的朝鲜问题 第七章 李经方使团与朝鲜问题 第一节 出使 第二节 伊藤来华传闻与丁汝昌率舰访日 第三节 增开平壤口岸问题 第四节 “奥朝议约案” 第八章 历届使团与金玉均 第一节 黎庶昌与金玉均论修治街道 第二节 黎庶昌、徐承祖建议由朝鲜政府出面引渡金玉均 第三节 徐承祖与井上馨的拘金交涉 第四节 金玉均被刺与李氏父子、中国驻日使馆及陆奥宗光关系之辨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