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景泰蓝的传承者:钟连盛

景泰蓝的传承者:钟连盛

  • 字数: 100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 作者: 孔德鹏|总主编:徐强
  • 商品条码: 978757316282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4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景泰蓝工艺的传承人钟连盛为采写对象 ,主要讲述其在工艺美术领域内从学习到成长、再 到成功的经历。钟连盛见证了景泰蓝制作技艺从20 世纪70年代末至今的发展历程,而正是在以他为代 表的三代“京珐人”共同努力下,景泰蓝这门拥有 百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在濒临失传的绝境中重获新 生,重现并超越了元、明、清三代时的辉煌。本书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面向以广大职工和学生为主的 读者群体,目的是让普通劳动者和未来将要走上劳 动岗位的全国青少年深刻体会劳动的意义,从而使 他们产生对劳动的向往、对劳动者的尊重、对劳模 精神的崇尚。
精彩导读
第一章 三代师徒间的 传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林徽因的临终叮嘱 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 珐琅”。其中,“铜胎”二字 揭示了其本质,它是一种 金属工艺品,而非通常人 们所认为的瓷器。这种技 艺首先将铜板敲制成不同 造型的胎体,再用柔软的 扁铜丝精心掐成各种华丽 的花纹,然后将其粘、焊 接在铜质胎体之上,接着 ,将珐琅质的色釉填充至 这些花纹之中,经过反复 烧制和磨光、镀金,便成 就了精美绝伦的器物。这 种具有独特的工艺的艺术 品于明朝景泰年间在北京 开始大量制造,且大多使 用蓝色珐琅釉,故得名“景 泰蓝”。景泰蓝技艺的巅峰 时期,实际上是清代的康 熙至乾隆年间。 景泰蓝,这一蕴含中华 千年文化底蕴的宫廷艺术 品,历来备受东西方收藏 家们的青睐。尽管其艺术 价值与日俱增,但真正收 藏这一稀世珍宝的机构却 凤毛麟角。在国内,除了 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 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其他省级博物馆中也难 得一见其踪迹。在海外, 也仅在大英博物馆、美国 大都会博物馆、法国枫丹 白露宫等寥寥几处知名博 物馆中能一窥其真容。 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 圆明园后,法国军队的统 帅蒙托邦将掠得的景泰蓝 珍宝敬献给了当时的法国 皇帝拿破仑三世与欧仁妮 皇后。为了迎合欧仁妮皇 后对中国文物的独特喜好 ,枫丹白露宫还特意精心
目录
第一章 三代师徒间的传承 林徽因的临终叮嘱 钱美华的毕生追求 钟连盛的艺术启蒙 第二章 求学与深造:初入景泰蓝行业 初入艺术殿堂 崭露头角的“青工” 再度深造与学习 第三章 荷梦:步入千禧年的珐琅珍品 春风又入珐琅厂 升职到开发部 夕阳下的灵感 第四章 新生: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国宝 总工艺美术师 现代生活需求 东方“包豪斯” 第五章 花开富贵:当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建筑 叶圣陶先生与景泰蓝 攻克道道难关 成功的大门已经敞开 第六章 再现盛世:一份来自故宫的重要委托 一张照片带来的艰巨挑战 沉迷于传统技艺的时光 从宫廷艺术到民间技艺 第七章 惊艳世界:APEC会议上的京珐牌 “京珐牌”的实力 东方古国的魅力 非遗传承人的定力 第八章 非遗基地:在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漫步 “牛”起来的新时代 一堂生动非凡的劳动实践课 介绍金属与火的艺术 第九章 推陈出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沉思与展望 听钟连盛讲景泰蓝的历史 见证过从辉煌到低谷的那代人 向肩负历史重任的前辈们学习 新时代劳模的使命感 附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