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数字时代的权利理论

数字时代的权利理论

  • 字数: 239
  • 出版社: 法律
  • 作者: 丁晓东
  • 商品条码: 978752440252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249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数字时代,一系列新型权利涌现:隐私权被转型升级为个人信息被保护权;数据相关的数据财产权、数据来源者权、数据公平利用权被提出;人工智能输入端的数据训练权利、使用端的算法解释权、输出端的作品著作权争议不断。本书指出,所有法律权利都不应离开部门法的制度视野;数字新型权利所面对的问题则与传统部门法的典型场景并不一致,因此对其分析还需要突破单维部门法的制度想象。从多维部门法的制度视野出发,本书试图准确理解数字新型权利,实现知识的视角升维与制度的转型升级。
作者简介
丁晓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未来法治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中山大学工学学士、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耶鲁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等学位。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Modern China》等中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个人信息保护:原理与实践》等著作多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高人民法院重大项目等十余项课题。
目录
目录 导言 新型权利的涌现与争议 第一编 个人信息权利 第一章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人际关系与人机关系 一、人际关系与人机关系的法律拟制 二、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制度差异 三、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的适用场景 四、《民法典》与《个人信息保护法》 五、结语:权利保护的制度模块视角 第二章个人信息权的自决:从告知同意到多维治理 一、告知的性质:合同、声明与权利 二、制度困境:信息过载与决策疲劳 三、告知的另类用途:从二维到多维 四、告知同意的重构:迈向多维治理 五、结语:权利保护的多维主体视角 第三章个人信息权的救济:从个体侵权到公共治理 一、比较视野下的个人信息司法保护 二、迈向治理型的个人信息权利之诉 三、个人信息侵权之诉的不确定难题 四、迈向治理型的个人信息侵权之诉 五、个人信息侵权之诉的制度性重构 六、结语:权利保护的多部门法视角 第二编 数据相关权利 第四章数据新型财产权:从排他性保护到行为保护 一、基于财产权理论的数据权益分析 二、从财产权保护迈向行为主义保护 三、政策法律协调下的行为主义保护 四、结语:作为非排他性的数据权利 第五章数据来源者权:从一般性赋权到沟通型权利 一、数据来源者权的内容与制度目的 二、数据来源者权的困境与法理反思 三、数据来源者权的原理与制度重构 四、结语:作为沟通治理的数据权利 第六章数据公平利用权:从一般性赋权到数据治理 一、数据公平利用权的现有制度方案 二、现有制度方案的问题与法理反思 三、数据公平利用权的法律原理重构 四、数据公平利用权的法律制度建构 五、结语:基于行为治理的数据权利 第七章数据爬虫权利争议:从统一界权到个案判断 一、互联网爬虫与数据权利归属争议 二、数据权利主体性归属的四种观点 三、数据权利主体性归属的法条分析 四、数据权利主体性归属的后果分析 五、数据权利主体性归属的个案判断 六、结语:基于场景案例的数据权利 第三编 人工智能相关权利 第八章人工智能训练中的数据权困境:重构公共性 一、现有数据权利对数据汇聚的挑战 二、原理分析:大规模微型权益聚合 三、人工智能训练中的数据权利重构 四、结语:数据权利的公共领域之维 第九章人工智能决策的算法解释权难题:重构信任 一、算法解释权的不同解释及其争议 二、算法解释权的适用困境及其分析 三、算法解释权的深层法律原理分析 四、算法解释权法律制度的重新建构 五、结语:算法权利的沟通信任之维 第十章人工智能作品的著作权争议:重构人机关系 一、比较法下的人工智能作品著作权 二、基于自然权利与人格保护的分析 三、基于功利主义与激励理论的分析 四、独创性与作品人格的法理学反思 五、著作权制度的拆解与功能性重构 六、结语:版权权利的人机关系之维 结语 在多维部门法制度中理解权利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