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知脊:徐医生告诉你的事 亲签版

知脊:徐医生告诉你的事 亲签版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徐文斌
  • 商品条码: 978755988064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弯腰驼背、肩颈僵硬、腰背酸痛 ? 手脚发麻、无力、刺痛 ? 头晕、头痛、恶心 ? …… 这些不被看重的“老毛病”,却始终让人坐卧难安。 而不适的根源,或许正是来自你的脊柱! 作为身体的支柱,脊柱健康一旦亮起“红灯”,久坐、低头、醉酒、熬夜等看似平常的生活行为,就可能化身引爆健康危机的隐形炸弹。 脊柱损伤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本书正是一个防患于未然的健康提醒。知名骨科医生徐文斌,结合13年临床经验和多年科普实践,倾心讲述18篇一线诊疗故事,整理160余条医学科普知识,为大众筑起一道守护脊柱健康的知识堤坝,提供全年龄段的日常养护方法,帮助你读懂脊柱的“不能承受之重”,掌握健康生活的主动权。
作者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骨外科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CHTV新媒体传播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脊柱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2022年开始进行医学科普,全网粉丝1000万,成为众多患者和大众心中的健康引路人。
精彩导读
序 我的从医生涯源于童年的一个场景。小时候,我姨姥爷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他总背着一个画着红十字纹样的小木箱,挨家挨户为乡亲们看病。我喜欢跟在他身后,帮忙拎东西,或者在一旁默默观察。他用听诊器贴在病人的胸口时,我总会屏住呼吸,好像自己也能听到身体里的“声音”。这种简单又神秘的仪器,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 2005年,我考入浙江大学医学院,成为一名骨科医生。骨科的工作让我感受到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直接改变——很多病人带着疼痛、躺着进手术室,但术后很多人就可以不痛,甚至能站起来,重新行走。这个神奇的瞬间,让我再次着迷,也让我选择了这个方向。 行医十三年,我深刻意识到医学不仅仅是手术刀下的“修复”。许多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我的病人里,有70多岁的阿姨,腰腿痛、行走困难,认为这是“正常老化”,直到严重到无法排尿才来医院;也有50多岁的货车司机,因为家庭经济负担重,忍着多年的腰痛,直到神经受损、大脚趾无法抬起才不得不求助医生…… 这样的病例见多了,我开始思考:能不能做点什么,让更多人了解疾病的早期信号,避免让身体状况拖到“最后一刻”? 其实大概80%的病人都无需手术,只要通过科学的保养和休息,加上适当运动,都会慢慢好起来。我希望通过科普,把这院外80%的人群照顾到。 科普:医生工作的补充 一周里,我有四个上午在门诊坐诊,一次门诊要接诊30多位病人,有时忙到下午两点,即使加号也只能看80位病人;一周三天安排手术,每天从早到晚,有时候一天下来要完成10多台手术。即使忙碌如此,我每年平均接诊的病人,不过8000 多名,手术也只有1000台。 我意识到,无论我如何努力,面对面诊治的患者数量是有天花板的。 这些年,医院倡导年轻医生多做健康科普。两年多前,我们院的蔡秀军院长和骨科范顺武教授鼓励大家运用当前的短视频形式,主动在新媒体平台发声,希望通过简单生动的形式,帮助更多人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推动疾病关口前移。 于是,我也顺势而为,开始在主流社交媒体上发布科普短视频。 我的第一条视频拍摄于2022年的一个深夜,女儿睡着了。我在书房里架起设备,穿好衬衫,打好领带,请妻子帮忙操作。这条视频显得很生涩:画面单调、声音不清晰,身着白大褂的我坐在镜头前,像上课一样讲解疾病知识。 很荣幸,慢慢地,我的视频受到了成千上万网友的喜爱,也在大家的帮助下越做越好。 借助平台的力量,我发现一条好的科普短视频能被数千万人观看。它不受诊室门口排队的限制,也能覆盖更多潜在的患者。 这也让我很振奋。科普视频可以作为医生工作的补充,超越地理和时间,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人。 用故事与知识,普惠更多人 这本书,是我拍摄科普视频之外的另一种努力。 老百姓都很能忍,他们不愿意看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去看病。医院里总是人山人海,拥挤的电梯、复杂的看病流程让人望而却步,有精力、有勇气走进诊室门口的人,也只在少数。 这本书不仅包含了病症相关的知识,告诉大家如何预防疾病、缓解不适,以及什么时候得去医院,还有部分看病流程的建议,帮助大家少走弯路,减少对于看病的抵触与恐惧。 同时,书里还收录了18个诊室里的故事。我们总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知识是有门槛的,而故事是写给普罗大众的。总有些人能从他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人生的影子,拾起治疗的勇气。 美国哲学家图姆斯曾说过:“大夫,您只是在观察,而我是在体验。” 我也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医生,其实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作为医生,我们能够看见病人,去理解对方的处境与需求,站在他们的角度处理问题,缓解他们的痛苦。 就像小时候那根简单的听诊器,它传递的不仅是身体的声音,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温暖。我相信,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我们都在这份信任中,寻找更健康、更有尊严的生活方式。 愿这份努力,能为您带来帮助与启发。
目录
上篇:骨科诊室里的故事 01 青年 CEO 瘫痪在酒醉之后 02 被折断的人:一次惊心动魄的断肢再植 03 20 位医生的接力抢救:大学生纵身一跃之后 04 人生的任何阶段,女性都要关注自己的腰 05 多点关心,别让家人换上“钢筋混凝土脊柱” 06 医生不会平白无故让你手术 07 脖子外伤须第一时间检查,错过时机恐致瘫 08 一根神经“卡住两处”,疼到无法穿衣盖被 09 当颈椎神经从灰黑变白:骨科“拆弹”顺序不能错 10 腰疼、腿疼,问题不一定出在骨科上 11 手术是否成功,一半看术后休养 12 治腰椎查出肺癌,提前让问题暴露出来 13 身病拖成心病,最好的治疗时间是“现在” 14 主动放弃抢救,有质量的“生”与有尊严的“死” 15 糖尿病足:慢性病的凶残面目 16 腰椎感染,拖垮一个家 17 腰椎间盘突出与不肯休息的中年人 18 避免过度手术,给病人一个保守治疗的机会 下篇:徐医生的医学科普 01 防胜于治,出现征兆早干预 02 医生能帮患者考虑的事 03 健康密码就藏在日常习惯中 04 怎么吃才健康 05 当意外发生时 06 强直性脊柱炎并非“不死的癌症” 07 女性的日常保健 08 胖瘦不重要,健康才重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