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傣族风土建筑因应特征及文化探源:以西双版纳地区为例

傣族风土建筑因应特征及文化探源:以西双版纳地区为例

  • 字数: 235
  • 出版社: 中国纺织
  • 作者: 郭建伟|
  • 商品条码: 978752292166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傣族是一个历史上农耕文明甚为发达的民族,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主体民族,曾经统领过中国西 南和东南亚的大片土地,其建筑文化在礼仪、制度 、习俗、空间、形态、匠艺等方面呈现出与众不同 的特质。对傣族传统建筑的研究,是中国风土建筑 谱系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然而,傣-泰族群具有跨 多国的特点,目前由于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割 裂,仍然无法深入并系统地研究这一建筑文化体系 。因此,《傣族风土建筑因应特征及文化探源—— 以西双版纳地区为例》通过运用建筑人类学、民族 志、类型学等研究方法,从历史、信仰、风习、制 度等方面,试图探索傣族传统建筑营造之“道”。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傣族与傣泐语 1.1.1 傣族及其历史 1.1.2 傣-泰族群语言的风土区系划分 1.1.3 傣泐文及其营造词汇的构词特征 1.2 傣族建筑相关研究 1.2.1 民族学和人类学中的傣族建筑文化研究 1.2.2 傣族建筑研究历程 1.3 研究方法和几个基本问题 1.3.1 研究方法 1.3.2 关于傣族建筑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2章 释名 2.1 释欄(栏) 2.1.1 “干欄”的变迁 2.1.2 傣-泰族群语言中“屋”与“欄”比较 2.1.3 汉文古籍中“干欄”特征 2.1.4 傣文古籍中的建筑演变与“干欄”比较 2.2 释间 2.2.1 空间块 2.2.2 室内各功能空间 2.3 释架 2.3.1 柱:“梢”和“档” 2.3.2 梁、穿、檩:“柇”、“榶”(“堪”)、“栢”(“梾”) 2.3.3 “人字架”与屋脊“房屋加针处”:“柚”和“嗨” 2.4 释塔 2.4.1 中原地区对“塔”的认知 2.4.2 “支提与“塔都” 2.4.3 从“塔都”到“四塔五蕴”学说 2.5 铜鼓文化语境下的傣族传统建筑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傣族风土聚落的形制 3.1 传统聚落的八种类型 3.1.1 地貌合宜 3.1.2 形貌适居 3.1.3 聚落定名 3.2 聚落构成模式的演化 3.2.1 从“猎神殿”到“寨心勐心” 3.2.2 从“单中心”体系到“双中心”模式 3.3 聚落构成的特征要素 3.3.1 “双中心”特征:寨心与寺心 3.3.2 区域与边界:“山—林—水—寨—田”立体分布 3.3.3 路径:“水网”与“路网”的编织 3.4 聚落运行机制 3.4.1 以“水”为核心的生态体系 3.4.2 水田稻作文化 3.4.3 贝叶文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傣族风土建筑的类型 4.1 建筑原型的构成 4.1.1 原型构成之一:以“柱”为核心的双中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