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冯友兰中西文化的哲学思考研究

冯友兰中西文化的哲学思考研究

  • 字数: 273
  • 出版社: 郑州大学
  • 作者: 刘素娟|
  • 商品条码: 978757730705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9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刘素娟在其博士 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 的。全书用二十多万字,将 冯友兰对于中西文化问题的 哲学思考分为六个历史阶段 进行论述,时间跨度从五四 运动时期延续到改革开放之 后,研究内容基本涵盖冯友 兰的所有著作,作者还将冯 友兰的中西文化思考放在每 个历史阶段文化讨论发生的 时代背景下进行评论和思考 ,这需要对每个历史阶段进 行一定程度的把握。书稿经 过数次修改,逻辑清晰,语 言流畅,内容丰富,在冯学 研究方面别具特色。
作者简介
刘素娟,历史学博士,副教授,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生导师,现任郑州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主要从事冯友兰哲学、伦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 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17篇,其中CSSCI刊源3篇;参编著作1部;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研究生教育)二等奖1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新文化运动与赴美留学:冯友兰对中西文化的初步探索(1919—1923) 第一节 冯友兰中西文化观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冯友兰对中西文化之异的比较 第三节 冯友兰对中西文化之异的哲学史阐释 第四节 如何对待中西文化 第二章 直击文化核心:冯友兰对中西人生哲学之比较(1923—1926)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中西文化之争 第二节 中西人生哲学之“天人损益” 第三节 一种新人生观——对科玄论战的回应 第四节 中西文化近代分歧的人生哲学渊源 第三章 欧洲游学促转变:冯友兰中西文化古今之异的转向(1926—1935) 第一节 冯友兰欧洲游学的思想转变 第二节 冯友兰对中西古今之异的认识 第三节 中西文化的互释阶段 第四节 《中国哲学史》以西释中 第四章 中西文化论争下的沉思:冯友兰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探索(1935—1948)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冯友兰 第二节 文化类型说对中西文化论争的回应 第三节 中国应走工业化道路 第四节 保持中国文化的民族特性 第五章 大变革下的坚守:冯友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1949—197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政策 第二节 冯友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与实践 第三节 中国哲学遗产的“抽象继承”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史研究 第六章 新时期“文化热”背景下的冷思考:冯友兰对中国文化新发展的展望(1976—1990)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的新生 第二节 中西文化对比的新时代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第四节 “智山慧海传真火”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