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春秋三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字数: 2420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郭丹,程小青,李彬源,黄铭,曾亦,徐正英,邹皓译注
商品条码: 9787101171594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419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28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简史,相传是孔子以鲁国旧史为依据修订的,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 《春秋》文辞简略,又蕴含褒贬,作为一部史书,它无法让人们了解史事的全过程及其中的深刻含义,于是出现了各种为解释《春秋》而作的著作,称为“传”。在各传中,《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简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流传下来,成为重要的儒家经典。《左传》对《春秋》的简略叙事进行了大量补充,不仅记鲁国一国的史事,还兼记周王室与各诸侯国,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大大充实了《春秋》的内容,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左传》对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言行都有深入描绘,情节跌宕起伏,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又善用修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公羊传》《穀梁传》主要讲解《春秋》笔法与义理,以问答的形式详细阐释《春秋》所蕴含的“微言大义”。《公羊传》着重宣扬尊王思想与“大一统”观念,为古代中央集权服务;《穀梁传》则注重“尊尊亲亲”(尊重在上位者、亲属间相互亲爱),更强调保民,主张德治与善政。三传思想内容各有侧重,后世合称为“《春秋》三传”。
作者简介
郭丹,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左传》研究工作数十年,治学严谨勤奋。主要著作有:《春秋左传直解》《左传漫谈》《左传国策研究》《左传战国策讲演录》《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 程小青,福建仙游人,文学博士,任教于福建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成果: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和明清小说研究,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左传》(全文全注全译)和《福建历代文化丛书》等著作的编写。 李彬源,福建安溪人,文学博士;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文化普及和行政管理工作。编著有《左传》(全文全注全译)《我们的家园》《八闽家训读本》《学脉,学谊与探索》等。 黄铭,江苏常熟人,中国哲学博士,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师。曾就读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03年至2013年),获学士与博士学位。又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13年至2015年)。2015年至2016年在中山大学博雅学院访学。 曾亦,1969年6月生,湖南新化人。1987-1991年,复旦大学政治学专业,法学学士。1994-2000年,复旦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哲学硕士、博士。2000-2012,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任教。2012年5月至今,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专著:《本体与工夫—湖湘学派研究》(2007)、《礼记导读》(2009)、《宋明理学》(2009)、《共和与君主—康有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2010)、《何谓普世?谁之价值?》(2013)。校点:《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春秋公羊释例后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发表相关论文近百篇。 徐正英,1960年11月生,河南省濮阳市人,文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现在人民大学文学院任教授。主要著作有《安阳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2000年)、《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参编,中华书局1998年)等。 邹皓,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北京剧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四川人士。师从徐正英教授,从事《春秋穀梁传》的研究。
精彩导读
△【经】秋七月。 【译文】 秋七月。 *【左传】郑子华之弟子臧出奔宋①,好聚鹬冠②。郑伯闻而恶之,使盗诱之。八月,盗杀之于陈、宋之间。君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灾也③。《诗》曰:‘彼己之子,不称其服④。’子臧之服,不称也夫。《诗》曰:‘自诒伊戚⑤。’其子臧之谓矣。《夏书》曰‘地平天成’⑥,称也。” 【注释】 ①郑子华之弟子臧出奔宋:僖公十六年郑杀太子华,大概其时子臧也逃亡。 ②鹬(yù)冠:以鹬羽为饰的冠。古时亦为知天文者之冠。杜预以为“非法之服”。鹬,一种候鸟,天将雨即鸣。 ③服之不衷,身之灾也:服饰不合适,是身体的灾祸。意谓与身份不相称的服饰会危及生命。不衷,不合适。 ④彼己之子,不称其服:引《诗》见《诗经·曹风·候人》。子臧不知天文而鹬冠,故以为不相称。彼己之子,那个人。 ⑤自诒(yí)伊戚:引《诗》见《诗经·小雅·小明》。意为给自己留下忧伤。诒,留下。伊,此。戚,忧伤。 ⑥地平天成:此句所引的《夏书》是逸书。意为大地平静,上天成全。 【译文】 郑子华的弟弟子臧逃奔到宋国,他喜欢收集鹬冠。郑文公听说了非常厌恶,就派盗贼把子臧骗出来。八月,盗贼在陈国和宋国交界处把子臧杀了。君子说:“服饰与身份不称,会危及生命。《诗》里说:‘那个人哪,他的服饰不相称。’子臧的服饰,就是不相称。《诗》里说:‘自己给自己找忧愁。’说的不就是子臧吗?《夏书》说‘大地平静,上天成全’,就是说要上下相称。” *【左传】宋及楚平①。宋成公如楚,还,入于郑。郑伯将享之,问礼于皇武子②。对曰:“宋,先代之后也③,于周为客④。天子有事⑤,膰焉⑥ ;有丧,拜焉⑦。丰厚可也。”郑伯从之,享宋公,有加⑧,礼也。 【注释】 ①宋及楚平:顾栋高曰:“春秋列国,陈、蔡、郑、许以地近而从楚,鲁 以周公之后而从楚,宋以先代之后,至此不得不从楚,后(楚)又结曹而昏于卫,诸侯俱拱手南向。未服楚者,齐与晋耳,而齐方为 楚所逼,天下之势岌岌矣。” ②皇武子:郑卿。 ③先代之后:宋为殷商之后。先代,指殷商。 ④于周为客:郑国是姬姓国,周室宗亲,而宋相对于郑来说是客人。 ⑤有事:指祭祀。 ⑥膰(fán):祭肉,此作动词,送上祭肉。 ⑦拜焉:答拜。 ⑧有加:在正礼之外又有所增加。 【译文】 宋国和楚国讲和。宋成公到楚国去,回国时,进入郑国。郑文公准备宴享他,向皇武子问礼节。皇武子回答说:“宋国,是先朝的后代,对于周室来说,是客人。天子祭祀,要分给他祭肉;有丧事,宋国来吊唁,天子要答拜。可以丰厚地招待他。”郑文公听从了,宴享宋成公,礼节有所增加,这是合于礼的。 【经】冬,天王出居于郑①。 【注释】 ①天王出居于郑:周襄王因王子带之乱逃奔到郑国。周襄王有一异母弟名子带,当初与周襄王争王位失败逃到齐国,襄王即位后念兄弟之情将其召回。后襄王娶狄人女子隗氏为后,子带与隗氏私通,襄王废隗氏。子带引狄人兵攻襄王,襄王不敌,出奔郑国,求救于鲁、秦、晋。天王,天子。此指周襄王。 【译文】 冬,周襄王出奔到郑国。 【左传】冬,王使来告难①,曰:“不穀不德②,得罪于母弟之宠子带③,鄙在郑地氾④,敢告叔父。”臧文仲对曰:“天子蒙尘于外⑤,敢不奔问官守⑥。”王使简师父告于晋⑦,使左鄢父告于秦⑧。天子无出⑨,书曰“天王出居于郑”,辟母弟之难也。天子凶服、降名⑩,礼也。 【注释】 ①告难:告王子带之乱。 ②不穀:不善,诸侯自称的谦辞。 ③母弟:王子带是周襄王的弟弟,但并非同母弟。母弟,应为“母氏”。 ④鄙:野居。天子离开王都叫野居。 ⑤蒙尘:古代多指帝王失位逃亡在外,蒙受风尘。 ⑥奔问:赶去慰问。官守:本指天子左右群臣,此代指天子以表恭敬。 ⑦简师父:周大夫。 ⑧左鄢父:周大夫。 ⑨无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没有出国一说。 ⑩凶服:穿着凶服。降名:周王使者称“不穀”,是以诸侯自称天子, 是自降身份,因此是降名。 【译文】 冬,周王派使者来报告王子带之乱,说:“不穀没有德行,得罪了母氏宠弟王子带,野居在郑国的氾地,谨以报告叔父。”臧文仲回答说:“天子逃亡在外受难,哪敢不赶去慰问呢?”周王还派简师父去晋国报告,派左鄢父到秦国报告。天子是没有出国一说的,《春秋》记载说“天王出居于郑”,是说因为躲避兄弟的祸难。天子穿着凶服,以诸侯之名自称,这合乎礼制。 郑伯与孔将鉏、石甲父、侯宣多省视官具于氾①,而后听其私政②,礼也。 【注释】 ①孔将鉏、石甲父、侯宣多:此三人都是郑国大夫。官:官司,指天子的工作人员。具:器用。 ②私政:指属于郑国的政事。天子出居郑国,郑文公与大夫们巡视官、具后,方谈郑国的政事。 【译文】 郑文公和孔将鉏、石甲父、侯宣多三人一起到氾地去慰问天子的随行人员并巡视供天子用的器物,然后听取郑国的政事,这合乎礼。 【公羊传】王者无外①,此其言出何?不能乎母也②。鲁子曰:“是王也,不能乎母者,其诸此之谓与?” 【注释】 ①王者无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诸侯之地,亦为天子所封,天子虽居诸侯之地,亦不可言“出”。 ②不能乎母:即不能事母。罪莫大于不孝,襄王因母亲宠爱幼弟,遂不复供养,出居于郑,是其自绝于母,故《春秋》因其自绝,而书“出”以绝之。 【译文】 王者没有境外,此处言“出”是为何?因为天王不能侍奉母亲。鲁子说:“《春秋》之中,有不能侍奉母亲的天王,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天王吧。” 【穀梁传】天子无出。出,失天下也。居者,居其所也。虽失天下,莫敢有也。 【译文】 天子不存在“出”的说法。说“出”,就是失去了天下。“居”,就是居住在他的处所。即使失去了天下,也没有人敢占有天下。
目录
总目 前言 …………………………………………… 1 隐公 …………………………………………… 1 桓公 …………………………………………… 185 庄公 …………………………………………… 360 闵公 …………………………………………… 603 僖公 …………………………………………… 639 文公 …………………………………………… 1048 宣公 ………………………………………… 1275 成公 ………………………………………… 1488 襄公 ………………………………………… 1753 昭公 ………………………………………… 2334 定公 ………………………………………… 2975 哀公 ………………………………………… 3166 第一册 前言 …………………………………………… 1 隐公 …………………………………………… 1 元年 ………………………………………… 3 二年 ………………………………………… 39 三年 ………………………………………… 55 四年 ………………………………………… 77 五年 ………………………………………… 92 六年 ………………………………………… 112 七年 ………………………………………… 121 八年 ………………………………………… 133 九年 ………………………………………… 149 十年 ………………………………………… 158 十一年 ……………………………………… 167 桓公 …………………………………………… 185 元年 ………………………………………… 186 二年 ………………………………………… 196 三年 ………………………………………… 219 四年 ………………………………………… 232 …… 第二册 僖公 …………………………………………… 639 元年 ………………………………………… 640 二年 ………………………………………… 656 三年 ………………………………………… 669 四年 ………………………………………… 677 五年 ………………………………………… 696 六年 ………………………………………… 717 七年 ………………………………………… 721 八年 ………………………………………… 730 九年 ………………………………………… 738 十年 ………………………………………… 753 十一年 ……………………………………… 765 十二年 ……………………………………… 769 十三年 ……………………………………… 774 十四年 ……………………………………… 778 十五年 ……………………………………… 785 十六年 ……………………………………… 812 十七年 ……………………………………… 821 十八年 ……………………………………… 829 …… 第三册 宣公 ………………………………………… 1275 元年 ……………………………………… 1276 二年 ……………………………………… 1291 三年 ……………………………………… 1308 四年 ……………………………………… 1319 五年 ……………………………………… 1331 六年 ……………………………………… 1335 七年 ……………………………………… 1343 八年 ……………………………………… 1347 九年 ……………………………………… 1359 十年 ……………………………………… 1368 十一年 …………………………………… 1380 十二年 …………………………………… 1391 十三年 …………………………………… 1431 十四年 …………………………………… 1434 十五年 …………………………………… 1441 十六年 …………………………………… 1463 十七年 …………………………………… 1469 十八年 …………………………………… 1477 …… 第四册 襄公 十九年 …………………………………… 1999 二十年 …………………………………… 2019 二十一年 ………………………………… 2028 二十二年 ………………………………… 2048 二十三年 ………………………………… 2061 二十四年 ………………………………… 2093 二十五年 ………………………………… 2109 二十六年 ………………………………… 2142 二十七年 ………………………………… 2179 二十八年 ………………………………… 2211 二十九年 ………………………………… 2238 三十年 …………………………………… 2275 三十一年 ………………………………… 2305 昭公 ………………………………………… 2334 元年 ……………………………………… 2335 二年 ……………………………………… 2388 三年 ……………………………………… 2399 四年 ……………………………………… 2421 …… 第五册 昭公 十八年 …………………………………… 2703 十九年 …………………………………… 2716 二十年 …………………………………… 2730 二十一年 ………………………………… 2764 二十二年 ………………………………… 2781 二十三年 ………………………………… 2799 二十四年 ………………………………… 2820 二十五年 ………………………………… 2830 二十六年 ………………………………… 2866 二十七年 ………………………………… 2891 二十八年 ………………………………… 2909 二十九年 ………………………………… 2924 三十年 …………………………………… 2938 三十一年 ………………………………… 2947 三十二年 ………………………………… 2962 定公 ………………………………………… 2975 元年 ……………………………………… 2976 二年 ……………………………………… 299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