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杜甫传(狂夫的寂寞与倔强)/历史文化名人传记小说丛书

杜甫传(狂夫的寂寞与倔强)/历史文化名人传记小说丛书

  • 字数: 400
  • 出版社: 中国文史
  • 作者: 余凤兰|
  • 商品条码: 978752054510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9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本书为杜甫的传记小说作品,作者根据史料,立足于现实,诗文相辅,用艺术眼光透视历史,结合小说的艺术写作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诗人杜甫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
作者简介
余凤兰,女,1964年生,笔名阿琳、寒溪幽兰。中学高级教师,民进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诗歌发表于《绿风》《星星》《诗选刊》《扬子江》等诗刊。中篇、短篇小说发表于《今古传奇》《精短小说》等刊物。散文、诗歌在全国征文大赛中均有获奖。出版有长篇小说《薛涛传》《辛弃疾传》(与人合著),散文集《夜渡心灵》,诗歌集《陪我去远方》《嵌入乡愁的故乡》,诗歌合集《花开有约》。
精彩导读
第一章 在洛阳的幸福时光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壮游》 东都洛阳文化的熏陶,开阔了聪慧少年的艺术视野,培养了他敏锐的 艺术感受力,前辈的提携和鼓励,使他在诗坛初露头角。 1.《剑器浑脱》舞 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冬天,豫州(今河南)郾城极其寒冷,街道两 旁的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离县衙不远处有一块空地,常常是卖艺杂耍 人的处所。这天上午,一位约莫三十五岁的男子牵着一个六岁的男童从县 衙侧门走出。男子是郾城的县尉,时值公休,带着儿子上街买菜。那块空 地早已有了很多卖艺的人,耍猴把戏的、耍飞刀的、唱曲子的……还夹杂 着小贩的吆喝声。不知是何缘故,县衙前走路的、买菜的,还有其他的小 商贩等,都呼啦啦地朝着一个角落拥去。六岁的孩童挣脱了父亲的手,站 不住了。 “甫儿,别乱跑,人多!”中年男子说。 “爹爹,我也要去那!”男童指着疾走的人群说。 男子似乎妥协了,他拉着儿子的手随着人流朝那边走去。人越围越多, 他们只能站在圆圈外围了。 男童看着前面大人们组成的人墙,急得大叫起来:“爹爹,爹爹,我 看不见!” 002 男子没有说话,抱起儿子举到自己肩膀上坐着。 越过前方众多的人头,男童看见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穿着锦衣戎装, 双手握剑威风凛凛地站在场子中间。 男童兴奋地喊道:“爹,爹,我看见了!” 前面的一位青年回过头来:“别吵!马上就要开始了。” 男童安静下来,他骑坐在父亲的双肩上,双手抱着父亲的额头,眼睛 盯着场子中间那位美丽的女子。 旁边一老者兴奋得似乎有些哽咽:“今天真是有眼福,能一睹大娘的 绝妙舞姿了!” 乐曲声响起,人们顷刻安静下来了。 只见场中的女子,首先向众人行了一个礼,然后从背后抽出双剑,她 亮相后,双手握剑,随着音乐舞动起来。在人们的惊呼声中,她舞动着的双剑, 刚劲有力,如同天空的霹雳;她飘逸的舞姿,轻盈得如同驾着云朵在飞翔; 她上升的身姿,如同得道的仙人冉冉升起;她下降的体态,如同后羿射落的 太阳,金光闪闪;忽而她疾行的脚步如在海面凌波,又似驾着飞龙潜行;她 双手娴熟地舞动着双剑,时而似在战场与敌人厮杀,时而又似在月下轻歌曼 舞,时而似震怒的急雷,在空中轰隆而过……人们随着她的剑舞时而紧张, 时而舒缓,当音乐戛然而止时,她的舞姿也倏然而止,众人还沉浸在她舞蹈 的意境里。 半晌,人们回过神来,齐声呼喊:“公孙大娘!公孙大娘!” “再来一曲!公孙大娘,再来一曲!”喊声热烈而整齐。 年轻的女子,将双剑插进背后的刀鞘里,朱唇微启,露出一口雪白的 牙齿,笑盈盈地给众人行礼。 男童低下头问道:“爹爹,公孙大娘是谁?” “公孙大娘啊,一位奇女子!” 人们恋恋不舍地散去,三五成群地一边走一边议论刚刚观看的乐舞。 男童也被父亲从肩上放下来了,他拉着父亲的手问道:“爹爹,你还 没告诉我公孙大娘怎么奇呢?” “公孙大娘啊,就是刚才跳舞的女子,她擅长跳西域舞蹈,是宫廷教 003 坊里教舞的,她的舞技无人能比,常在民间献艺,特别是她的‘剑器浑脱 舞’,宫中只有她一人能跳。” “哦!”男童似乎明白了。 这对父子便是父亲杜闲和儿子杜甫。 六岁的杜甫还沉浸在刚才舞蹈的意境里,他有好多问题要问。 杜甫:“爹爹,公孙大娘为什么穿着戎装跳舞?还有,为什么看的人 那么多?” 杜闲摸了摸儿子的脸,说道:“甫儿,我们先去买菜,买好了菜回家 后我再仔细讲给你听。” “好!”杜甫高兴了起来。 杜闲对儿子的请求是从不拒绝的,他对没有母亲的杜甫疼爱有加。 郾城在巩县(今巩义)的东南,巩县城东二里远的瑶湾村是杜甫的出 生地。 睿宗景云元年(710)二十八岁的杜闲娶了清河士族崔家的女儿崔姑娘。 第一个儿子出生后夭折了,两年后,杜甫出生了,谁知道一年半后,身体羸 弱的崔姑娘患了一场病,不久就撇下幼小的杜甫离世了。 悲痛中的杜闲看着身体弱小的儿子,心如刀绞。 此时,杜闲的二妹提出来抚养侄儿杜甫,因为她的儿子和杜甫一般大小, 她说正好做个伴,于是杜闲就将儿子送到洛阳二妹家中,杜闲时时接儿子到 他工作的郾城小住数日。 父子俩买好了菜,回到衙门的官舍。 杜甫伸出一双小手拉着杜闲的一只手说:“爹爹,现在可以给我讲刚 才的那个剑舞的故事吧!” 杜闲将儿子抱到自己的腿上,说道:“甫儿,刚才你看的舞是‘剑器 浑脱舞’。” “浑脱是什么?”杜甫眨巴着一双大眼睛问,“剑器我懂,就是拿着 剑舞蹈吧!”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在洛阳的幸福时光………………………………………………… 001 第二章 漫游人生的洗礼…………………………………………………… 019 第三章 星云际会在诗情…………………………………………………… 039 第四章 鲁郡归来居长安…………………………………………………… 060 第五章 京华悲辛…………………………………………………………… 080 第六章 安家下杜城………………………………………………………… 101 第七章 安史之乱…………………………………………………………… 122 第八章 感时花溅泪………………………………………………………… 146 第九章 长安最后的居留…………………………………………………… 172 第十章 “三吏”和“三别”……………………………………………… 197 第十一章 漂泊在秦州……………………………………………………… 224 第十二章 乱世苦旅………………………………………………………… 246 第十三章 客居成都………………………………………………………… 275 第十四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8 第十五章 漂泊在绵州和梓州……………………………………………… 323 第十六章 漫卷诗书喜欲狂………………………………………………… 350 第十七章 殊方又喜故人来………………………………………………… 375 第十八章 夔州孤城一沙鸥………………………………………………… 399 第十九章 仓廪慰飘蓬……………………………………………………… 428 第二十章 不能安居的江陵………………………………………………… 452 第二十一章 生命的绝唱…………………………………………………… 46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